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论坛新金融研讨会:来自互联网的倒逼(实录)

2013年08月25日 12:46
来源:凤凰财经综合

人参与条评论

主持人王巍:我们下午就开始了,感谢大家专门跑到了这个厅,这么多热心的朋友来听听这个题目。我是王巍,是这场论坛的主持人也是我们的理事。今天到场的几个主要的嘉宾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一个是曹远征先生,中银国际的首席经济学家。王梓木先生,是我们曾经的轮值主席是华泰保险CEO。梁锦松先生是我们的理事,黑石集团大中华区主席。沈南鹏是红杉资本中合伙人。曾强北京歆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徐挺先生苏州银行行长,王定林中融国际董事长。我们的题目是金融与新金融——来自互联网的倒逼潮。最近几个月来狂飙突起互联网的金融。互联网金融之所以火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是和我们今年的中国利率改革启动有关,利率自由化,它将利率本身会推动整个中国金融结构一次大洗牌。同样的情况1980年在美国,1984年在美国都出现了利率自由化。接着,互联网这么多年的酝酿之后,正好这一两年突然就形成了互联网金融的高潮。大家都在谈新事物,我们也在谈很多人在激进地谈互联网金融就重新定义金融界,将颠覆我们今天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相对地保守,即便保守也承认互联网金融对整个金融机构方方面面的巨大的冲击。我头几天开会的时候说,三年内保险内200万人会淘汰掉,这是比较重的话。包括中央银行副行长刘士余以及其他的人士都积极地在互联网金融的第一线上。看到这个名单我自己感觉稍微遗憾,按照互联网金融的观点来说,我们在座的这些人都已经被淘汰了,50后、60后几乎都被淘汰了,真正引领互联网金融的是80后,甚至是90后。我们这一代人如何了解学习或者是支持新的互联网这样一个浪潮,是我们所考虑的。所以我个人来主持也是抱着学习的态度一起来讨论的。好在沈南鹏本身也是最早的投资者,他投资了拍拍袋(音),能不能请沈南鹏介绍一下他对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看法,通过一两个案例给大家做一点普及性的教育,之后我们再讨论。

沈南鹏:王总提的题目太大了,我觉得互联网金融肯定对传统的金融体制有一定的冲击。我感觉到互联网金融本质上讲还是有对传统行业的保护,因为毕竟真正能够金融里面核心的要素互联网能不能涉及到可能没有那么容易,如果要看互联网金融的话要看在哪些领域互联网有比较大的影响。比如说现金交易这肯定是互联网会冲击的一个最大的领域。但这个本身就是银行体系的趋势,从可能我们自己想想在20年前大家可能是用现金交易的比例是远远超过今天的,互联网金融只是加速了这样的过程。第二是支付领域是比较明显的可以从互联网的手段能来影响到传统的一些行业的一个基本的规则。但是一些最根本的金融行业里的一些东西,比如说一个保险公司最重要的是获取客户,另外一方面是精算体系、设计产品体系,这个互联网冲击不到。第二,银行里面最重要的体系是信贷体系,对风险、不同贷款和资产的判断也没法儿被短路的。比如说在信用卡行业里面,对信用卡的消费信贷的风险也是传统银行。所以我感觉互联网公司有它的好处,它的好处是快速地获取用户,比传统的公司来得更加地快捷。当然成本一开始比较高,但互联网公司讲的是规模和边际效应。但在一些最核心的金融的地带还是保护得非常好,互联网是很难切入的。互联网公司可以说是没有边界的,我的扩张可以是无边界的。但如果做到了最后变成了信贷类还是有边界的。比如说阿里金融不管是几百亿和几千亿的规模,毕竟要有注册资本金。传统金融一直讲肯定是有基本边界的,所以这两个之间是有一定的矛盾和竞合的关系在里面的。我们看到的几个机会,第一是用户获取,像不管是垂直搜索还是说直接的客户获取,都已经开始出现了一些比较有规模的公司,像红杉这样的是在垂直金融行业里的搜索。另外是P2P的兴起,也有线下也有线上的。但P2P是对传统金融比较大的冲击,传统来说是没有边界的。当然现在有一些变种的P2P的生意,需要有担保,但纯粹的P2P的行业来讲确实会真正把社会上的资金效率大大地提高。所以我想这可能是在互联网金融里非常有热点的几个领域。刚刚王巍讲到了一点我觉得很对,互联网的手段在改变金融领域的产品的模式。但另外一方面传统的金融正在受到冲击。比如说消费信贷,当然很多商业银行在做,显然消费信贷作为一个产品来讲在中国的商业银行里面的比重跟美国比是小很多的。所以本来在转型过程中就会有独立的消费信贷公司成功地出来。比如说保底在中国跟美国比是非常落后的一个行业,本来就可以产生做大的独立的公司挑战商业银行。再比如讲私人银行财富理财的业务,像诺亚财富这样的独立公司已经上了10亿美金了,这是传统的商业银行领域的一部分,独立公司很有可能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改变。这是互联网金融的新趋势,在新产品创新上给各种不同的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不管是负债产品还是投资产品,诺亚是比较典型的。从消费信贷来讲是负债的。我想这两边是可以带来巨大的机会。再加上互联网多媒体的能力,对金融的创新是有帮助的。

