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辜胜阻:民间投资是稳增长和调结构的结合点

2013年07月30日 02:1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人参与条评论

“合理区间”、“上限下限”,最近成为热词。

这缘于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先后主持召开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时的阐述。他表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是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其“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就是防范通货膨胀。在目前经济运行逼近合理区间“下限”的情况下,要统筹考虑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使三者做到相互促进。

如何评价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如何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报就此专访了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教授。

当前“七上八下”速度是一个很好的区间

《21世纪》:进入2013年,我国经济增长呈下行态势。有人担心中国经济会“硬着陆”。对此您怎么看?

辜胜阻:经济如何运行,关键问题是就业“底线”。分析当前经济形势,要看到经济的分化和“两面性”,既面临着下行压力,又存在一些积极因素。第一,GDP走势稳中趋降,但就业形势平稳。就业群体中,大学生就业难于农民工就业。第二,从微观层面来看,企业特别是实体型中小微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但宏观经济总体平稳。尽管近期国务院宣布出台小微企业减税的措施,将惠及到600多万户小微企业,但是我国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贵、用工难、成本高、利润薄等困境依然亟待解决。第三,从产业来看,制造业面临严重产能过剩和高成本压力,对制造业的投资下行过快,服务业增长势头良好。服务业吸纳了制造业因发展困难而“挤出”的劳动力,起到了稳定就业的作用。第四,从投资来看,上半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出全国固定资产投资3.3个百分点,并且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3.7%,民间投资未来还有较大增长潜力。第五,从对外经济来看,对外投资好于商品进出口。上半年我国进出口呈现逐步回落态势,但是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攀升。企业对外投资扩大有利于我国GNP的增长。第六,从财政形势来看,中央财政下行过快,地方收入增速较快。上半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增长7.5%,与GDP增速基本同步。中央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5%,由前几个月下降转为小幅增长,但大大低于地方收入增幅13.5%,面临较大压力。

《21世纪》:国务院提出必须将经济增速控制在合理的区间。您如何理解这个区间,上下限是多少?

辜胜阻:李克强总理的“合理区间论”是统筹考虑当前经济形势和未来经济转型的合理决策。理解“合理区间论”要从准确理解李克强总理的执政理念着手。

之前有国外研究机构将“李克强经济学”概括为不用经济刺激、金融去杠杆化和结构改革“三大支柱”,而我所理解的李克强经济学有三大要义:一是新方向,以转型打造经济升级版;二新引擎,用好城镇化内需“最大潜力”和创新驱动战略;三新动力,用改革释放“最大发展红利”。

经济升级版要在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中打造。过去三十多年我国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投入、大量资源消耗和大规模政府投资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但是随着劳动力由无限供给向局部短缺转变、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加上人工、土地、资金、资源环境等成本不断上升,我国正逐步进入高成本时代,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成为必然。原本依靠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的外延式、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以转型打造经济升级版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

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决策者最重要的是忍住现实的阵痛,在阵痛中调整结构。今年上半年7.6%的增速比2009年的9.2%的增速要好。2009年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的是大刺激、高信贷、高房价,“保八”成绩显著,但是难以持续,且带来了诸如产能过剩、房市泡沫、巨额政府债务以及低效和无效投资等负效应。当前“七上八下”速度是一个很好的区间。

经济增速的适度回落有助于为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更大的政策空间。但是我们必须高度注意,当前经济企稳的基础并不牢固,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矛盾不断积累,需谨防潜在的经济急剧下行的风险,避免经济增速过低。经济增速如果偏低,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宏观经营环境,进而影响就业的扩大,而且会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增长,不利于市场信心的稳定,给调结构、促转型和保民生都带来极大困难。

民间投资是“稳增长”和“调结构”的结合点

《21世纪》:在稳增长的诸多措施中,您如何看待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辜胜阻:稳增长是调结构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稳增长过程中,关键看三个作用变量:出口、消费、投资。出口受外需影响,是一个难以改变的变量;消费是一个好变量,但消费受居民收入影响,是一个慢变量;投资是个快变量,特别是公共投资,可以力挽狂澜、立竿见影,但是现在不能再靠类似“四万亿”政府投资。面对当前经济的下行压力,“稳增长”离不开投资,但不能靠政府投资短期刺激,而应激活民间投资,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并审慎把握投资力度和方向,注重改善投资结构和创新投资方式,提升投资质量和效益,防止盲目投资加剧产能过剩矛盾和财政金融风险。民间投资具有机制活、效率高、潜力大、可持续性强、有利于创业创新、就业效应强的特点,是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有效投资、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关键,是“稳增长”和“调结构”的结合点。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民间投资未来仍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稳增长要激发民资活力,拓宽民资渠道,让民资“接力”政府投资,成为稳增长的主力。一方面,要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优化市场准入的审批机制,规范民间

