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试说《妹至帖》与《大报帖》合并的可能性(2)

2013年01月21日 09:33
来源:东方早报

0人参与0条评论

我们可以从中窥见,被王羲之称作“贤妹”的,起初病情甚重,“恒令人忧”。后来病情似乎有了好转,“大都转差”,“差”通“瘥”,指病除的意思。但尽管如此,“然以故,有时呕食不已,是老年衰疾,更亦非可仓卒”,这是说,因为病根较深,尽管基本好了,还呕吐不止,这是老年人的衰弱所致,恐怕不是很快能好转的。

以上第五则,不但为我们详细说明了“妹”病的始末缘由,而且透露了极为重要的信息——即说明了“妹”是“老年”,那么,王羲之也必是老年无疑了。笔者十分怀疑,王羲之所说的“袁妹”和“贤妹”可能是一个人,因为对不同的收信者,自然有不同的称谓。第三则说“(袁妹)然故不善佳”,第五则说“(贤妹)然以故”,很像说的是一个人,“袁妹是夫家之姓,“贤妹则是本名。又第一则说“袁妹当来”,可见羲之此妹正和他住一起,这就为《妹至大报帖》“须旦夕营视之便”一句下了注脚。

最后,笔者试将帖文意译如下:

吾妹病体极为衰弱,我心中苦闷,无法排遣,忧虑之深,难以言表。为了便于早晚看顾她的病情,所以冬至日的“大报”之祭就要缺席了,请代我向官长转达此意。得知你身体不适,一定是你多愁善感所致。等一切好些,我就算抱着疲老之躯,也要去你那里看看。

如此看来,《妹至帖》和《大报帖》在文意上也是比较吻合的。如果要得出最后的定论,其实正如网友所言,以现代的科技,只须做纸质上的相关鉴定就可以了。至于是否唐摹本,则必须以原迹为据,从流传的信息和纸墨的特征来考察(编者注:故宫研究员王连起先生在接受《东方早报》专访时曾提出质疑,但也表示真正下结论要看原迹)。两帖的合并,等于是“并案侦查”,于此问题的考证也大有帮助。但因为帖在日本,国人只能望洋兴叹,徒唤奈何了。

据祁小春先生《略谈〈妹至帖〉》一文说,《妹至帖〉虽仅两行,中间其实也是有切割痕迹的,那么,《妹至帖〉与《大报帖》的一分为二也就不足为奇了。至于这种“切割痕名迹的现象,日本方面曾说是“作为鉴定古代书迹的比较资料”而做的“手鉴”,祁小春先生认为这种解释颇为勉强,他的推测,“‘切割’字行或许是为了方便摹刻上石(或木板)”。这种推测很有道理,法帖中此类现象不少。这也说明《妹至帖〉》大报帖二帖的分离,可能是宋代以后的事,因为唐代是没有刻帖的。

匆匆略考,疏漏难免。祖先的东西现身在海外,心中况味,正是悲喜交集,“情地难遣”!-

[责任编辑:xinht] 标签:王羲之 大报帖 解日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