主持人王巍:谢谢南鹏,他是最早投入这个领域的,而且投的机会是整个链条,几乎在各个点都在布局。但他自己表达是比较谨慎了,不是特别激进的表达,现在的80后肯定是非常冲动的。另外想请曾强发言,因为曾强是中国进入互联网最早的先驱者,他又长期搞金融,他培养了一大批的后来人,曾强你谈谈对互联网金融的看法。

曾强:这个好象有15年关在冰库里,突然打开一下15年后谈的问题跟我15年前谈的是一样的。遗憾的是,我们当时用自己的钱、用自己的时间和青春献给了互联网的所谓的网上的金融。当时我们最开始中国的第一网上支付就是在我们网吧做的。后来做的B2B在非典期间甚至是更早之前,我们跟汇丰银行一起在做全世界的100万个集装箱的网上支付。过去的15年来看,整个互联网金融和15年前相比确实发生了一个质变。从过去我们看十年的数据,当时中国整个的互联网用户往电子商务的支付、移动电话的支付还有整个的支付人群可能只有整个社会人口的百分之几左右。我们当时做第一批互联网的时候,中国只有1万的互联网的用户,现在有几亿。这种质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整个社会在局部的金融领域移动化、互联网化和小额的已经完成的成交化都做了非常大的质的变化。但事实上互联网金融有三个根本的东西还是跟传统的金融是一样的,一个是作为卖家的B和作为买家的C有三座大山,物流、信息流、金融流。信息流是通过商场来买,后来产生了淘宝以及携程网等等,通过网上来完成信息交流。过去的物流可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DHL、EMS等传统的物流的方式。今天有更新的物流的方式。这两个东西应该说互联网确确实实倒逼了传统交易当中的信息流和物流。但物联网能不能把资金流倒逼呢?这方面出新了几种势力的对立。一方面人数来讲30岁以下的人甚至是20岁以下的人已经对传统的支付方式很厌倦了。他们更加希望用手指来支付而不是用现金。我指的是鼠标。过去可能是在钱包里掏钱,现在是手里支付。但在整个的资金流中,我觉得有几个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中国政府有没有可能把数以亿计的每天100亿乘以300多天,这么大的规模能不能放开,执照上允许不允许,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互联网在今天已经不仅仅是商业行为,也不是一个娱乐行为,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动摇整个社会稳定的信息的一种传播行为。从阿拉伯之春到法轮功大家都在用互联网试图颠覆各种各样的政权。今天我们的政府我不认为会在短时间内会把引起全社会个亿网民支付而带来的乌龙指打开。未来的口子一定是移动化、小额的局部的领域,可能会对这个口子进行开放。这样做的话,可能等于两个倒逼之间我们今天生活在两辆火车夹击的脆弱的肉体来顶这两辆火车。一辆火车是传统的政府,政策人员来决定开不开,另外一个是新的年轻一代和新的互联网的势力挤压的问题。

决策交给了政府,我们政府面临的最大的问题,除了任志强所说的党指挥经济,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党和今天的网民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我们那个时候每天7点听电视新闻,现在哪个小孩7点钟看央视呢?我们要读人民日报,谁读呢?我们的党基本上对30岁以下的90%以上失去了。对20岁以下的估计95%以上失去了。这种情况下党指挥经济的时候出现了一个问题,我们能不能对互联网的新的习惯于网上消费的、网上做保险的、做支付的年轻的未来中国的人形成他们所习惯方式的金融支付?这个领域中,我想可能中国社会决策机制出现了一个由于人人都用互联网、手机电话,中国社会最大的问题是政府对信息化的社会和年轻化的社会、移动化的社会有没有决策和处理的能力?在这个情况下,我们的火车越来越近,因为决策者和新生长的人之间的比例又在发生变化,因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向了决策岗位,而整个社会的体制会在金融的最后一个信息流当中会被突破。上海自由区试图在资本项下对境内境外的现金流进行交换,也可能在未来的互联网上,我听说现在几家IT公司也正在试图做网上金融的新创新,这个口子一旦开的话,可能会在中国形成四个特征,不可能是全部性的互联网倒逼成功而应该是局部性的。第二,中国对网上金融的改革是阶段性的。第三在移动领域会率先引起突破。第四,应该是在小额。

主持人王巍:十几年前曾强是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是一个愤青的状态和推动创新。现在变成了更多站在政府的立场考虑风险,岁月不饶人。但是他也提出一个问题,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有可能会使得正在生机勃勃的市场出现夭折和重大的危机,这是他提出的一个问题。我想待会儿我还有很多的机会来讨论。我们请梁锦松谈一下,谈肯定不站在政府的立场上,曾经是。

梁锦松:刚才王巍说在新金融里面应该是80后、90后,从这个角色来讲我应该是最没有发言权的。不过我也是做了40年的金融,也做过政府,而且在过往十年也在做一些移动支付跟IT有关的,所以大概也知道这个行业的发展。我们走在说所谓的互联网,这是shothand。新科技除了互联网还有移动,移动科技的发展还要更快。还有大数据等等。IT的发展和其他科技的发展,和十几年前一开始有互联网,有些人说互联网是不是可以代替很多传统的?现在的情况跟以前不一样,因为这几个大的趋势合起来我自己的判断是可能在很多的金融领域包括银行,包括证券、包括保险,在一些依赖简单的工序,产品相对商品化的都会给新的技术、新金融代替。而现在它们的发展无论是产品上、技术上是可以超越现有的监管的法规,对金融新的业务的发展会超越绝大部分人的预期,对传统的金融的行业、金融机构的冲击会超过现有管理者的估计,这是我的看法。