投资审批程序,打破民资准入的“玻璃门”障碍。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着重指出放开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铁路投资领域,明确提出要“以中央财政性资金为引导,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设立铁路发展基金”以及“向地方和社会资本开放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等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我国一些地区也正在尝试创新投资方式,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如今年上半年安徽和江西等省份先后通过成立铁路产业投资基金的方式撬动民间投资,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体系,构建完整的投融资链,引导民资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效率提升。当然,在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时,让民间资本来接棒有很大难度,关键是要实施以减税费为重点的积极财政政策,缓解企业生存困境,调动企业的投资积极性,真正实现对企业“放水养鱼”。

调结构重在治理经济结构上的四种“阵痛”

《21世纪》:调结构和稳增长的关系应该如何协调?经济结构调整具体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辜胜阻:处理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是一个“两难”问题,也是当前我国经济的最大难题。中国经济不能无痛转型。当前要提高对宏观经济下行的容忍度和承受力。在下行“阵痛”中以壮士断臂的决心和勇气调整经济结构。结构调整重在治理现行经济结构上的四种“病态”,使经济在阵痛中转型:制造业要去产能化、去库存化,化解严重的产能过剩;房地产要去泡沫化;金融去杠杆化;环境去污染化。

一是制造业去产能化,化解严重的产能过剩。当前我国产能过剩问题不仅存在于包括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传统产业中,还存在于光伏电池、风电设备、多晶硅等新兴产业。截至2013年二季度末,工业行业产能利用率为78.6%,意味着超过20%的产能是闲置的。其中,钢铁产能利用率下降到67%左右,水泥和平板玻璃产能利用率均低于75%,船舶工业全年产能利用率为50%左右。产能过剩造成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可能减产裁员以求自保,会对就业形势产生不利影响。产能过剩也抑制了新项目的投资空间。部分产能过剩行业为防止银行停贷,继续增加产能,以及向银行贷款,可能给金融体系造成系统性风险。当前产能过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中国经济实现“升级版”必须应对的重大考验。

二是房地产去泡沫化。我国很多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房价与百姓收入增幅不协调,部分一线城市地产泡沫严重。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最重要的是去泡沫化,实现理性的回归。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大量的调控措施,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但调控效果依然不明显。高房价消耗了居民的大部分收入,抑制了居民的其它消费需求,削弱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泡沫中人思“暴利”,会诱导大量实体型企业逐步放弃对主营业务的坚守,导致大量民间资本游离实体经济,变成炒资产的“游资”和“热钱”,加剧产业空心化的风险,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金融去杠杆化。当前大量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大量流动性流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或房地产投资,导致杠杆过度放大,不仅加剧了金融系统的风险,并造成实体经济融资困难,影响实体经济健康发展。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就是金融过度杠杆化的结果。当前我国金融只有大幅去杠杆化,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位,才能有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环境去污染化。2012年底以来,全国许多地区出现雾霾天气,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鲁地区等区域,大气污染程度十分严重。有关部门对118个城市连续监测数据显示,约64%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33%的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严重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直接威胁到城镇居民的生存底线。

《21世纪》:如何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保持经济增速不致过低?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辜胜阻:经济结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经济增长。如何在调结构的同时稳定增长,考验政府的智慧。当前,稳增长不能再用经济刺激和房地产拉动的老办法,而应寻找新的增长引擎,具体来说:一要城镇化问题上,推进城市内部二元结构问题的化解,加快棚户区改造,加强包括地下排水管网在内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增加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让更多的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在城市就读。二要在工业化问题上,大力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和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引领带动作用。三要顺势而为,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当前,我国第三产业企业户数规模取得历史性突破,超过1000万户。但是我国服务业比重与同类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四要充分利用改革红利,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化体制改革,为中小微企业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激活民间资本,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与活力。五要化解资本“脱实向虚”问题,重振实体经济,防范产业空心化潜在风险。六要在提高老百姓收入的基础上,培植和引领新的消费热点,建立促进消费的长效机制,让扩大居民消费成为“稳增长”的持久动力。

[责任编辑:li_yuan]
打印转发
 

相关专题:李克强布经济棋局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