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寿险预定利率全面告别2.5%时代 中国人寿面临亏损压力

2013年07月11日 04:16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彭岩锋 姚为微

0人参与0条评论

本报记者 彭岩锋 特约记者 姚为微 发自广州

“寿险预定利率已经确定要放开,但至于放开时间与幅度,目前还无法透露。”

从年初至今,寿险预定利率市场化的呼声一波高过一波。7月初,保监会内部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证实,寿险预定利率将迎来变革,2.5%时代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尘封历史。

在上月底举行的2013陆家嘴论坛上,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就开宗明义地道出了进行市场化风险定价机制改革的决心,“中国的寿险费率的收益率2.5%的问题已经存在了十几年的时间,它的上限已经低于同期的银行存款利率,严重抑制了保险需求,不符合市场发展需要,所以下一步将重点研究推进寿险费率政策的改革问题,主要是放开定价利率,管住准备金的评估率。”

寿险预定利率改革的开启,对于整个保险行业来说都会是一场大震动。即使,诸如中国人寿这般的寿险航母来说也不例外。业内诸多人士纷纷解析,在此情况之下,寿险行业的洗牌或也即将开启,“寿险行业的并购重组可能也由此迎来。”

7月10日,中国人寿保险(海外)副董事长兼总裁刘延安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改革势在必行,但是否会迎来并购狂潮。我想也到不了那个程度。”但是,他同时也向记者指出,“对于包括我们在内的所有寿险企业而言,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以中国人寿为个案,其近年来盈利水平下降严重。2012年,中国人寿实现营业收入4053亿元,较之2011年的3853亿元上涨幅度为5.2%;但是其营业利润、净利润却均下滑剧烈,下降幅度分别达到46.7%和39.7%。寿险预定利率的上调,将直接影响保险公司的利差收入。这对整个保险业而言,无疑是一个挑战。

2.5%利率成险企保护伞

中国寿险行业的2.5%时代已经维持了14年之久,如今确实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

在今年初举行的2013年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保监会就出面表示,将有序推进寿险产品定价机制改革。事实上,保监会在更早的2010年就有意放松人身保险定价机制。

年初吹风完毕后,今年3月7日,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又向各人身保险公司下发关于征求对《关于开展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试点的意见》及具体实施办法等四个文件意见的函,提出为加快人身保险产品改革创新,提高行业竞争力,促进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保监会准备进行费率改革。

寿险预定利率在传统保险业内看来,是保险行业的重要“保护伞”。它是指保险公司在寿险产品定价时,根据保险公司对未来资金运用收益率的预测而为保单假设的每年收益率,即保险公司提供给消费者的回报率,主要参照银行存款利率和预期投资收益率设置。

3月23日,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会”上,又再一次出面表态,确认保监会正在研究寿险费率市场化的改革,并用斩钉截铁的语气说:“寿险费率市场化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维持了14年的2.5%寿险预定利率天花板,是保监会在1999年为解决利差损问题所实施的。根据相关规定,保险公司在1999年6月10日以后签发的传统人身保险保单法定最高评估利率为3 .5%;分红保险的预定利率、万能保险的最低保证利率不得高于年复利2 .5%。

在寿险产品的定价中,死亡率、费用率和预定利率是决定费率的三个最主要因素。实际上,前两者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市场化。到现在,的确是到了预定利率不得不改的关键时刻。

从去年的6月开始,我国银行系统开始调整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迈出了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我国金融领域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走到了关口,从目前来看已经完成了近八成。”武汉大学金融与保险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昌生评价说,“寿险预定利率是所剩的两成改革中的重要一环。”

根据国家统计局7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CPI同比上涨2.7%。近年来,CPI长期保持在2.5%之上,这令2.5%的寿险预定利率成为一个鸡肋。众多业内人士都表示,在保险产品竞争力日渐下降的大环境下,放开利率管制是必要和可行的。

2.5%双刃剑

寿险预定利率之于保险公司,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保险公司从此形成的利差中,获利颇丰,而另一方面也成为了保险行业发展的桎梏。

在上世纪90年 代初期,保险行业的费率监管制度尚未完全建立,销售的产品价格由保险公司自行决定。在此情形下,各大保险公司为迅速所谓尚属蓝海的保险市场,极力扩大保费规模,采取极端做法在短时间对外销售大量的高利率保单。

90年代后期,由于通货膨胀因素刺激,央行连续多次降息。各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根本无法满足保单资金成本要求,造成巨大损失。1999年6月10日那天,央行决定再一次降息。保监会不得不下发《紧急通知》,就此规定寿险保单预定利率不超过年复利2.5%的上限。2.5%时代来临,并维持了14年之久。