比方说在银行里面一般做支付、全款、贷款、投资,在支付方面我觉得很可能很快就可以全面地代替,不光是在现在的汇款等等,因为中国是在全球用现金量比较多的,但如果有电子钱包、各位的手机里都有的话,干吗一定要带那么多的现金?无论是大额、小额都可以用移动、网上来支付。全款用现金支付,基本上工资就可以直接进你的银行户口和钱包了。贷款也一样,如果是私人的贷款,无论是有形的按揭,比如说楼宇的按揭,所有的电子数据都可以看到。甚至你们现在用的信用卡,大家都知道都是用大数据就可以知道怎么样去判断应该不应该给予信用的,而且信用的额度有多少,都可以在新金融、移动网上替代。投资也是一样的,你现在用券商,可能现在有一些在电子上面可以投了,而且以后完全是可以在移动上面、手机上都可以投资。余额就可以拨到户口里面。卖保险的话,如果是比较简单的都可以在网上可以做到。所以我觉得,凡是要用很多数据来支持的,而且一般是mast market都可以。如果说不可以的,比如说做PE针对某一个行业有一个很不一样的,很独特的投资的角度,这就不可以用大数据来判别。凡是比较需要用个别的角度去投资也好去贷款也好,所谓的项目投资或者是做投行的、做M&A的(音)这个在网上就不可以代替。凡是是在消费型的,包括中小型企业的贷款都可以在网上、在移动上可以做到。比如说如果做中小型企业贷款的,如果做贸易融资的话电商可能更比银行有条件去做一个更好的风险的判别,因为他已经在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上占据了优势了,电子商贸如何管理货从一个企业到另外一个企业,看得比银行更准更快。所以做贸易融资、电子商务可能比银行更有条件。因此我觉得新的金融对传统的金融的冲击可能比想象中快。刚才曾强提出的是实际的问题。用新的金融参与者可能不是金融机构,很可能是电子商务提供商、也可能是电讯商,也可能是其他的IT。比如说做软件的,他们冒出来,而且用一个金融的产品的名声来做金融。这已经完全超越了监管的架构,况且我国还是分业监管。我以前做过政府,至少在香港如果有一些中下层的官员他们的心态就是最好没有问题,如果有问题最后说没问题,真的有问题的时候是小问题,大问题也是小问题,真的有大问题,最好不是我的问题。所以如果这样的话,基本上都不愿意去思考怎么样超前监管。但正因为有新的金融已经跨界别了,已经从保险到银行到证券都已经连在一块儿,谁来监管?而且很多都不是所谓的金融机构,很多的监管还是在管机构而不是所谓的活动。如果是一个电子商务,或者是电讯商提供服务谁来监管他们?这个问题是一个大的问题,很可能是金融产品在忽然间已经做得很大了,出了大的风险的时候就变成了要么是没有人管所以发展得很快,但一出问题就需要有人管。而且不光是技术上的风险,有些时候还有其他的风险。因为做金融机构的一般因为有监管的关系,所以在各个风险管理方面都可能比较严,但如果不是金融机构提供金融的话,有时候可能是想不到的,也可能是有其他的网上的信息安全的问题,或者是一些假冒的问题,一下子因为量很大,面很广,一出问题可能就变成了大问题。这个反而是可以思考的。

主持人王巍:谢谢梁先生分享他的经验,他更多是站在主流的金融角度来分析。因为互联网金融的词汇是很模糊的,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方面是金融的互联网化,另一方面是互联网进入金融领域,完全是一批野蛮人冲进来了,前者叫金融互联网,后者叫互联网金融。现在两者之间又产生了一批新的形势,比如说支付宝、余额管理财富,说不清楚到底是从哪儿来的。非常遗憾今天互联网方面的人比较少,更多是传统金融如何来应付互联网这样一个冲击。我想,从这点来说,传统的金融互联网下的风险来管理比较成熟,远远小于互联网冲到金融来带来的新风险。我把话筒交给徐行长,他是苏州银行的行长,看金融界的中小银行怎么看,苏州银行在中国排六七十位,看马明哲如何大举进攻电商,最近民生又是30亿组建电商,这样一个大银行。互联网金融最威胁的是中小银行、小微企业,你们具体感受到哪些冲击?你准备如何来应对战略或者是进攻或者是调整?分享一下你的实际经验。

