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8•16”事件撼动A股市场根基

2013年08月25日 14:23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人参与条评论

《红周刊》特约作者胡东辉

现在“乌龙”一词明显被滥用,光大证券“8•16”事件绝非“乌龙指”,也并非系统缺陷,而是完完全全的人祸,这一事件彻底暴露了A股的监管漏洞,撼动了市场根基,其性质比“3•27国债”事件更严重。严重的问题还在于事发之后,有关方面为了自保,竭力将事件归咎于光大证券的内控系统缺陷,不承认是人祸,试图推卸监管责任。

“3•27国债”事件因为结局不可收拾而无从掩盖,但“8•16”事件的真相则远未浮出水面。很难想象光大证券能在短短两个非工作日内筹措到巨额现金用于超买的股票交割,很可能动用了非正常的手段来调动资金,以避免不能交割而形成更大的市场危机。从监管部门事后的表述来看,某些真相不可能披露,而“8•16”事件也将被作为孤立事件大事化小。如此,则A股市场仍将危机四伏。

决定性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8•16”事件第一次让人们清晰地看到,众多专业投资机构高度依赖程序化交易系统,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当光大证券出错以后,由于市场上大多数机构投资者以相同或相近的指标进行计算,瞬间触发程序化大量买入跟进,引发蝴蝶效应。若非众多机构的程序化交易触发机制带来连锁反应,仅靠光大证券一己之力,不可能将70多只大盘蓝筹股拉至全线涨停。

程序化交易是从国外学来的,将交易逻辑以算法的形式输入计算机,以便准确捕捉各类获利机会,据说这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主流。众多专业投资机构把这作为重大创新,大规模的交易决策完全交给电脑,将投资变成了傻瓜化的机械操作,却忘记了决定性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食洋不化地照搬照抄最终导致了“8•16”事件的发生。由于大多数机构投资者都采用了类似的程序化交易系统,因此其中任何一家出错都有可能导致相同的结果,这才是最可怕的。反过来,如果“8•16”不是做多而是做空,那就会引发恐慌性的抛盘,后果一样严重。

程序化交易系统表面上是创新,但只能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最终应由人来作出决定。也许有人会说,经过人脑来决策,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买入时机。这其实与价值投资理念格格不入,如果机会只在一瞬间,就不适合大规模投资。再好的系统也要由人来控制执行,人是决定性的因素,如果系统成了决定性的因素,那就将自身置于失控的险境之中。在“8•16”事件中,光大证券和其他机构投资者的买入委托全部变成了涨停价委托,将70多只大盘股直线拉至涨停板,凸显这套程序化交易系统的荒谬之处。A股被这么一套系统操控着,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当务之急是夯实市场基础

光大证券的过错已经受到口诛笔伐,但交易所的责任却被刻意回避。这么多年来,证券公司一直不用像普通投资者那样需要足额保证金,靠信用就可以买进股票,在交割时才补齐资金。这是一个巨大的漏洞,导致光大证券在瞬间申报高达232亿元的买单,实际成交了72.7亿元。如果证券公司也需要有足额的保证金才能买进股票,就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这样的制度漏洞客观上也是对其他投资者的不公,“8•16”事件恰是对这种不公待遇的市场报复。

上交所的应急反应机制显然存在很大问题,事发第一时间不是立即暂停异常交易委托,而是打电话给光大证券问询,时间差已经足够让所有的事情都发生了。其后,上交所官方微博声明交易所系统运行正常,撇清自己的责任。出现了这么严重的异常交易,还说系统运行正常,让人匪夷所思,难道只有交易系统运行崩溃才叫不正常?

其后光大证券在股指期货市场大肆做空自救,这也是异常交易行为。中金所对此没有任何作为,却声称当日期指市场运行平稳。证监会在对光大证券的立案调查决定中称,尚未发现人为操作差错。这么明显的操作差错,以至于人人在说“乌龙指”,还不是操作差错,那要怎么样才算是操作差错?

所有这一切,都在预示“8•16”事件会大事化小,这是人性的弱点所决定的。现在惟有期盼“8•16”事件能够让管理层警醒:A股的当务之急是夯实基础,完善监管制度,而不是盲目追求华而不实的所谓创新。

[责任编辑:wangcong]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