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肖钢履新遇十大棘手难题 改革欲独有成就并非易事

2013年03月21日 07:25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况玉清 潘敏

0人参与0条评论

在中国的金融市场里,除了央行行长之外,另一个最受市场关注的职位恐怕莫过于中国证监会主席。在郭树清履新山东之后,中国证监会迎来了其历史上第七位主席——中国银行原董事长肖钢。上任之初,肖钢就明确承诺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然而在分析人士看来,既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继承和发扬郭树清未竟之改革,又要做出自己独有的成就,这对于肖钢来说似乎并非易事。这位新任的主席,未来的改革路上将会遇到怎样的棘手难题?

- 遇上新问题 如何面对

不可否认,肖钢绝对是中国金融市场的老兵,然而证券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的监管问题对肖钢来说仍然陌生,老兵如何化解遇上的新问题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公开资料显示,肖钢的金融生涯始于1981年,这一年他开始了央行的工作。1989年,肖钢开始担任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94年到1995年期间,肖钢调任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总经理。1996年到2003年之间,肖钢重回央行担任央行行长助理,一度坐到央行副行长的位置。2003年之肖钢到中国银行担任董事长。

肖钢与包括周小川、尚福林和郭树清等前几届证监会主席的经历有着惊人的一致:在担任证监会主席前,都在银行系统担任高管,但都无证券行业经历。

从肖钢担任证监会主席后各方的反应来看,市场对这位新主席最大的希望就是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而肖钢本人也承诺要在他的证监会主席任内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分析人士认为,肖钢今后的压力在于:一如自己承诺所言,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同时也要做出自己的独有成就,而二者之间有时往往相互冲突,如何权衡又是一个新问题。

- IPO堰塞湖 如何疏导

800多只IPO排队在证监会发审委的大门之外,如何化解这一高危堰塞湖,对于任何一位证监会主席恐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长期以来,新股发审节奏过快、过度融资,导致市场严重“缺血”,这一直是IPO最受市场诟病的一环。“IPO不审行不行?”这是郭树清抛向资本市场的深层发问,由此引发的思考也引爆了发审体制的改革。

暂停IPO,是郭树清赢得投资者信任和支持的又一重要砝码。也正是因为暂停了IPO,才使得市场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局面,并从去年11月开始出现了一波不错的行情。

肖钢称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那么首先面临的考验是如何重启IPO。由于当前正处于IPO实质暂停阶段,及IPO在审企业财务报告专项检查的关键时刻,市场特别关注如何重启IPO。只要把住IPO审核关,让圈钱者难以得逞,投资者没必要对证监会换帅过于敏感。真正可怕的是,改革与治市没能压住IPO圈钱之风。

有媒体报道称,证监会换帅消息公布后,部分在审企业对于IPO重启的预期产生了变化,对是否要撤材料持观望态度。这表明有些在审企业心存侥幸,期待新主席早日开闸IPO,希望审核时能够“放一马”

很显然,这种苗头是投资者最为担心的。如果IPO重启继续充斥着圈钱、造假行为,如果不顾二级市场疲弱而再现IPO高峰,投资者信心的提振难以指望。即便监管层全力推动引入各类长期资金,A股市场回暖也只是南柯一梦。对投资者来说,期待证监会警惕并压住IPO圈钱冲动的抬头,这一点比IPO选择在何时重启更为重要。

- 市场信心 如何重振 

自从经历了2009年的牛市之后,A股市场在此后长达三年的时间里一蹶不振,直到去年12月上证综指跌破2000点创下了近四年来的新低之后,市场信心已经跌至谷底。尽管去年底到今年以来,A股指数有小幅回升,但显然市场信心并未修复。如何挽回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信心,让A股市场走出单边下跌的阴影,是肖钢面临的另一个棘手难题。

