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年轻人过度追慕奢侈品会走入误区
电影《小时代》虽饱受公众质疑,但剧情中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西方奢侈品牌,却是国内年轻人消费观迅速转变的直接物证。
在沈阳一家外企上班的晓灏,今年五一假期去香港疯狂扫货,买回名牌手提包、香水、项链、鞋子等,其中一款近两万元的Chanel手提包,就花去她两个多月的工资。
刚毕业的大学生林晖虽然没有钱买大件,也用一些高档装饰物体现自己的“品味”:ZIPPO打火机、鳄鱼钱包、高仿的爱马仕腰带……
年轻人对奢侈品的追慕,正在很多地方上演。海南三亚免税店开业以来频频遭遇断货;奢侈品之都香港每年有数十万内地年轻人涌入抢购;记者在沈阳奢侈品店集中的青年大街各商场现场观察了数天,发现年轻人已成为这里奢侈品的主力顾客群体之一。很多年轻人向记者表示,如果没有一两件奢侈品,在同伴面前没有自信、没面子。
祥祺奢侈品研究中心主任朱明侠认为,中国目前尚处在奢侈品消费的初级阶段--炫耀消费阶段,奢侈品作为财富和时尚的代表,对年轻人有着独特的吸引力。
世界上奢侈品消费的平均水平是拿出个人财富的4%左右去购买,而中国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花在奢侈品上的财富早已超过了40%。世界奢侈品协会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流人群中,月收入约一万元的年轻人占总数一半以上。
专家对此提醒,年轻人过度追慕奢侈品会走入误区。辽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员张思宁说,当消费能力超过人们真正物质需求时,奢侈品只是一种符号消费。靠奢侈来炫耀自身地位和提升自信,最终会带来“物欲症”的流行。
长期从事市场营销研究的辽宁大学教授肖升认为,炫耀性消费只是奢侈品消费的初级功能,其实,高端消费文化还包括对顶级品牌的历史认同、风格偏爱、忠诚度、信赖感等。相比之下,很多年轻人对高端品牌历史、文化背景一无所知,而完全以价格高低作为选择和判断的依据,沦为“烧钱一族”。
“如果没有良好的消费观作支撑,那种希望用奢侈品消费来提升尊严的心理,其实是一种文化自卑。”肖升说。(记者王炳坤、汪伟、初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