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探秘悬崖绝壁上的清代石刻:或与当地民俗有关联

2013年01月09日 16:35
来源:南宁晚报 作者:郑芳

0人参与0条评论

那楼摩崖石刻群上的石刻

摩崖石刻群前的民俗活动

祭祀活动上的祭品

邕宁区那楼镇那良村那蒙坡雷婆岭是一片寂静的山林,在一处叫做摩崖的悬崖峭壁上,有上百幅石碑,在这些石刻群中,时间最早从清朝嘉庆年间起,一直延续至今,大多数石刻的落款时间都恰好是端午节。奇怪的是,规模如此之大、内容如此丰富的摩崖石刻群在当地的古县志和其他文献资料中均是一片空白。是谁在这荒无人烟的山上镌刻下这些石碑?藏在深山中的摩崖石刻留下众多谜团,数百年来无人能解,也成为广西一处独特的人文历史景观。

探访篇

悬崖绝壁上留下清代石刻

那楼镇那良村那蒙坡雷婆岭摩崖石刻群距钦州110公里左右,经邕宁往灵山县道由西向东穿越雷婆岭北麓。日前,记者一行前往雷婆岭一探究竟。

翻过雷婆岭往山下走,拨开杂乱荆棘,一道狭长的石缝赫然出现在眼前,犹如山被人用利剑劈开一般。石缝长约300米,最宽处有20米左右,窄的地方仅4米左右,按照宽窄变化,石缝分为头垄、二垄、三垄。石缝的两侧巨石嶙峋,古树参天蔽日,古藤攀挂崖壁。

头垄上长达100米的岩壁,俨然是一个书法石刻的博物馆,上面既有横幅、条幅,也有圆幅和对联的文字石刻,字体有正楷、行书、魏书、隶书等,均为阴文,字体娟秀,石刻刻工精细、表现手法独特、字体多样在国内罕见,而且每幅石刻边饰的刻工都很考究。文字石刻都出自清代嘉庆、道光、光绪、宣统各个时期,内容大致是赞颂当地风貌风光、记载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文字和一些佛教经文等,如“胜似桃源”、“道大德宏”等,石刻中最大的一幅横幅长3.18米、宽1.24米,最小一幅为圆幅的“心”字石直径为0.46米。

据文物专家初步考察,摩崖石刻多为清代作品,共有书法石刻上百幅,石刻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艺术价值之高,在我国实属罕见。长满苔藓的摩崖石刻静静地藏在幽深山谷悬崖绝壁中,留下众多的谜团给后人解读。

探秘1 石缝是人工开凿还是自然形成?

雷婆岭本是座土山,然而这大石缝两壁却是由巨大的岩石叠成的陡峭崖壁,岩石像是人为堆砌起来一般,自下而上有明显的间隔。土山里突然豁开一个岩石石缝,到底是人工开凿还是自然形成?

雷婆岭的石缝在当地村民口中颇有神话色彩。相传雷婆岭原来叫做大鼓岭,每天都会发出如同大鼓般的“轰隆”声,响声惊动了天上的玉帝,命令雷神将大鼓岭劈开,此后大鼓岭再也发不出响声,但山涧却像被利剑劈开一般,裂开了个大石缝。另有说法是,雷婆岭与不远处的雷公岩分别为天上的金童玉女所化,雷婆岭的石缝是玉女张开的嘴巴。

已经调任邕宁区图书馆馆长的原邕宁文物管理所所长雷升曾多次带队到雷婆岭考察,他表示,虽然目前还没有地质专家考察过雷婆岭的地质地貌,但据他多年的研究经验,这个大石缝应该是地壳运动产生断裂而形成,这些巨石也应是自然存在的。

探秘2 石刻是谁又是什么时候刻上的?

名不见经传,志不见登录。规模如此之大、内容如此丰富、艺术价值如此之高的摩崖石刻为何在古县志和其他文献资料中均无记载?摩崖石刻山悬幽深,地势险峻,人烟稀少,为何选择在人迹罕至处刻碑?摩崖石刻多为无名石刻,石刻立成时间及作者身份扑朔迷离。

当地村民滕同章曾听祖辈说,清朝年间,那沙坡翰林学士黄时新与灵山县太平仇效忠及几名同年进士,端午节相约来到雷婆岭游玩,看见这里奇石嶙峋、树木茂繁,黄时新触景生情,找人在岩石上刻了一幅“胜似桃源”碑词。然而,这一传说的真实性有待考究。

据雷升介绍,摩崖石刻群中,“胜似桃源”是最早发现的一幅石刻,落款处依稀可辨认出“嘉庆乙卯年孟夏吉旦,邑庠黄时新题”的字样。“邑庠黄在清代俗称“秀才”,用现代汉语翻译这段话为:石刻为清代嘉庆年间秀才黄时新所作。

然而按照计算,乾隆乙卯年是1795年,下一个乙卯年应是1855年,而嘉庆皇帝卒于1820年,1855年已是咸丰朝,只存在25年的嘉庆朝根本没有乙卯年。曾有人推测,也许写“胜似桃源”这4个大字时是在乙卯年,但刻于石崖上时却已经到了嘉庆年间,所以才有这样的落款。

对此雷升认为,古时南蛮之地离朝廷千里,而那良村更是地处偏僻落后之地,处于深山的百姓对世事变更知之甚晚,故落款“嘉庆乙卯年”应该是笔误。

探秘3 石刻与当地民俗有什么关联?

雷婆岭摩崖石刻群留下的谜团不少,更为奇特的是,石刻的落款多为 “端午吉旦”,也就是在端午节这一天立成,这是巧合吗?

对于石刻的最初来源,当地村民认为与端午节有关。在摩崖石刻群《雷庙碑记》记载:“五月初五,群贤毕至,少长成集,乘兴而来游。”而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雷婆岭附近村民都会聚到摩崖石刻群举行祭祀、舞龙舞狮、放花炮等活动,场面十分热闹壮观。

对此雷升认为,端午节是我国古代中原地区比较重要的祭祀节日,很多地方都选择在水上开展祭祀,但那良村山多水少,这里村民则选择在山上开展祭祀活动,并且刻字留念。因此摩崖石刻对研究当地民俗民风有很大帮助。

雷升表示,他们曾经考察过国内不少摩崖石刻,但像雷婆岭石刻这样每一幅文字均注重装饰的,并不多见。现代书法装裱艺术与这些石刻的表现形式是一脉相通的,雷婆岭摩崖石刻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与科学研究价值,为研究岭南历史文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藏在深山中的摩崖石刻,已成为了镌刻在悬崖绝壁上的历史谜团,有待专家学者研究。本报记者郑芳 文/图

[责任编辑:xinht] 标签:清代 摩崖石刻 民俗活动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