不过,在重振市场信心方面,有分析人士提醒肖钢,应该吸取郭树清时代的教训,救市应该更重视长期根本效果,而不能仅仅局限于短期的信心修复。

据悉,早在郭树清接手证监会之后,救市便一直是郭树清工作的重中之重,正是出于这个目的,郭树清大力引进外围资金进入A股市场,不仅推进了社保基金和住房公积金的入市准备工作,同时也降低了QFII入市的门槛。但郭树清的这些救市措施也引来了业界的一些批评,有批评人士认为,单纯依赖引进外围资金进场的做法去救市,并不是长远之道,即便成功,也只是短期的资金市,并不能真正修复市场的长期信心。更何况最终的事实证明,郭树清执掌证监会的17个月里,A股在绝大部分时间仍然呈现的是单边下跌的走势,17个月里上证综指的区间跌幅达到了7.7%。

上述分析人士认为,更为有效的救市措施应该从加强市场的制度建设出发,加快市场秩序的维持和上市公司信披等各项综合措施的全面推进,保证市场的公开、公平与公正,因为只有市场秩序让投资者放心了,资金才会真正进场。

- “三公”建设 如何加强 

要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资本市场一直是监管层呼吁的口号,新一届政府对于“三公”建设的强调使得这一命题更加迫切。

“公平、公正、公开”的“三公”原则,是证券市场赖以生存的基础,但在A股市场中,利益分配机制严重失衡,“三公”原则遭随意践踏的现象却如同家常便饭。在这些现象的背后,是投资者特别是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目前的资本市场中,投资者还是忍受着与“三公”相逆的现象,比如一级市场的疯狂扩容、上市后高管疯狂离职套现。而疯狂扩容的同时,从一级市场拿到钱的上市公司大股东或高管,很多不是想着真正把这笔钱投好用好,真正做大做强企业,而是等着解禁之后随时准备套现,一夜之间实现人生财务自由,或者另谋锦绣前程。

用问题多来形容当前的A股市场丝毫不为过。也正因为如此,郭树清履新中国证监会之后,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迅猛地连续烧起了几把“大火”,其矛头无不一一指向股市的要害与软肋。其烧起的几把“大火”,实际上也是在向市场的不公平“开火”。肖钢上任后如何处理“三公”建设的难题将成为整个市场关注的焦点。

一个投资者利益没有“被保护”的市场,注定不会变成一个健康的市场,更甭谈什么健康发展与长治久安了。一个投三公”原则遭到践踏的市场,同样注定投资者会对其丧失信心。打造健康股市,提振市场信心,应从维护市场的“三公”原则做起。

- IPO改革 如何深化

郭氏新政的核心是IPO发行体制改革,而IPO发行体制改革的核心则是定价制度的改革。肖钢在上任之初就曾明确承诺,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这也让市场普遍预期肖钢仍将在IPO改革上有一些新动作,然而肖钢到底会如何改,这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关于IPO的定价问题,在尚福林时代,IPO的发行数量中只有25%的份额为机构认购,75%的份额为普通投资者认购,然而机构却拥有100%的IPO定价权,相反,作为IPO认购份额“多数派”的普通投资者却在定价中毫无发言权,此举备受市场诟病。郭树清接任证监会主席之后,对IPO定价环节做出了较大幅度的修正,将IPO发行数量中机构和普通投资者的认购份额调整至50%对50%,而且还有条件地尝试引入普通投资者询价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机构的配售比例,有利于新股发行价格的下降。

然而在市场人士看来,郭树清改革的力度仍然不够,因为在香港等国际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是IPO发行的最大认购者,它们的认购量往往能够占到IPO发行总量的90%,新股中只有很少一部分面向普通投资者发售。因此,A股市场有必要向香港等国际资本市场看齐,继续加大IPO发行的机构发售配比,这不仅有利于新股发行价格的继续下降,而且还能有效防止新股发行过程中的利益输送行为,对于推进IPO的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责任编辑:linyl] 标签:肖钢 三公 配售比例 
打印转发
 

相关专题:证监会新掌门肖钢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