徐挺:我本来是来学习,想听听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技术。实际上我是这么看的,在互联网时代对银行来说,一个跨行业主要过来的竞争对手是支付宝,支付宝实际上是蚕食了大型银行支付的很大的市场。未来来看商业银行在这块中所受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现在实际上我们个人的感受是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时候,今后包括马明哲之类都会谈到移动支付,我个人是感觉互联网对银行业务三大块,刚刚梁先生也谈到了实际上四大块支付、存款、贷款和投资,目前来看当前首影响最大的是支付,支付当中出的互联网公司之外,第三方支付公司影响也是非常大的。这个冲击是比较大的。下一个移动互联的状态下会出现什么样的手段?说实话现在我们也看不清楚,从地方的银行来说,中小银行怎么做?我个人是这么判断的,我们认为互联网不可能完全地替代传统金融。很多的传统行业在互联网化的过程中也是线上和线下的结合,我估计近20年或者说近10年,线下的业务和优势互联网还是很难替代的,商业银行、地方银行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好线上和线下的优势,特别是要发挥线下的优势。比如说苏州银行苏州市每个老百姓的社保都可以在苏州银行领,传统市场上客户层次也比较丰富,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是不是通过现在就开始做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弥补这块的短板?似乎能够抵御住互联网的冲击。怎么做呢?我们的想法是跨区域的业务今后这块可能主要还是靠大银行,但我们现在提的是本地生活服务,有点类似于大众点评网、美谈网等方式来做当地这块的实时交易的业务。实时交易和支付的业务,我们这些当地银行有我们的优势。目前来说,这块网络互联网业务来说,在我们银行内部来看还是一个渠道业务,渠道的做深做透、传统商业银行还是有它的优势的,特别是我们跟一些互联网结合的话,我相信我们还是有很多优势的。还有安全的问题,因为商业银行从这个角度来说。第三是线下,我们现在的提法是做社区银行,门店要开到像7-11一样,开到竞争对手不能再开,在某一个小区里形成一定的垄断优势。所以我们现在描绘的一个前景是,小区在一个大型的社区内,有社区银行,出了社区以后,我们有移动金融来覆盖,把城市的本地生活服务来做好。

互联网跟银行的结合中从我们的分类来说主要是在零售市场上,公司业务上实际上现代银行业务的互联网化也已经蛮厉害了。通过移动互联怎么样我们现在还看不清楚,我们感觉到零售市场上,小额业务这一块应该是会发展比较快的。我们现在自己也搞了一个移动支付的实验室,现在我们也在试各种各样的手段。在座的如果说支付类产品的公司今后也可以跟我联系,我们现在也想在这个领域里响应后后台优势,掉头快先走一步做一些围绕本地生活的服务,围绕手机快捷支付做一些文章。银联在推闪付我们苏州银行也加入了,这涉及到外部银行的大改造,我们想积极参与,另外想围绕本地生活服务,做一个O2O的相对城市的闭环,能够把我们在当地再利用好本身线下客户的优势,每个市民都有我的卡,传统的公交、交通、医疗这些网络领域我们所有的优势,相信能够抵御住互联网的冲击。

主持人王巍:谢谢徐行长表达了在互联网倒闭的时候,如果没有互联网这种中小银行这些事都可以做,只要互联网来了都可是做了,至少互联网这一点逼迫了缩小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提供的间距是很重要的。想请王梓木谈一下互联网对你的保险公司和产业的看法。

王梓木:保险是非常传统的金融产业,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是两个概念。互联网金融是马云的事,金融互联网是指什么呢?是指现存的或者传统的金融机构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发展业务进行管理,这叫做金融互联网。这个业务包括了什么?包括了前台的销售和后台的管理,具体到客户咨询一些支付的网上支付的业务,还有产品的开发特别是费率的精算都充分地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甚至现在都提倡利用大数据。因为大数据确实是改变了一切,使保险的很多概念、很多数据基础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我们的生命表是不是科学和准确都可以重新来算了。通过互联网进行企业和精细化管理,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这是没有问题的。尤其是现在金融的产品和服务越来越走向精细化,精细化到什么程度呢?比如说利用互联网甚至是大数据的技术,可以对每一个产品、对每一个家庭甚至对每一个家庭都可以量身订做,不是一样的产品了。完全不一样。这种竞争是非常激烈的算得非常仔细的,盈利多少、亏损多少算得很精准,带动的变化性是常见的,是一种常态。尽管如此我认为现代金融最后也不可能都变成互联网金融。因为最终的服务还是应该体现在面对面手拉手,我们最新推出的营业模式是专属代理,这在美国有15万家,买汽车保险基本上是在社区门店买。到现在已经数十年、上百年依然很活跃,最终的金融服务还是体现在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进企业只是利用好互联网提高业务能力,最终我觉得像王健林和马云赌博一样,你消费不了我,我也消费不了你。就是这么一个关系。

主持人王巍:我想再请教一下中国际的董事长王定林先生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

王定林:我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两个建议,一个是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银行怎来应对它,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互联网金融出现以后,政府如何协调这类关系。第一,互联网金融发展出来以后,给银行带来了危机感,但是我们银行不需要感到这些项目,新产品出来之后要进行创新。其实银行的互联网很早就有了,但是他没有去很好地应对,包括大数据的建立,还有一个是银行这块IT行业的创新这块的业务也没有去抢占这块蛋糕。我觉得真正的原因不是银行体制的架构出现问题,现在我们银行的股份全是国有控股,所以说国有一控股以后,创新的东西就没有很好地发展,互联网的创新都是民营企业,所以这个问题上是很重大的。还有一个是股份不能国有持有太大,应该是减持国有股份。现在银行不敢打,我跟银行的人打交道,我说要贷款多长时间给我钱,他回答不出来。他们希望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一个星期、两个星期就可以贷款,你能做得到吗?他们说做不到。所以说我觉得现在已经有人做这个业务了,一个贷款一个星期就可以出来。还有,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政府一定是全力支持。手机的平台上为老百姓提供的方便,减少了老百姓手机支付的成本,一定要把这些创新的业务落实到高科技的企业,进入到一个法律的架构,让他们在共同的平台上发展。还有一个是说移动现在已经在手机支付了,将来的信用卡就要出局,在这个技术上移动运营商也可以做金融,政府如何去协调它?将来是不是要发金融牌照?还是说移动电商运营商在我的金融平台上共享这个平台,但政府现在根本上没有去考虑这些问题,新产品出来以后,政策没有跟上去,同时新的产品推出以后,没有一个激励机制。最早的时候在互联网上发E-mail都是免费的,邮政的信件全部下去了。但这种创新出来以后方便了很多人,效率提高了,可是政府从来没有说给创新的产品设置一个奖。包括微信,我上次跟人家讨论我说这个业务一辈子给你免费用,你给我100块钱,你肯定会同意的。一个用户100块钱那是多少钱的收入呢?我想现在的金融互联网推出以后很多人提出理财的产品多有风险,我觉得理财产品其实是有空间的,银行的贷款没有风险吗?照样是有风险的。理财产品的推出加速了银行贷款的增量业务,比如说工商银行的存量资产大概17万亿,我认为它的表外业务应该做到17万亿,比如说在做业务的过程中发现了有一些业务多头管理,私募债在央行,企业债发在发改委,上市公司的债在证监会发国债是在财政部,同样一个债券是4个部门管理。政府部门的管理还是在上面的架构上出现了问题,包括互联网的业务还不够大,还可以再放大,应该是政府加强管理,对这种新产品推出的时候,政府应该鼓励和奖励。