2.5%的寿险预定利率由此而来,也被视作是保险公司的保护伞。即使到现在,2.5%的预定利率也是各大保险公司所仰仗的重要阵地。

如中国人寿2012年定期存款和货币资金利息大幅上涨,由2011年的249亿元增至305亿元。但是,其2012年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0.61亿元,同比下降39.7%。一增一降之间,中国人寿从中受益匪浅。

短时间内,利率差还是各保险公司的盈利主要来源。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开启,以及个人投资手段的多元化。2.5%的预定利率已经深刻影响到了保险业的发展。寿险产品在营销与投资的双重压力下,压力倍增。

在诸多的保险从业者看来,目前市场上出售的传统寿险产品,大多是在一度降息至负利率时代的过程中设计出来的。在现今的条件之下,投资回报率已经没有吸引力。除此之外,寿险预定利率与一年期存款利率及CPI倒挂现象早已存在多年。保险业务市场呈现萎缩态势。社会保险总资产应在金融总资产里占25%至30%,而目前中国只达8%—9%。

2012年,全国保费收入1.55万亿元,尽管同比仍然实现了8%的增长,但是产险和寿险,其增长速度均进一步放缓,远远低于2001至2010年十年间平均复合超过20%的增长比率。

其实,高层对此早有改革决心。早在2010年7月,保监会表示将传统人身保险预定利率由险企按照审慎原则自行决定,并且希望在预定利率与一年期存款利率相当的时候推出产品定价市场化。

三年之后,这一话题在近期又一再被提起。在陆家嘴论坛上,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就大张旗鼓地提出了改革的具体意见。项俊波表示,如果说过去的改革是解决保险业的生存问题,实现了行业由小变大,今后的改革将聚集行业发展问题。

项俊波提出了建立起市场化的风险定价机制:“它的上限已经低于同期的银行存款利率,严重抑制了 保险需求,不符合市场发展需要,所以下一步将重点研究推进寿险费率政策的改革问题,主要是放开定价利率,管住准备金的评估率。”

倒逼寿险企业业务创新

日前,保险行业协会已下发相关征求意见稿给各大保险公司,并召集寿险高管约谈此事。

其中提及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可由保险公司自行确定,不再受2.5%预定利率红线限制。产品预定利率在3.5%(含)以下的,按照《人身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报送中国保监会备案。

保监会内部人士亦透露,最终调整规定也有可能由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但招商证券首席分析师罗毅预测,此规定最终还是会由保监会发布。

为何提升至3.5%这个数值,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国军教授表示,“是拍脑袋出来的,看起来很像一个估出来的数字。”

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孙建波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对此调整表示“不宜一刀切,应该交给市场决定。”

“寿险定价利率放开在近期推出已经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定价利率市场化是必经之路,长期利好行业发展,但短期定价利率放开可能会带来新投保人的集中退保。”国金证券的分析报告预测说。

“这对产品创新,发展模式,对客户的营销,渠道都产生很大影响,也对保险公司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我们的定价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以及市场应对都要求更贴近市场来做。”中国人寿保险(海外)副董事长兼总裁刘延安评价利率改革之后的变化如此表示。

2012年,中国人寿的个人业务利润总额同比下降58.5%,由2011年的179.67亿元下降到74.5亿元。短期险业务利润总额同比下降62.0%,由2011年的5.02下降到1.91亿元。对上述两项业务的骤降,中国人寿方面解释称,主要原因是受资本市场持续低位运行导致投资收益率下降和资产减值损失增加的影响。

然而,中国人寿的新业务价值增速好于预期。个险新单321.97 亿元,同比下滑2.6%(其中年末营销员数量较年初小幅增长1.2%至69.3 万人)。银保渠道依然低迷,新单同比下滑18.52%,但在四大保险公司中下滑幅度最小,说明在银保渠道把控能力相对较强。

另外,首年期缴比例、十年及以上首年期缴保费占首年期缴保费比重等指标均有所提升,利润率高的传统保障型业务快速增长,共同推动新业务价值增长3.1%,增速好于预期。

但同时,各大寿险公司也面临退保金和赔付支出增长的困扰。中国人寿一季度退保支出达200.9亿元,同比增长102.6%,单季度退保率由上年同期的0.76%上升为1.36%,退保依然形势严峻。

[责任编辑:yuran] 标签:寿险产品 中国保监会 寿险行业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