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称北京承载力近极限:人口、水、生态、交通均承压
昨日,第二部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13)——承载力测度与对策》(以下简称“蓝皮书《)在京发布。蓝皮书指出,北京作为首都,综合承载力已进入危机状态,人口、水资源、生态、交通等方面均为北京承载力的短板。专家建议,加快大都市周边新城及中小城镇建设是疏解中心城市承载压力的根本之策。
蓝皮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北京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彦军表示,北京综合承载力超过警戒线,处于危机状态,其主要原因是城市承载压力过大,而城市支撑力随人口增加而下降。
分要素承载力评价来看,水资源、生态、土地、交通设施均为北京承载力的短板。其中生态环境对北京发展的影响最大,水资源是北京发展的主要短板,土地资源紧缺正在成为北京发展的关键限制因素,交通基础设施不堪重负最为突出。
中科院研究员石敏俊指出,按照2011年末常住人口2019万人,加上流动人口240万计算,北京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19立方米,远低于国际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000立方米的重度缺水标准。而现实水资源承载力只有1000万人左右,相当于现有人口规模的60%,如果人口持续膨胀,南水北调的水量将会被快速增长的人口所吞噬。“水危机已经成为影响北京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短板。
此外,在土地资源承载力方面,北京后备土地资源空间也越来越有限。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彭文英表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推进,土地开发建设强度不断扩大。北京市建设用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日益提高,年均以0.4%的比例增加,而人均耕地不断减少。目前北京市土地利用率高达87.37%,建设用地率为20.58%,全市土地开发利用率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到2008年末,北京市实有房屋建筑面积为63937万平方米。如果按照0.6合理容积率计算,北京市最大建筑规模承载量可达到83160万平方米,意味着北京还有19223万平方米的房屋建筑潜力。
对此,蓝皮书主编之一、首都经贸大学教授祝尔娟表示,国内外大都市发展实践证明,建设新城是疏解中心城市承载压力的有效途径。针对京津冀发展实际,在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区域一体化进程中,要加快小城镇建设,尤其应加快大都市周边的新城建设,将大城市非核心功能和部分产业向周边转移,充分发挥它们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对于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恶化,则要“开源节流”,跨区域水资源调入的同时控制人均水足迹,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采取综合措施治理大气污染。(记者 张慧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