主持人王巍:谢谢!我们谈到了互联网的冲击传统交流的角度如何来看,我们有请曹远征先生发言,他长期在中国的前沿金融变革中来请曹教授讲几句。

曹远征:我现在到了中国银行被认为是恐龙,马云要改变的地方。我想不是互联网金融或者是金融互联网,这是一个革命的理念。这次互联网首先对金融业形成挑战,从支付端开始实现的。支付端本来是银行最重要和最坚固的堡垒或者是地盘。过去说有渠道有网络、有网点,清算支付是银行最基本的业务,包括最早的金融都是这样的,甚至是票号不就是汇兑支付吗?这个最传统的业务开始发生了动摇了,这个冲击是相当巨大的。但光说这一点是不够的,互联网是一种理念的革命,是一个平台,过去做银行是做流程设计,根据设计的产品推销出去交给客户,是定期的还是活期的,现在是自动形成的,这个创新尽管以客户为导向,但从来都是自己以客户为导向,现在真的是客户自己自我为导向,所以凑这个来说,似乎真有一点像恐龙的感觉了。

尽管在互联网在金融领域中应用的是最广泛的,中国银行光计算机的人就几千人,天天在设计产品,天天在维护系统,天天在支持技术,最重要的是理念。这个理念的挑战是最厉害的。第二,为什么互联网这时候的冲击变大了?跟中国的金融改革是息息相关的。过去的银行是大家都千行一面,那么似乎也没有说太多的创新的内容,大不了有了问题找政府,那个的进程比我们想象得快多了,目前存款利率上浮10%,我们力争在两年内也会取消掉。因为存款利率取消的步骤是这样的,会长期大额放量,会有新批品种替代,最后是小额的,再加上互联网的冲击,我们能不能用新技术和新理念经营传统的金融业务,在新的竞争中具备优势地位,在金融机构中特别地鼓吹电子化或者是互联网化。我前些日子在中国银行业协会进行专家评审,我们发现一半的问题都是跟这个相关的,各种各样的互联网解决方案,这已经变成了一个热潮。但仔细看一看,其实我们觉得金融跟互联网毕竟还是两江市,我们讲的是标本产品,是可以用大数据处理的,标准产品可能发生在零售客户端可以节省成本,有更快的信心、更方便的风险测算和成批生产。但它对其他一些可能影响是相对比较少的,我想这个是这么一个问题,可能重新确定了金融的边界是什么边界?我记得大家都在讲金融,金融到金融中间老是说融资安排,其实金融最核心的是风险配置和处置。每个金融风险的和约,是通过不同的风险作为安排。也就是说客户在未来不确定的情况下,可以先确定解决方案,这是金融的核心。这种处置只有两种办法,要么是传统商业银行靠积累良好的风险把风险化解掉。所以流动性是最重要的,一说6月份的钱荒其实流动是最重要的。第二是资本市场,每个时点上必须得完成交易,只有完成交易才能把市场风险分散到参与者的头上。我们说互联网金融发展很可能把传统的标准化的,或者是金融的业务被互联网化了。但它更凸显了金融机构的核心就是风险的处置和配置问题,这个是核心。我倒是觉得现在很多的金融机构更多是把互联网理解成技术端的延伸,比如说渠道的延伸、比如说营销手段的更新,或者说是竞争手段的标新立异。从未来来看,严格意义上金融机构更要把核心经济定在风险定价上,产品创新上,也就是说它的风险配置是很重要的而不在于产品的某种销售和某种安排,这个革命是根本性的。金融机构越来越地认识到这一定,可以把开放的态度和一些可以手工操作的标准化的产品放到网上去。保证核心竞争力。其实我感觉到这个趋势已经在出现了。

总之,由于互联网的出现促进了金融的变化,由金融的变化也促进了互联网的发展,这个交换的过程还在展现中,但不管怎么说互联网作为一个理念性的革命,它的影响和它的含义还不能完全理解。但我看到它的冲击。谢谢!

