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K丑闻:人祸使然 “行规”助推
全球知名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GSK)在中国的贿赂事件已经持续高热了将近一个月。
和2006年全国范围内“治理医药行业商业贿赂”不同的是,这次最先被揭开且被确认犯罪行为的,迄今为止,仍仅有GSK一家。
但大家都心照不宣地明白,如同三鹿之于“三聚氰胺”事件一样,GSK的被揭开,是一个行业毒瘤被撕破的一个小小创口,这创口几乎长在每一家制药企业的身上,无论外资还是本土医药企业,无论是否依然头冠“500强”,长久以来,它野蛮而公开地生长,直至成为行业内最大的潜规则之一。
一个专利药品,从显微镜下浩瀚的微观世界被拣选,到历经实验室小动物和放大人群耗时10~15年的临床试验,不断失败,直至走上核准上市的通道,几乎占去了一个科学家人生中最黄金的时间。
但即便这样,也依然是幸运的,因为最终有所收获。大部分的人、大部分的实验、大部分的时间,以及大部分等待走出实验室的化合物,年复一年,只是最终被证明是错误的。
这一直是个不仅仅需要最好的科学家、最好的研究设备和思路就能到达成功彼岸的通道,和所有科学研究一样,它艰深玄妙,同时,还需要一些远在星辰之外的好运气。
一个公认的数据是,研发一款新药,平均花费15亿美元,耗时15年,相比起5年前平均10年、花费12亿美元的数字,今天药品研发的艰难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但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关于在药品走出实验室之后的种种故事,为什么跨国制药公司特别强调专利保护?因为他们必须收回前期巨额的研发投入,以便有足够的动力继续投入下一轮的新药研发。为什么他们定价比国产药品高出很多,因为在科学实证面前,他们的表现的确更优,值得给予鼓励和保护。为什么在坐拥如此多的优势之后,GSK仍然铤而走险行贿医生和官员,也是因为,他们想要更快地收回成本,当然还有,赚更多更多的钱。
辛苦可以赎回,但贪婪没人买账,GSK显然是后面一种。
可这个复杂生态下的故事远非如此简单。如果GSK不贿赂医生,医生有没有可能凭借专业判断,科学理性选择最优质的药物给患者,无论这药品是不是来自GSK?
恐怕不能。
在中国医疗体制漫长的链条内,作为药品制造的生产企业处于最上游,在研制生产出药品后,接力它们的是商业配送和物流公司,终端是各类医院和零售药房。
这原本是个并不复杂的路径,但问题在于,掌握全国药品销售量70%的医院,市场话语权过于强势,而在380家跨国制药公司之外,全国还有5000家本土医药生产企业。买方市场之下,悬殊的供求关系中,压价的恶性竞争不可避免。
更何况,全国公立医院每年拿到的国家财政拨款仅有8%,剩余92%的费用需要院方自筹,在应付各类考核、检查、医患纠纷,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还要筹措动辄几千万元的运营费用,强势的医院看上去似乎也有自己的苦衷。
体制机制的问题的确需要解决,但如果因此就认为GSK是被迫“入乡随俗”却因运气不好被抓到,恐怕也过于偏颇。
这几年全球药品销售惨淡,几家大佬纷纷被查出不同程度地存在贿赂、欺瞒、超规推广和不正当竞争等问题,情节也往往令人咋舌,天价罚单动辄几十亿美元。只能说,铤而走险是人性,无论多大牌的公司终归都难以免俗。
人性的弱点,需要关进制度的笼子,GSK此番一发不可收拾,已经被证实是先有“内鬼”,再有勾结。公司内部财务、管理等关键关节先后“失守”,人祸使然,行规助推,直至最终不可收拾。
相关专题:葛兰素史克被指控行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