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利率市场化走向深水区 下一步应筹建存保机制

2013年07月23日 01:51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章文贡

0人参与0条评论

千呼万唤始出来,利率市场化的靴子终于落下。7月19日,央行公告称,经国务院批准,自2013年7月20日起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全面放开。

如果从1996年中国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算起,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历时17年之久。此次贷款利率全面放开之后,各界已形成了一个共识:利率市场化改革最容易的部分已经完成,改革正式进入深水区。

为何本次利率市场化改革没有进一步放开存款利率的浮动范围?被视为最后“惊险一跳”的存款利率市场化,下一步将会采取何种方式推进?与之相配套,中国还需要完善哪些金融基础设施?为此,《第一财经日报》组织了一期圆桌讨论,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

利率改革影响几何?

第一财经日报:当前,中国经济出现增速放缓迹象,商业银行经营压力加大,资产质量亦进入拐点期。在这个时间点,央行推进利率市场化的用意何在?

沈建光:作为结构性改革,利率市场化有助于防范影子银行风险与加快人民币国际化。一方面,金融业利用监管空隙进行表内表外资金转换进而获得高额收益,本质上是金融套利,暗含较大风险。在我看来,防范影子银行风险宜疏非堵,早前央行坐视银行间利率高企而不为所动被市场解读为规范影子银行风险的重要举动,这样的做法虽有警示作用,但却导致市场预期混乱。

影子银行风险源头在于地方融资平台及长期资金价格机制扭曲,银行信贷监管严厉导致的银行资金出表,因此,推动利率市场化有助于解决“影子银行”产生的根源性问题。另一方面,加快利率与汇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开放以及建立离岸人民币市场,有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廖强:央行在这个时点上出台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举措,恰恰是考虑到了当前的货币条件和信贷条件。最近一段时间,银行贷款利率定价很少有低于基本利率的情况。在现有的信贷条件下,短期之内,贷款利率的放开并不会对银行经营和市场的信贷利率形成冲击。

林采宜:从央行来说,推进利率市场化,是出于降低实体经济资金成本的考量。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有影响,但是影响不大。原因在于:其一,商业银行大部分贷款的利率都在基准利率七折以上,银行仍然保有强大的议价能力。其二,商业银行还可以有第二个选择,即不对大企业进一步下调贷款利率,而转向一些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能承受更高的贷款利率。

日报:如何评估贷款利率的全面放开对整个贷款市场利率带来的影响,以及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造成的影响?

林采宜:此次推进利率市场化,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

对市场利率的影响方面,不会有太大的下拉。目前整个资金面的供求关系还是比较紧张。商业银行绝大部分贷款利率都是上浮的,当然也不能排除整个资金面进一步宽松以后,市场利率会有所下沉。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除了存款利率之外,银行间市场、大部分贷款利率都已经市场化了,且高于央行规定的基准利率。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对银行影响可控,风险不大。在当前这个利率环境下,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影响是最小的。

廖强:从资产端来讲,银行的贷款定价行为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当然,贷款定价存在一个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博弈行为,这里面有一个心理影响,但这种心理影响不会特别明显。可以预见,下一步,商业银行还将会继续信贷资产组合向中小企业的倾斜。短期之内,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平均回报甚至还有可能上升。

当然,银行的盈利既取决于资产回报也取决于负债成本。在融资成本意义上,尽管此次改革并没有涉及到负债端,但这一改革举措同样会对银行负债成本形成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银行对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预期,促使银行采取更多的前瞻性措施来应对迟早到来的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下一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银行对存款利率按照上限来定价。一些融资基础相对不是很强劲的大型商业银行,其存款利率上浮的压力也在增加。尤其重要的是,商业银行通过理财产品来吸收存款的做法,会变得更加普遍。在我们看来,绝大部分国内银行的理财产品其实是异化的、市场化定价的存款。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理财产品的余额已接近10万亿的规模,相当于存款规模的10%左右。换句话说,已经有10%左右的银行存款市场化定价了。这样一个局面,会导致银行的实际负债成本上行。当然,大部分理财产品是表外的,所以在会计意义上来说,理财产品的高成本可能不会反映在银行的负债成本上。

沈建光:从短期来看,由于早前贷款利率下限为七折,但实际上能拿到这一折扣的企业几乎没有,因此央行取消贷款下限,短期来看对银行盈利与企业负担的影响都不大,关键意义在于长期,即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动。

存款利率为何未放开?

日报:贷款利率管制全面取消,但此次利率市场化并未如预期般放开存款端的利率,在几位看来,原因何在?

廖强:目前对国内银行息差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其实是存款端定价机制的改革。存款端的定价上限明显具有约束性,举例而言,许多中小银行的存款利率已经一浮到顶;从随行就市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看,去年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11%,比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高出111个基点。因此,只要把存款端利率管制放松的话,存款利率一定会上行。这将对银行的盈利和其吸收信贷损失的能力产生实质性的负面影响。

当前,不管是商业银行还是政府决策部门,对于银行实际的信用风险状况都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大家对银行体系内尚未充分显现的信贷风险都有很大的担忧。在这样一种情形下,通过存款利率管制,为银行体系的总体融资成本施加约束,使银行获得一个相对稳定的息差空间,对于维护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就变得至关重要。我们认为,正是这一考虑使得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将继续采取渐进的做法。

沈建光: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持续了17年之久。目前,除贷款利率下限与存款利率上限仍有限制之外,其他利率市场化,包括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利率市场化都已经完成。可以说,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而由于实际贷款利率能触及下限的基本没有,在目前情况下,中小企业资金成本走高,通常10%的贷款利率,加上2.7%的PPI通缩,实际利率更高,因此贷款利率下限取消更为成熟。