主持人王巍:谢谢,我自己听各位发言感觉是恐怕我的主持能力有问题,大家越谈表面口口不离互联网,可是我们谈的东西和互联网没有什么太多的关系,是谈如何改进金融服务,加强管理。你细想想,实际上这并没有谈太多互联网金融的问题。我想做一个简单的小测验,在场150人,凡是在网络上买过东西的人举一下手。凡是在网上做过股票投资、转移款、财富管理的举手。我接着再问,咱们在互联网上有玩儿过比特币的吗?有没有?一个都没有。Q币呢?虚拟货币呢?互联网有很多的业态,我们现在是刚刚露出冰山一角。相信所有的人都是中国最前沿最关注互联网的、极少数的人,而这些人大概不到1/3或者是1/4左右,仅仅作为初级消费者接触一点互联网。我们都是不会下水的,再讨论如何游泳姿势最好,最优美、最科学,我们都没有真正的资格去讨论互联网金融,仅仅是感受到压力,有变化,我们该买游泳衣了,这是一个变化。所以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最有资格的还是沈南鹏,所以还是请沈南鹏做一点评价。再给我们扫扫盲。

沈南鹏:我只是对曹总的观点有一点不同的看法,金融机构的核心定位是什么?你刚刚讲到资产配置的问题,风险定价的问题,这是金融机构的核心能力。我感觉还有一点非常非常地重要,就是信息。在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说,物流其实对金融机构来讲并不重要,或者是没有那么重要,信息是最重要的。我们刚才讲的问题支付是被互联网蚕食的意义领域。但在整个金融机构里的比例这个是非常小的。但为什么这么紧张呢?因为支付可以让这些切入的互联网公司或者是新型的金融机构,能够掌握信息流。这在整个的营业额里面作为商业银行来说是很小的贷款的利差是重要的,这是最重要的,我感觉互联网里面新兴的企业可能对传统的金融公司最大的冲击。风险定价来讲公司能力是很大的,互联网如果要冲击金融,要走金融定价的路会走进传统金融强势的地方,他们应该是继续深挖信息流、大数据。这一点集合效应是远远超过金融机构的。但现在问题还不大的原因是什么呢?现在的金融机构的产品,最有代表性的是阿里,甚至是支付宝,里面真正服务的对象是什么?我感觉是两个特征词,一个叫吊丝,第二是小微企业。阿里没有对大银行形成很大的压力。几万块钱的共银联和信贷消费,这个事情大的商业银行会做吗?不会。但从屌丝经济入手,这两块东西是特别符合互联网特征的,频率高、小额,信息流决定的。而且你的最后像阿里这样非常聪明的公司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证券化,自己不要通过风险定价,同样P2P的企业诞生也是这样的。我认为这种模式其实能力上长期看是超过金融机构的,为什么?金融机构说到底是杠杆的问题,银行杠杆是12.5倍,不可能再高了。所以这个东西如果一旦是信息流抓住了以后,现在确实是小微、屌丝。

主持人王巍:可口可乐之所以成长是60年前服务于小微屌丝。互联网金融是整个人的金融生存状态的一次大的革命,已经起步了。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低估这一点,现在我们一起来讨论。我们进行一两个问题的互动,简短回答。

提问:你提得很好我也非常赞同互联网金融,但有一个问题是安全的问题,中国人没有道德、没有信仰的前提下会把这个风险放大,这个问题是我非常关心的。

沈南鹏:我感觉金融体系的风险跟是不是互联网化没有特别大的关系。上周一个乌龙指就可以造成这么大的混乱。而且资产证券化作为最传统的金融的工具曹总很清楚,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在资产证券化中没有出现过事情,一定是出事情的。只是说金融机构在把握度上有多么贪婪。但是互联网的金融公司我个人认为,它的一个主要的问题是现在确实监管的边界不是特别地清晰。很大程度上是你需要有一个自律的行为。金融机构从监管的角度来讲也没有办法进行完全的管理。是不是这样的类金融机构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参与了主体行为而不是作为一个平台,而是在做兜底、担保,我认为这是金融机构里额外的东西。但本身来讲我认为是传统金融机构已经有的东西。

吴庆斌:金融互联网或者是互联网金融要用互联网的思维拓展市场,但互联网的思维是什么?是跑马圈地吗?

王梓木:投资当期肯定是要亏损的,我们这种金融机构一般地都不做这种冒险,往往选经过一段运营的、跟得上的够足够了,一般不做冒险的行为。

提问:我想请问一下您对比特币怎么看?

主持人王巍:我不应该再回答了,应该是南鹏来回答。比特币是刚刚德国批了,美联储和荷兰都在考虑,中国中央银行也在考虑,这是一个不得不认可的现实存在,无非就是如何跟现实有接口的问题,我想这是大势所趋,可能会非常之快就会进入寻常百姓家。我比较乐观地看到比特币在特定区域被承认。

提问:按照您的解释我可以不可以比特币出来以后可能会让我们重新定义互联网金融?

主持人王巍:今天已经不需要了,互联网金融已经重新定义金融了。

沈南鹏:比特币是收藏品还是货币的东西?这是我个人的感觉。这个过程怎么转化成一个理性的市场效益?要从现在的收藏的货币变成真正的交易的货币。

主持人王巍:现在已经具备货币的因素了,因为货币一般定义是交换、储藏还有一个是飙值,已经定位了。但这种货币什么时候变成本位制?现在不需要走进入也不需要走法定了,实际上没有央行在网络虚拟上已经渲染货币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来探讨。

提问:我想请教一下梁锦松先生,我们国家大部分的金融机构都是有一些国有的金融机构,金融的核心是信任。但互联网金融最大的问题是以后可能很多是民营企业在背后做互联网金融,我们怎么解决互联网金融的信任问题?

