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每天赚3个亿才不亏 董事长空缺3个月无人接
要为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找到合适的总操盘手,这是个难题,难题之难在于其既是人事问题,更涉及汇率改革路径。
2013年5月27日,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投”)在其官网上公布,国务院于2013年5月17日决定曾任华融副总裁、工行副行长的李晓鹏任中投监事长,免去金立群中投监事长职务。
不过,中投的董事长一职至今仍然空缺,近日境外媒体《金融时报》报道了中投公司目前的难题——难以物色到一个合适的董事长人选。
作为国际上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董事长一职简直就是中国3.4万亿外汇储备操盘手的代名词,责任重大可想而知。董事长的人选迟迟难定,亦是中投公司处境尴尬的部分投射。
难逃行政色彩
高管的报酬水平很难市场化。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又简称CIC,于2007年9月29日成立,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从事外汇资金投资管理业务的国有独资公司。该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为2000亿美元,来源于财政部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的方式筹集的15500亿元人民币。公司实行的是政企分开、自主经营、商业化运作的模式;业务以境外金融组合产品的投资为主,并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争取长期投资收益最大化。
虽然设立的初衷是政企分开、市场化运作,但是跟所有官办的市场化公司一样,中投也带有浓重的行政化色彩。从高管构成上,即可窥见一斑:根据公开报道,中投公司的董事长为正部级官员,其他高管中除了寥寥几位市场化人士之外,大多来自中央机构的高层或者国有银行中的高管,5名非执行董事分别来自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5个部门。2名独立董事也是财政部和发改委已经退休的高官。
这种在行政化和市场化之间游走的机构,其高管不无尴尬。高管既然是政府官员,当然其报酬薪水只能按照行政级别,很难市场化,因此其报酬是相对较低,这为市场化聘请国际一流的投资人才制造了相当大的障碍。
对中投公司而言,人才选拔的标准并不以其投资水平高低而论,从体制内出来的干部似乎更受青睐。
每天赚3个亿才不亏
中投公司的年收益率如果低于10%就会陷入亏损。
抛开人选的难题,中投董事长的位子并不易坐。大有大的难处,中投面临的最大压力是每天必须挣到三个亿才算不亏损,这是前董事长楼继伟公开抱怨过的,这三个亿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中投公司设立时其资本金2000亿美元(当时约合人民币1.48万亿元)是通过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募集,中投公司需要支付每年5%的利息。另外,最近几年人民币兑美元每年的升值幅度接近5%,加上每年5%的利息成本,中投公司的年收益率如果低于10%就会陷入亏损。
作为世界上最庞大的主权财富基金之一,决定其投资收益除了其运作模式投资理念和能力等等之外,最为关键的还是国际宏观经济的运行,国际货币币值的变动,每年保持10%以上的收益率简直是一个超难完成的任务。所谓船小好掉头,楼继伟曾讲到过资金规模过于庞大的难题,他宁愿从200亿美元做起。
不过,中投公司也算理财有道,交出的成绩单看上去还不错。2013年3月份中投总经理高西庆接受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专访时透露,中投在过去三年内赚了400亿美元。
除此之外,中投全资子公司汇金公司也通过持有国有商业银行实现了账面资产增值,从2007年评估的900亿美元增长到目前的3000亿美元。不过这部分的账面增值与中投的境外投资没有关系。中投为了减少外界对其政府背景的担忧,2011年还专门成立了子公司中投国际负责境外投资,中投国际与汇金公司是平行关系。
成果来之不易,中投初涉国际市场时就开局不顺。2007年中投尚未正式挂牌,就对摩根士丹利以及黑石进行了投资。这两笔投资正赶上国际金融危机前夜,不期而至的危机导致这两笔投资的账面价值出现大幅度缩水。
但明眼人都清楚,最近几年,中投公司虽然业绩卓著,其收益大头还是主要依靠子公司汇金公司的垄断收益,其控股中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的四大,并持有几家大的证券公司的股权,在中国宏观经济景气上升时期实现了超额收益,从而支持中投公司的报表不至于太难看。
但是,商业银行的暴利已经不能持续,业界普遍的共识是,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增速的下滑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将会持续上升,而利润也将持续下降,这就很难保证今后中投公司的收益将会继续保持此前的辉煌。
根源在于汇改
央行不敢把外汇储备直接让中投去做投资。
另外,中投挑什么人当家,还应考虑到中投未来的定位。
这还要从中投的资金来源,外汇储备说起。
中国外汇储备的来源比较特殊,不像其他国家外汇储备大多来源于石油等资源出口换得的外汇,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有三个来源,一个是外汇顺差,一个是境外投资,一个是热钱。
这三个不同的来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有关。尤其是境外投资和巨额热钱,它们大多是预期人民币必将升值,然后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中国,不仅仅获取投资收益而且还要享受人民币升值后的收益。
对于这些海外资金,央行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只能通过印钞来购买这些外汇。这种行为一方面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体现为基础货币投放的负债,一方面形成了外汇储备资产。而基础货币的投放其实是央行向居民借钱,因为这直接稀释了居民手中货币的价值。
一旦预期到人民币贬值,或者中国经济中资产价格泡沫破裂,这些资金将迅速撤出。在这个时候央行手中如果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将会遭受人民币剧烈贬值的风险,重演亚洲金融危机时的一幕,这是谁都不能承受的。
因此,央行不敢把外汇储备直接让中投去做投资,而是卖给中投,中投公司的资本金来源方式实为央行建立了一堵防火墙,但这样也给中投的外汇储备保值增值任务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事实上,通过这几年中投的发展就可以看出,对中投模式可能已经有所顾虑,最明显的标志是中投成立后,其模式没有成立时被市场广泛预期的那样推广。
从中投公司酝酿成立的2006年年底,中国外汇储备刚破万亿美元大关,到2013年3月末,外汇储备余额已大幅飙升至3.44万亿美元,但是中投公司的资本金额度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只是2012年注入资金300亿美元,而且还是直接注入美元,而不是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的方式。
当初中投公司成立时,市场上普遍认为今后随着外汇储备的增长,国家可能会拷贝中投模式,投资设立多个类似中投的公司,而这种设想并未变成现实,取而代之的是,外汇局自己成立公司运作庞大的外汇储备投资,大部分投资于美国国债,只有少部分做股权投资。中投模式没有被推广,意味着中投这种注资模式可能并不被看好,这也就难怪掌门人难选了。
事实上,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美国国债收益率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外汇储备价值正在缩水或者将要面临大幅缩水的情况下,这几乎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也就是说,中投的尴尬,反映了外汇储备管理的难题,而从本质上讲,外汇储备的形成和当前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直接相关。
或许眼下更重要的不是选出董事长,而是需要思考,坚持多年的人民币汇率的渐进升值路径选择是否需要进行修正?到底是应该先建立健全金融市场,还是先让汇率自由浮动从而刺激金融市场的完善?
所以,中投公司的董事长是谁,中投公司的运行模式是否持续,外汇储备如何保值增值等等,这些难题背后,归根到底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路径的选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