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国家发起洋奶粉反垄断调查 有助行业回归理性

2013年07月05日 11:44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于璐

0人参与0条评论

国家发改委将反垄断大棒挥向了进口奶粉行业。据相关消息显示,雅培、美赞臣、雀巢、惠氏、多美滋这五大进口奶粉品牌都被卷入这次反垄断调查的名单之中。事实上,6月27日作为上市公司的合生元曾发布公告称,该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广州合生元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正在接受国家发改委的调查,可能涉嫌违反《反垄断法》。

7月2日,有关方面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从已经调查取得的证据看,被调查的乳粉企业存在对经销商和零售商的价格控制行为,属于知法犯法。另据报道,7月3日,惠氏奶粉宣布对其生产的主要奶粉品种进行降价,所有降价奶粉的平均降幅为11%。

网民对相关部门对洋奶粉的反垄断调查表示欢迎。同时,网民毫不客气地指出,正是国产奶粉近些年来的“不争气”,给了洋奶粉“边热销边涨价”的机会。网民呼吁,发改委对几个洋奶粉的反垄断调查,能唤醒生产、监管等部门的行动配合;而且,只有国产奶粉自立自强,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

洋奶粉垄断早该查

网民表示,相关部门对洋奶粉的反垄断调查,是对市场秩序的有力整饬,洋奶粉的垄断行为早该查一查了。

红网网民“叶鹏”说,国家发改委及时祭出反垄断利剑,无疑是对当前无序的乳品市场的一次厘清,将引导这一行业回归理性,并最终形成有利于全行业良性发展的竞争格局。

网民“江德斌”说,无论从市场份额、国内外产品价差,还是价格掌控能力来看,进口品牌奶粉均有垄断操纵之嫌,发改委对其发起反垄断调查,乃是合情合理之举。而消费者密切关注奶粉反垄断,就是希望能够将奶粉价格打下来,使其更贴近居民消费水平。

网民“小鱼”说,洋奶粉存在着垄断暴利,可消费者只能是忍气吞声地去接受,洋奶粉垄断早该查。

国产奶粉给了洋奶粉垄断机会

网民认为,正是国产奶粉近些年来的“不争气”,给了洋奶粉“边热销边涨价”的机会。

网民“郝金刚”说,近年来国内奶业丑闻频出,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危机愈演愈烈。在这一背景下,洋奶粉自然成为部分消费者首选,市场地位日渐稳固。

网民“江德斌”说,进口奶粉之所以敢卖高价,年年找各种理由轮番涨价,就是看中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很强,对进口奶粉的信任度更高,为了孩子的健康着想,再贵也要买。进口奶粉能够占据市场主流,主要受益于国产奶粉因质量问题陷入信任危机,无法与进口奶粉抗衡。此外,国产品牌奶粉为谋得一席之地,纷纷打出使用进口奶源的旗号,以至形成强化效应,进口奶粉的地位愈发稳固,对市场价格的把控能力也越强,并从中获取巨大的溢价空间。

网民进一步说,洋奶粉如果被迫调低价格,国产奶粉短期内未必受益,当价格优势逐渐降低后,将质量做实才是最关键的。

网民“邓海建”说,发改委对洋奶粉的反垄断调查,未必是裨益国产奶粉的好事,起码眼下还不能算是。尽管奶粉需求上的弹性不是很大,但如果洋奶粉的价格能因反垄断而“降火”,其市场份额显然会更为稳固。国产奶粉在价格或性价比上的所谓“优势”,也会顺带着拉下一些成色。

国产奶粉当自强

网民呼吁,发改委对几个洋奶粉的反垄断调查,能唤醒生产、监管等部门的行动配合:而且,国产奶粉的安全雄起,才是约束和平抑洋奶粉竞相攀比涨价的唯一手段,这需要产业链上所有要素的改进与完善。

红网网民“宋鹏伟”说,要根本扭转洋奶粉的价格垄断局面,仅靠反垄断调查远远不够。消费者对于洋奶粉的信赖,实质是对国外食品质量监督体系的放心,所以要想改变现状,除了国产奶企自身要争气以外,更需要过硬和严苛的监管能够跟上,挽回消费者日渐脆弱的信心。在严酷的市场竞争中,那些产品质量过硬的企业,终究会脱颖而出。

网民“冯海宁”的文章说,防止“洋奶粉”价格垄断最有效的办法不是反垄断调查,而是鼓励市场充分竞争———既要鼓励更多“洋奶粉”在国内市场竞争,更要鼓励国产奶粉参与竞争,这需要最严格的行业标准,最严格的行政监管。(记者于璐整理)

[责任编辑:yuran] 标签:强化效应 国家发改委 回归理性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