梁锦松:已经可以看得到摸得着的,阿里的信用会不会比有些银行还好?或者说中国电信的市值比很多中小银行的市值都大?这个问题已经可能不是问题了,而且以后的发展就算是民营企业,比如说虚拟运营商可能不是用自己的信用,而且搭着其他的中国移动的信用来发展,这个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刚才说的这个都不是受现在的金融监管机构监管的。

提问:请您谈谈大数据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如何应对?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最多的数据是在他们那里的,如果这两家对腾讯有什么样的冲击?

沈南鹏:几乎是任何一个行业里面的领先公司不管从电信还是到金融甚至到医疗行业里,大数据的能力已经是必备的了,只是说自己内部去生成还是说依赖第三方。前面有一个论坛上的华大基金(音),我们下决心投华大基金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认为它是一个大数据公司,并不仅仅是基因检测的公司,这个技术上是没有办法IT的。但华大基金最重要的核心是大数据。所以我认为几乎是每一个行业里是传统的还是非传统的公司必须有的能力,但是最强的公司是自己内部有这个能力的。比如说阿里。但有一些公司不可能要求有这样的能力,有些是需要外包,所以会形成很大的行业,是提供大数据服务的,独立的这样一种工具和手段的公司。

提问:你刚才说互联网金融主要服务的对象是屌丝或者是小微,王总测试的2/3的人不在互联网金融的服务对象里,我们的顾及还是互联网的安全的问题,如果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我想你的服务不光是屌丝。

沈南鹏:这肯定是一个过程,但本身电商的过程来讲,我感觉在8年前我们当时在说电商的时候就说了一个问题,通过任何一种支付手段哪怕是银联在线和阿里,都感觉是一个不太靠谱的,而且退货许多保证。我们8年后看零售的市场就是这样的,但很多人没有参与市场。但没有想到阿里巴巴过万亿了,整个月户习惯的改变会比我们来得快很多。况且我感觉金融有一点更好,比如说今天有5000块钱,你想进行放贷,想获取3月利息,这个产品就找到了,只有在B2B的平台上找到,那时候你会不会尝试呢?可能会。这种交易就产生了,最后这种趋势会越来越大。

提问:我想问一下关于民营金融的合法化。交易的安全的问题,对运营者运营模式是怎样的?另外在各个地方有很多的小贷公司有一个清算的业务,归不会成为一种趋势?

沈南鹏:系统风险肯定是有的,照搬美国的话,平台公司应该避免兜底和担保,阿里也不具备这样的角色,如果这点能把控的话,这是可以亏之的。

提问:刚才我们讨论的是互联网对个人金融,B2C的业务的冲击,但是我们知道金融的业务是分三块的,消费金融、企业融资和投资管理和资产关系,曹总你认为发行股票和债券的业务,和对投资管理的业务有多大?比如说阿里巴巴上市能不能用互联网来发行?

曹远征:至少我还没有看到,我认为那个是需要能力的。但有企业融资有一块是可以做到的,比如说供应链标准化可以是用大数据来处理的。但如果像上市定价这种事一定是有路演的。

主持人王巍:其实技术上是毫无问题的,现在的技术很多年前IPO都实现了,主要是监管的问题以及中国的观念如何改变的问题。

沈南鹏:重筹已经发展得很快的,两年前我对这个是抱有怀疑的。但一个网站的融资定价比VC、PE融资定价更高。这是标志性的事件。第二,国内有一个网站,阿里巴巴的股票已经可以交易了,不仅是阿里巴巴连美团的股票都可以交易。

提问:我想请教沈总您刚才说的我正处在屌丝的阶段,我想请教一下您觉得互联网对于金融体系的影响是最开始从我们的底层消费者开始还是从交易量比较大的顶层开始的?

沈南鹏:交易量大、信息大、屌丝经济。

提问:在你配置资产的过程中怎么来考虑互联网对商业物业的冲击?

梁锦松:这个冲击是银行的分行,我以前是工行的董事,之前我是中国移动的董事,所以大概都有一点感觉。我个人的消费的行为来作为一个不全面的看法,现在每年在香港的银行的分行就去一次,做什么呢?在春节前要包红包,我拿得比较多,不能在ATM上面拿的。其他时间我基本上都不去分行。如果想像大家都有电子钱包在你的手机上,根本不现金了,工资都可以打到银行账户,买东西基本上可以在账户或者是在手机上交易。工行是不是需要22000个分行这是值得怀疑的。还有写字楼,人是群居的动物还是需要有具体的地方,但是不是每一个都要赶车一个多钟头,去一个地方上班这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所以在互联网刚才我们说的冲击不光是金融还有很多不同的生活方式。现在冲击我们所有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如果商业地产不租给银行租给谁?比如说餐饮,不能从互联网上吃东西吧?所以我觉得都可以思考。刚才沈南鹏说的是对的,现在一开始都是以消费者、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开始做互联网金融。我比较习惯从新金融出发,因为除了是互联网之外还有其他的技术。但是这个另外一个行业来看,完全可以是速度更慢一点的。美国的钢铁行业出了一个很便宜的技术是电熔炉,一开始技术门槛是很低的。这个钢铁公司很高兴的,但这个电熔炉先做起来之后,所有的执照都拿了,他在想我怎么样吃另外一个份额,而且它的技术已经好了,到那时候做高炉的说这个不赚钱我让给你,最后基本上做高炉的都倒闭了。现在一开始都是做小的,大的银行不要的基本上都抛弃了。但慢慢在互联网不光是技术的问题,而是整个思维方式的转变。现在我们看到大数据还是在一个非常初始的发展阶段,可以处理大数据。但从data怎么提升为idea或者是技术?因为最后可以从量变到质变。我自己的判断新技术对金融的冲击,发展的速度应该比我们绝大部分人想象的都要快,对现有的金融机构无论是银行也好、保险也好、证券公司也好,它的冲击应该是超过现在我们的管理层的预计更会超过监管者的预期。况且很多地方的监管者根本都不会想这个问题,因为一想就会成为你的问题,对很多的公务员来讲都会成为你的问题。

