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控到位才可防“8·16事件”重演
证券时报记者游芸芸
昨日听到光大证券总裁徐浩明辞职的消息,让笔者想起在去年底“证券公司风险管理培训闭门座谈会”上,徐浩明对风险管理的种种阐述。他也是与会高管中为数不多对风险管理问题阐述较为细致的一位。
对于证券行业应关注的几个风控点中,徐浩明在会上依次提到了债券风险、金融衍生品风险、操作失常风险、软件开发外包风险等。
徐浩明最后特别提到了国内金融机构并不熟悉的交易模型风险。这个在海外市场开始频繁出现的新风险类型向其他市场扩散的势头越来越明显。他表示,模型风险面临着很大的隐患。因为每个模型建立在一些假设条件基础上,而不同市场环境的风险水平有较大差异,这需要券商真正了解业务的实质。
在风险管理基因欠缺的证券行业,风险管理通常只是首席风控官和相关部门的分内事,高管对风控的熟悉程度往往不高。如今回头看,徐浩明对风控的理解或许与光大证券对风险相关业务的重视程度高度相关。
据媒体报道,处于“8·16事件”漩涡中心的光大投资策略部2012年收入过亿,自然成为光大证券的业务焦点之一。如果高管常常听取该业务部门人士的汇报,将对业务和相关风控理解得更深。
然而,8个月后的今天,尤其在“8·16事件”发生后,再次想起徐浩明的阐述,让人感到五味杂陈。
“8·16事件”的解读版本很多,舆论焦点涉及交易软件问题以及模型风险等等,但讨论最多的还是人祸因素。
不少市场人士认为,正是因为光大投资策略部此前的阶段性成功,最终成为本次事件的导火索。在靠收益能力讲话的证券业,光大投资策略部受到管理层和股东的重视,从而得到特别对待顺理成章,由此可能滋长相关人员的膨胀心理。
光大投资策略部的事例并非特例,类似案例在证券业其实不少,唯一不同的只是造成的后果不同。
尤其在券商收入低迷的年景,某项业务一旦突破重围,欲有挑起大梁之势,就有可能进入鲜有人敢阻挠的阶段。此时风控或其他部门提出意见,也会被批评为不支持业务发展,最终可能发展到无人敢管的状态。
这好比在无人约束的道路上超速行车,酿成大祸或许只是时间问题。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证券业还是其他金融子行业,都没法幸灾乐祸。因为大部分机构都有业务或多或少在缺少控制的状态下疾行,只是它们暂时还没脱离轨道,或者只有一点小擦碰而已。
“8·16事件”再次将合规及风控的职责推到舆论的浪尖。可以想象,近期会有多少合规和风控岗位上的人员在忐忑和高压中度过,这份工作已荣升证券公司最难做的职位之一。
表面上看,“8·16事件”源于风控失职,随即再次引起对合规、风控如何把握的讨论。就此而言,我们不愿看到证券行业创新最终因噎废食就地趴下。要想实现合规和风控目标既不全说“YES”,也不全说“NO”的最主要途径,是合规和风控与业务部门与时俱进地学习。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学习甚至要先行并科学论证。
海外市场风控失败的案例多数以市场化结局收尾,中国券商今后风控失效的绝大多数案例也将实现自我买单。要避免关门,还是要从提升合规和风控水平开始吧。
值得深思的是,该事件背后凸显的证券业乃至于金融机构管理体制的长久弊病,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的诸多不合理。“唯利益”导向、“个人权利大于公司制度”等顽疾如不能通过市场化手段消除,还可能将相关公司或者行业拖入泥潭,届时“8·16事件”重演并非耸人听闻。
相关专题:光大证券乌龙指致A股离奇暴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