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融券首日人气勃发 投资者做多依然是主流
昨日,受外围市场走高影响,A股震荡上行,成交量明显放大,金融、券商、地产、煤炭、建材等纷纷走强。截止收盘,沪指报2365.59点,上涨52.37点,涨幅2.26%,深成指涨幅3.3%,短期市场回稳信号明显。
展望后市,分析人士指出,政策倾向于做多,管理层有较强烈的“维稳”要求,市场看多人气也正在逐步恢复,投资者可密切关注两会政策变化,行情可期。此外,汇丰PMI2月份终值即将发布,本周一发布的预览指数显示连续第四个月出现扩张,中国经济持续温和复苏的趋势未变,因此后期股市仍将继续走强。
多重利好沪指大涨2.26% 政策倾向做多
本周三美股收盘大涨,道指距历史最高点仅100点,A股银证转账重现净流入。万科净利破百亿创20年新高,提振地产股;资产证券化和转融券刺激券商股普遍走强。受上述多重利好因素,昨日A股两市高开,并在金融地产等权重股带动下涨势凌厉,除了再度表现疲软的酿酒板块,两市超9成个股上涨,最终沪指涨幅超过2%,深成指涨幅更是超过3%。
对于大盘后市走向,招商证券认为,在前期积极政策的影响下,经济复苏的迹象得到初步确认。由于国内经济整体格局下的稳增长仍有其必要性,而且一季度政策总体较为积极,市场仍有反弹空间。尤其两会前,对利好的憧憬有望刺激大盘继续走强,两会行情仍可以期待。广州万隆也认为,政策倾向于做多,在各种改革红利和政策利好持续释放的背景下,投资者不妨主动出击两会热主线调仓换股,如民生改革、新城镇化、军工等热点。
值得一提的是,证监会发布的《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不仅降低了证券公司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准入门槛,而且简化了行政审批程序。将允许资产支持证券可以在证券交易所、证券业协会机构间报价与转让系统、券商柜台市场等交易场所进行转让,并允许券商成为资产支持证券的做市商,为其提供流动性,符合条件的资产支持证券还可以公开发行并可以成为质押回购标的。有关市场专家指出,假设未来我国资产证券化规模占GDP之比提升至1%的话,则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市场空间约5000亿元,按1.5%测算,仅管理费一项即可为证券行业带来78亿的收入贡献,将增厚行业6%的收入。
转融券推出或利好A股客户习惯做多
昨日转融券业务试点的启动,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而言,最关心的是会否对股指的上涨产生打压作用。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指出,转融券业务是中性的,并不会带来特别的风险。市场好大家当然去融资,假如企业不行市场不好,大家都不看好就会去转融券。融资并不代表市场就会涨,融券也不代表市场就会跌,只要市场看好,没有人会去融券做空,假如市场看空也没有人会去融资做多。但毋庸置疑的是,转融券业务试点的开展利好于券商股,至少从长期来看,对于证券公司的业绩提升将会产生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而对于目前的影响,不少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应该是心理影响大于实际影响,毕竟从目前融资融券业务的规模来看,在券商整个业务中占比还是较小,首批转融券标的仅有90只股票,而且是从现有的500只融资融券标的股票中选取的。此外,还有业内人士指出,在本轮银行股调整中融资买入增加,融券卖出反而减少,目前证券公司转融资需求旺盛,说明投资者做多依然是主流,从客户的操作偏好上看,也喜好融资做多,而非融券做空。
2月PMI终值即将公布经济倾向复苏“做多”
虽然2月份PMI终值还未正式公布,但2月25日汇丰公布了中国2月PMI预览值降至50.4(1月终值为52.3),虽为四个月低点,但仍连续第四个月处在荣枯线50上方,表明中国制造业2月份仍保持增长。
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中国经济持续温和复苏的趋势未变。不过,记者观察到,社科院数量所副所长李雪松表示,今年外需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并且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仍然疲弱,特别是中小企业并未体现明显的增长回升,因此目前中国还是处于经济复苏的一个初始阶段,经济复苏的势头需要进一步巩固。
相关专题:做空A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