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财经书的“有用”与“无用”

2013年02月02日 00:07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陆新之

0人参与0条评论

陆新之

亨通堂创办人,德丰基金合伙人

“热情的时代过去了,毁灭;被形容成最不恰当的愚蠢;成熟的人需要安全的生活”这是诗人韩东在《机场的黑暗》之中的三行诗句,这也可以概括我在回顾2012年财经管理类图书阅读的大体感受。

前几年金融海啸引发的宏观经济全民普及热潮已经淡去,阴谋论经济学也是强弩之末,能够背得起销售“票房”的知名商人也数目有限。总体来看,无论是由销售额与影响力来观察,财经书在2012年都是一个相对的低谷,比起其他门类来说相对沉闷。

全年来说,引进版本的图书还是销售榜上的常客。虽然没有再出现《蓝海战略》与《长尾理论》这种超级畅销书,但是海外畅销书作家们前赴后继地持续生产新概念,尤其是对于未来趋势的种种预测,始终能够吸引这类书的基本读者——商界企业主以及各层次的白领。例如创客、第三次工业革命、大数据时代以及游戏改变世界等等说法层出不穷……他们的预测基础,不约而同地都聚焦于互联网。他们大都尽力讴歌互联网带来的产业变革机会。当然,这种对互联网的欢呼,都植根于开放与透明的基本系统。很难想象,在一个禁区处处的互联网系统里面,创新能够顺利见效,能够转化为生产力,所以我们暂时还是让激情在书本文字之中多飞一阵吧。

克里斯·安德森的《创客:新工业革命》,其实远比宏大叙事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有可读性。实际上这本书很潮,连生活类、社科类的书评人也忍不住推荐。作者是老牌超级畅销书作者,自然知道如何把握CBD读者们的心思。说实话,除开创客这个比较炫的词汇,其中新工业革命的展望,很能让读者心猿意马。除开小说类作品,阅读财经趋势书,有时候也能满足都市人对于未来工作与生活的想象。这种功能是以前的传统财经畅销书也具备,但是近年才发扬光大。本来的财经书,都是讲有用的。未来学,趋势书,带有那么一点无用之用的气质,最主要的作用,是让人觉得,不看这类书,容易OUT,会落后时代。长远来说,这类书籍龙蛇混杂,但是却可能会增加财经书的读者基数。

除了趋势类书籍,还有一种管理经典,每年都有稳定的出品。例如《选择卓越》。这类书,与德鲁克的经典管理书籍一样,是管理者乐于购入放在书架与案头,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增加底气的“干货”,但是真正全书认真看完的读者,人数相信相当有限。由这个角度来说,这里管理读物已经类似当年大学宿舍必备的《存在与虚无》一类经典著作类似,买入并长期持有,看不看反而不太重要。不过无论如何,吉姆·柯林斯的著作有其特殊魅力。对于企业的“卓越》问题,他已经思虑三十年,新版本依然能够提出真问题,答案也发人深省。

其实,本年的财经书之中,还有一类泛财经的产品,其实是社会科学类著作,但算是跨界,成为财经书之中的小热点。例如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的《思考快与慢》,还有很对财经书读者口味的《权谋》与慢权力》,也都别具一格。《自然的经济史》的作者:海尔特·J·弗尔迈伊,在搜索引擎里面,很少中文的信息。而这本书可能是我在2012年读起来最艰难的一本书,因为它就是一本严谨的学术著作,论文色彩浓郁。虽然里面没有易于传播的流行概念,但是由经济角度审视自然变迁,本身就非常财经,有点鸠占鹊巢的味道。

我为多家媒体撰写书评、制定排行榜。其中的主办机构,往往会反复强调,要多考虑内地的原创作品,用心良苦可以理解。只是如大家所知,内地有水准的原创作品确实不多。很多作品有亮点之余,又带有明显的硬伤,让人不敢推荐。因此书评人是好生为难的。例如多位知名度很高的华人经济学者,推出多本新书。但是大都是专栏文章合集,有些甚至是采访对话汇编。即使其中有些闪光之处,但是总体而言实在有“不成(整)体(系)统”之感,难以满足读者期待,对其自身而言,等于是观点的简单机械重复,为出书而出书,也是遗憾。

当然,有些作者与有些作品是比较放心的。南京袁剑的《大拐点:中国经济还能增长多久?》书中主题内容,是2003年到2006年之间就陆续完成。而全书定稿到出版历时三年,说尽十年来中国经济的变迁,对于未来发出强烈的警号。我在本书出版之前,就已经看过数次原稿,故此对于文本较有信心。本书难得地,在笔锋充满感情之余,也没有陷入廉价的感伤,算是年度原创作品之中“品相”相当好的。

本土原创,本来有个优势,就是写内地的企业与企业家。过去十年来,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出品。不过2012年全年,这类书都比较淡静,缺乏“重器”。而在接近年底推出的《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这方面就很有料。写华为的书滥俗的多,但是这一本却能道出新意。因为作者与任正非等华为高层相当熟悉,全书访谈全面,行文厚实,确实有助于公众了解华为。而且破格的书名很吸引人,相信会在2013年引来相当一批跟风者。

本土作者的出书,还有一大流派是挑战国际权威。这种出版物很多,往往是标题骇人,开头几万字三板斧杀气腾腾,但是全书看完,大都让人觉得是牵强附会,不靠谱。2012年,难得出现一本《总裁的最佳拍档》,本书作者吴荣华是资深的咨询工作者,他对于企业的“双头政治”解读能够言之成理,以及对于总裁与副总裁的分工配合的各色设计与铺陈,非常适合中国读者。虽然本书还不能如作者所期望的那样颠覆德鲁克的一些管理观念,但是至少还是有所建树。

《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的两位作者,多年来一直研究中国企业的商业模式问题,可以说是精耕细作,本书提出了一套商业模式设计的工具,从定义、功能、要素内在自洽逻辑、设计等环节进行拓展,在中国国情的大背景下,使商业模式的设计有了衡量的标准,也使商业模式的内在逻辑更为清晰。

当然,本土原创作品之中,还有相当一类销售很好,但是却让评论家小心翼翼绕开的。例如郎咸平时寒冰一类情绪饱满的政策分析与现实抨击;还有一类是十三叔著的《圈子·段子》系列京城富人那些事儿这种对于金钱、财富与消费话题的叙事纪实类书籍。而现实之中,这些图书的销售数量往往比起其他“正统”财经书销量高出许多。但是这类书是肯定与奖项无缘。

历来在阅读与书评话语体系之中,财经书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商业领域以及围绕财富与盈利的话题,加上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使得财经书先天上就与传统的人文阅读有着距离;另外一方面,知名企业以及明星企业家的过分曝光,也特别容易引来传统知识界的戒心乃至敌意。这样的现实就往往导致两种不良后果——其一是习惯性无视。尽量少谈乃至不提财经书,不语此阿堵物,保持距离。其二是选择性失明,偏向选择财经类书籍之中的政经话题进行放大,充满激情地赞美市场、曲线提出政治诉求。这种局面,令我想起韩东在同一首诗之中的另外两句:

“完美的肉体升空、远去

而卑微的灵魂匍匐在地面上”

或者,在可见之将来,随着财经知识的持续普及、读者参与经济事务的程度加深,更重要的是经济政策继续放宽,财经书总会获得一种正常的主流讨论姿态,为读者提供更多“有用”与经无用”的阅读体验。

[责任编辑:duandi] 标签:财经 之中 读者 类书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