相对来讲,出于银行风险的考虑,推动利率市场化也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包括改革现有金融体系,积极探索退出机制,尝试存款保险制度建设等。当然,对于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跃,今年央行仍可以考虑继续将存款利率上浮区间扩大至1.2倍。

林采宜:存款端没有动,表示包括央行在内的整个金融监管高层是审慎的。

从央行的角度来看,之所以不放开存款利率,是担心放开之后有可能导致市场的逆向选择。中小银行资金面非常紧张,这种情况之下,中小银行更有动力提高存款利率。由于居民和中小银行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居民对中小银行的资产质量情况、经营方面的差异不了解,只能看到存款的利率,可能其更愿意将钱存入这些银行。也就是资金会流向坏的银行,不会流向好的银行。

这是央行的一个担心,但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反对这个观点。我认为,作为财富的拥有者有权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投资偏好去投资,在收益和风险之间做决策。这种选择权利应该交给居民,不应该由监管当局控制。

当然,存款可能出现的风险,可以用存款保险制度进行冲销。例如在美国,拥有存款保险制度,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对10万美元以下(2008年危机之后提高到25万美元)的小额存款提供保险。

日报:存款利率的全面放开,乃至利率市场化的真正完成,是否必须以存款保险制度、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为必备的制度条件?当前推动存款保险制度时机是否恰当?

沈建光:是的,利率市场化推进将导致银行竞争加大,并大幅压缩利润空间。同时包括储户与贷款者都存在道德风险,即储户可能会忽视风险选择利率高的金融机构,而贷款者为获得贷款,不得不多投风险与收益均较高的项目,系统性风险在上升。而为了银行不良贷款增多和资产贬值带来的挤兑危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确有必要,使银行管理有自我约束机制。而从决策层推动利率市场化的动作以及表态来看,推动存款保险制度的时机已经到来。

廖强:实现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是必要条件之一,但绝非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实施银行利率完全放开最为重要的前提是审慎的宏观政策和有效的金融监管。存款保险只能应对个别银行的倒闭和市场退出,而不足以应付系统性的银行危机。审慎的宏观政策和有效的金融监管才能够避免利率市场化后因银行恶性价格竞争而导致的系统性危机。

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并不存在约束条件,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往前推进。因为存款保险制度的核心功能在于避免存款人在个别银行发生支付风险时出现恐慌性挤兑行为,导致风险蔓延。只是人们在引入存款保险制度时,需要切记它在保障金融体系安全上的局限性,从而真正重视审慎的宏观政策和有效的金融监管在保障金融体系安全上的基础性作用。

林采宜:说存款保险制度是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条件,可能没有那么绝对。但有一个好的存款保险制度,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市场化、金融体系的制度完善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从长期看,民营银行、小银行将越来越多。当下,存款保险制度缺乏的情况下,国有大行实际上是享有行政的隐形保障,国家对大银行有一种信用背书,这对小银行、民营银行而言是不公平的。从这个角度看,应该早推进存款保险制度,规范、透明的银行存款保险机制,对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是有益的。

从当前来看,监管层在鼓励民营资金进入商业银行,现在是一个推进存款保险制度的好时机。

利率市场化路径

日报:有一种说法认为,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容易的改革已经完成,剩下的存款利率市场化是“惊险一跳”。存款利率的放开,可能采取怎样的步骤推进?预计多久时间能够真正实现存款利率的全面放开?

沈建光:正如你所说,存款利率市场化是最后一跃,当然最后一步需要做必要的准备,包括准入和退出机制、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金融机构积极拓宽中间业务以抵制息差收入的减少。另外,重启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也可以作为很好的过渡。伴随着风险防范与监控的加强,“十二五”结束之前,中国有望真正实现存款利率的全面放开。

林采宜:存款利率市场化方向应该是“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

下一步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可能从大额存款开始推进,如推出大额存单(CD)。小额存款承受风险的能力非常低,大额资金就不一样,其可以选择存款,或者选择购买债券等,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高。

接着,存款利率市场化可能放开的是长期存款。如果迅速放开短期存款,有可能会造成资金的汹涌流动,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从时间上来看,大额存款的放开,快的话在今年,最迟明年也会推出。其实,现在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迅速膨胀,到今年年底理财产品的余额很可能就超过10万亿元,这样的数字说明了存款搬家的情况非常严重。资金是逐利的,如果大额存款没有市场化,资金很可能从银行体系流出,资金脱媒将非常明显。

对于金融监管者来说,其实也没有太多选择。与其将这部分资金留在银行表外,增大监管的难度,不如放开大额存款的利率,将其留在表内。

鄂永健:治理利率双轨制下资金套利行为可能是促使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的一个重要因素。上半年,特别是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大幅增加,而经济增长持续平缓,金融和实体经济出现了某种背离。可能原因之一就是部分企业将通过信贷和发债得到的相对低成本资金投资到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高收益资产,从而造成资金流转过程拉长现象。只有利率市场化取得实质进展,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资金双轨制造成的套利机会。

存款方面,预计会按照“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步骤渐次放开,大额长期存款利率的市场化会加快推进。此外,相关配套改革将会提上日程,存款保险制度有望择机推出;允许银行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也可能会有所突破;并简化存贷款利率的期限结构,取消一年期以上存贷款期限的基准利率。

[责任编辑:zhangzh] 标签:林采宜 利率市场化改革 存款保险制度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