提问:互联网金融最大的优势是解决作为信用定价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美国的银行谈互联网金融没有像中国这么有危机感,因为信息对称的问题解决得比较好。比如说消费者信用有信用局可以保存七年,中小企业、小微企业银行的决策系统也非常地发达,所以它的问题没有像我们今天这么凸显。所以互联网成为了中国独有的现象,但如果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把互联网的数据纳入其中,还有小微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完成以后,互联网金融是否有今天这么重要的地位?

主持人王巍:我特别同意你的说法,之所以中国的P2P远远超过美国,很大的因素是因为中国金融太不发达了,垄断行业太强,从而没有人关心小微企业,没有人关心屌丝,所以出现了巨大的空档,恰恰由于这一点互联网金融爆发性地补充了甚至是慢慢会颠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今天我们等于这个平台初步讨论,特别感谢南鹏给我们做了启蒙的工作,前天晚上我来之前正好主持了一场博物馆书院的活动,是曾经担任过中国联通董事长、中国移动董事长的王建宙,与搅局者小灵通的董事长吴鹰的对抗。王建宙说当年我请马云来给中国移动所有的人讲了一次课。马云说你想听真话还是假话,王建宙说是真话。马云上来就谈,一看你们的岁数都不行,淘汰了。这不是你们的岁数谈的问题,这是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马云说这不是你们这个岁数的人搞的,你们是上一个时代的。这个话让王建宙大感刺激,今天如果我们不努力学习有危机感。沈南鹏刚才说的特别好,他说这个行业的领导人始终要有一种焦虑感。我们潜意识有优越感,因为我们有稳定的客户群,我们有政府的保护、政府的管理风险他们这帮坏人来了早晚得管,一旦我们动手了没有问题,他永远不会取代我们。我觉得这是我们今天的状态。我希望在亚布力冬天的时候,如果亚布力再搞这样的互联网金融的论坛,有可能大家的状态就不一样了。我感谢所有人的参与,我最后请出一个高手来,长期在国内的谢主席,请谢主席给我们总结一下。

谢主席:太过奖了。而且这个请求是最后一分钟告诉我的。刚才听了那么多高手讨论这个问题,我也记了一些笔记,我用两分钟来总结。我想今天我们讲的题目是互联网金融或者是金融互联网,或者是新金融。听起来这一定是一个新的力量,以及是整个市场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很明显的我们传统的金融业无论你怎么看,是从银行证券还是保险也好,都正在受到金融互联网的很大的影响。我们也听到了互联网金融初步的主要的发展是在于屌丝和小微的几个领域里的发展。但在讨论的过程中,大家都有一点感觉,这只是一个起始点而已。大家预测以后无论是从客户群、从业务范围里面都应该是有更多的发展,有革命性的发展。有几位高手都提到了大数据的发展以及大数据的发展以及它的应用对不同的行业不同企业的影响,也谈到了到数据这样那样的发展,对产业的重塑,产业的边界从未来来讲已经跟传统的边界有不一样了,企业的定义会更新。以后更多不但是目前所看到的传统的金融业,看到一些简单的影响,我们修修补补,更多是从企业发展、企业管理、企业经营方面一种思维的改变,理念的改变,以及因为互联网的产生对于整个产业的一种颠覆性的革命。这个革命将怎么发生?这个颠覆性究竟是怎么样的?是大家的讨论中很值得思考的。因为现在已经不是修修补补而更多是革命性的改变。而且我听起来,在座的代表传统金融机构的人的发言,无论你是自愿还是被自愿,都是需要自己革自己的命,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但这是不可避免的。最后的几个讨论曹勇(音)提出来非常好,目前我们看到的为什么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好像发展得比其他国家包括美国更快,因为中国的问题比他们更严重,也因为我们金融行业以及其他相关的行业都是比较垄断性的或者是非常垄断性的,这是一个问题。但我听到各位的发言,问题的反面就是机会,我觉得因为有这样的问题,中国的未来发展前景是非常好的,问题是大家怎么样掌握好这个机会。刚才南鹏和王巍也提过,我们有没有足够的危机感,我们有没有足够的焦虑感?我们怎么样在危机里面寻找新的机会?这是摆在大家面前的挑战和机会,前途应该是非常美好的。

主持人王巍:谢谢谢主席的总结,谢谢所有人参与,我们的时间到了,暂时结束这场革命。谢谢!

[责任编辑:aiwei]
打印转发
 

相关专题:2013亚布力夏季高峰会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