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金融投资人士:债市话题现在很敏感 我们不能乱讲话

2013年04月29日 06:21
来源:投资者报 作者:李真

0人参与0条评论

债市黑洞揭开 业界呼吁交易阳光化

“债市话题现在很敏感,我们最近都在自查,不能乱讲话。”在很投资者报》记者的采访中,不少金融机构债券投资人士的话语中明显透露出紧张情绪。

债市风声鹤唳,源于4月下旬席卷而来的核查风暴,且这场风暴才刚刚开始。

从万家基金邹昱、中信证券杨辉、齐鲁银行徐大祝,到财政部张锐、易方达基金马喜德、江海证券张守刚,一个个债券大佬“落马”,如同一颗颗巨石连续砸在湖面上,导致整个市场波涛汹涌。

为了进一步整顿债券市场,监管层已经展开行动。

据了解,各省审计部门正按照统一部署,大范围彻查债券市场异常交易行为。银行、基金、券商也正根据监管要求自查,不少金融机构已经暂停了与利益输送嫌疑最大的丙类账户的交易。

4月24日,央行召集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负责人召开会议,出席者多为主管债券业务的副行长。

据参会人士透露,为了缓解市场恐慌气氛,会议提出:“对未来内部检查出的问题,公安和审计署争取宽恕处理。

风暴终会散去,但思考不能停止。

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机构的风控制度和从业人员素养有待提高;还有人认为,债券交易阳光化应提上日程。

丙类户成“万恶之源”

所有的债市违规案件都有一个共同点——与丙类账户的利益输送。

据专业人士介绍,中央结算公司设置甲、乙、丙三种债券一级托管账户,甲类账户只有具备资格办理债券结算代理业务的结算代理人或办理债券柜台交易业务的商业银行法人机构方可开立,主要是商业银行;乙类账户是不具备债券结算代理业务或不具备债券柜台业务资格的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可开立的账户,主要是信用社、基金公司、保险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丙类账户是一般公司(非金融机构法人)开设的账户。

丙类账户与甲、乙类账户的区别在于不能通过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联网交易,必须通过结算代理人来交易。设计推出丙类账户的初衷是为了促进债券市场交易活跃、盘活资产。

“比如,某公司有1个亿的债券,还要很长时间才到期,他可以把券抵押出去,这就需要丙类账户了,在拿到抵押换来的现金后,可以做个短期投资,到期再把券赎回,同时因为盘活了这笔债券资产,还能获得额外投资收益,本来是件好事。”一位券商债券分析师表示。

目前,丙类账户通常有倒券、代持、养券三种交易方式。倒券、就是通过搞定发行人或承销团队,以优惠价格拿到债券并入丙类账户,然后再进行倒卖;代持,旨在避税,在临近付息时,券商或基金将持有债券卖出去,待通过丙类账户付息结束后再进行回购交易;养券,实质是息差交易,成本是回购利率,收益是债券利率。

但是,某些公司或个人却利用这三种方式为个人谋私利。

“他们通常是达成口头协议,或者是签了阴阳合同,将债券转让到丙账户做代持,很多时候丙账户公司连转让资金都不出,没有任何风险,‘空手套白狼’。”上述分析师表示。

是否关停引发争论

由于债券丙类户曝出的涉案金额数目巨大,有部分金融机构已经暂停丙类账户代持养券等业务,关停丙类账户的声音也喧嚣尘上。

究竟要不要关停?

“判断一个事物要不要存在,最好以为什么会有这类事物存在为出发点去考虑。”一位业内人士称对本报记者说,“如果完全停掉,债市将会变为死水一潭,金融机构在配了债券之后就只能放在那里等到期,资金效率会大大降低。在我看来,代持也是资金效率的体现,比如你有钱我有券,你又觉得我的券资质不错,那我们就可以互换,打造这样一个交易市场很有必要。”

从记者采访的多位业界人士态度看,他们一致认为债券代持等业务不能简单叫停。既然代持业务不叫停,丙类户是否必须存在?

“也不一定,关键是要合规合理,至于是升级改造丙类户这种形式,还是停掉换一种更好的形式都没问题,反而是对市场进一步良性发展的有益补充。

监管层对此还没有明确的态度。在4月24日的央行会议上,参会人士透露,央行将对代持交易出台新的管理规则,对丙类账户要逐步取消或升级。

丙类账户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争议,关键是在代持养券等业务中,有别有用心人士钻了空子。

“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都有可钻空子的地方。”一位债券交易员说。

在一级市场的“空子”来自招投标阶段和承销阶段。在招投标阶段,故意泄露标的价格信息,比如财政部国库司张锐就有此行为;在承销阶段,靠人脉资源拿券是不是违法尚有争议,但有承销商故意让发行公司利率远远高于市场利率,然后再有意分配给和自己有关系的公司。

“至于中间利益如何分配就不好说了,但这么做明显有悖市场公平公正原则。”上述债券交易员表示。

二级市场也有很大套利空间,尤其是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市场因为公开透明,所以没什么问题,但银行间市场交易是一对一的,别人看不到,所以代持方根本不用垫资就能白白代持债券,最后还能平白获得收益。最可怕的是,有些交易只是口头协议,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该债券交易员说。

行业自律亟待加强

近年来,我国的债券市场规模不断增大。央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债券市场债券托管量达26万亿元,而A股总市值为23万亿元。

其中,银行间市场债券托管量为25万亿元,同比增加16.7%。2012年银行间市场累计成交263.6万亿元,同比增加34.2%。

随着规模的膨胀,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该如何防范和监管债券交易中的利益输送?

“银行间交易都是大单子,交易形式是场外询价,一对一交易要怎么监管?我认为还是要靠行业自律,公司风控管理的规范。”上述债券交易员称。

一位从海外归国的债券私募人士认为,中国金融机构的管理有待进步,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另外他还认为这次债市核查不是坏事,是一个良性自我调节的市场发展过程,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市场。

金融市场的自律管理具体到公司治理层面,要求机构必须拥有有效的风控体系。一位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负责人认为有效的风控体系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集中交易制度。投资、交易相对独立,防范基金经理指定交易价格,因为很多发生问题的机构是由基金经理或相关领导直接指定交易员按照指定价格完成交易;二是严格管理交易对手库,不与丙类账户交易。如果交易对手方的背景不清晰,就不与其交易;三是风控事后跟踪价格偏离度、交易对手集中度等,防范利益输送。

将交易暴露在阳光下

从近期债市的风波可以看出,违规主要集中在银行间市场,而且是非电子报价系统,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易,很容易引发道德风险。

债券投资圈一位资深人士告诉记者,欧洲的债券市场从去年开始,要求将人工撮合报价逐渐改为交易所的电子报价,也正是因为人工撮合无法控制道德风险的发生。只有大家都曝光于阳光下,才能降低道德风险。

“按照现状,不容易监管,肯定还会滋生其他方面的问题。虽然最近查到几个人,但还不足以敲山震虎镇住所有人。未来,交易电子化是必须的,否则大家都在阴暗面,道德风险还是会持续发散。”该人士说。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则认为,虽然我国曾引进做市商制度,但由于缺乏有效的避险途径,做市商制度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未来如何通过有效的集合竞价制度或做市商制度来打破询价模式的垄断,将是监管层需要解决的难题。此外,虽然同属债券市场,但银行间债市由央行监管,交易所债市则由证监会监管。能否优化管理制度,提高监管效能,也是需要斟酌的地方。-

[责任编辑:aijx] 标签:债券 账户 交易 债市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