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李克强:要研究过去30年城镇化道路是不是可持续

2013年10月14日 10:31
来源: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作者:吴铭

人参与条评论

对话总理的院士们

“座谈会上,李克强讲了一句话:中国30多年来,城镇化的成绩很大,但是我们要研究一下,30多年走过的道路,是不是可持续的。”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吴铭| 北京报道

8月底的北京。

这天傍晚,李克强与院士们的交流进行了3个多小时。他最后把这十几位院士、专家送出大门。

在1978年以来的30多年里。虽然仍然存在缺憾,但是科学真切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如今,面对城镇化这个也许将关系中国未来命运的重大问题,国务院总理开门迎客,把科学家们请进中枢。

他说,要科学论证,周密谋划。

使实际工作趋利避害

对于这次与总理对话,时间和汇报人数本来都有限,“希望座谈会开得不要太长,按计划只有徐匡迪院士、陆大道院士发言,并且时间也比较短。”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钱易在中国工程院“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发展战略”重大咨询项目中,担任“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组长。

2011年,中国工程院和清华大学组织了“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发展战略”重大咨询项目,20多位院士、100多位专家对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速度与质量、空间规划与合理布局、生态文明建设、人的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综合交通运输、城市文化和城市治理等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和论证。

在此次向总理汇报时,这一重大咨询项目已接近尾声。

而在2013年3月初,中国科学院学部启动“我国城镇化的合理进程与城市建设布局研究”重大咨询项目,将在两年内对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指标体系以及标准、规模结构和建设布局等作深入研究。

此前在2013年6月,他们已向国务院上报了一份报告,简要总结分析了中国十多年来高速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主要原因,重点强调了“一定要牢固树立走符合中国国情、造就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理念,并提出了关于科学引领中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几点具体建议。

而专门对国务院领导进行口头汇报,是过去中国工程院进行重大咨询项目时没有遇到过的。

作为两个项目负责人的徐匡迪、陆大道首先发言。李克强边听汇报、边作记录,并对他们汇报的主要观点与建议表示了重视和肯定。

“李克强总理听完两人报告,马上号召请其他专家发言。”钱易对本刊回忆说。

参加座谈的各位院士、专家都作了发言准备。徐匡迪非常重视环保问题,让钱易发言,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孝炎又对钱易的汇报作了补充。

对于钱易、唐孝炎等院士提出的城镇化进程中的资源、环境、生态等问题。李克强说,新型城镇化要树立集约高效绿色理念,努力寻求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办法。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彦随围绕“新型城镇化要注重根治‘乡村病’”作了发言,建议国家对土地流失、农村空心化等“乡村病”应高度重视,并当场把一幅“山东省禹城市典型空心村高分遥感影像调绘图”送给了李克强。

李克强说,新型城镇化要突出统筹城乡,根本前提是要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利益、保障粮食安全。这样才能使城镇化成果真正惠及农民,这根弦一定要绷紧。

钱易说,在当日中南海的座谈中,也有一些不同观点。比如有人提出,新型城镇化道路应主要发展县级城市,有人则指出过去20年来正是把重点放在县级城市的。

近三个小时的座谈中,李克强多次指示国务院有关部门会后要领会和吸纳这些研究成果,“感谢专家们对新型城镇化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要积极采纳。还有这几大本材料,很值得我们与会的同志们认真学习。”

他最后说,现在社会上对城镇化有各种讨论,这些都是为了让新型城镇化之路走好走顺。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科学论证,周密谋划,使实际工作趋利避害。

他还指出,当前要选择棚户区改造等已经形成共识的重点领域,一步一步加以推进。他还请院士专家们就科学衡量城镇化水平、优化人口与经济空间布局、促进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产消费模式等重点难点问题作进一步研究,帮助政府科学决策。

可持续的城镇化道路

“座谈会上,李克强讲了一句话:中国30多年来,城镇化的成绩很大,但是我们要研究一下,30多年走过的道路,是不是可持续的。”钱易说,“这句话讲到我的心坎上了,我觉得讲得非常正确,非常尖锐。我对这句话的回答是,我们已经走过的路是不可持续的。我们要改走一条路,这条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资源的、环境友好的、符合生态文明的,这就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一定要改变观念、做法,改变发展模式。”

在钱易看来,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不能照搬美国,要符合中国特色。她还强调,“无论是城镇化建设,还是其他所有工作,都要记住中国的特色:中国习惯用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来描绘中国特色,但这是不够准确、全面的,应该看到中国人均资源太少的特点,中国的人均土地面积、水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都不能满足中国快速发展的需要,必须大力发展绿色科技,在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低的前提下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工程院原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在接受本刊专访时则表示,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主要就是人的城镇化。城镇化过程中,要伴随着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非常赞同徐匡迪的观点。他在城镇化课题调研中担任分课题“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研究”的组长。

“所谓城镇化,简单地说,就是农业人口变成城镇人口。所谓现代的城镇化,就是我们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农业、农民要变成工业、市民,最终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朱高峰对《瞭望东方周刊》说,人的问题是城镇化过程中一个很大的问题。

“谈到人的城镇化问题,现在从产业本身需要的劳动力来讲,已经产生了很大的问题:大量的农民工进城,不能在城里面安居乐业,呈现出‘候鸟式’的打工潮。”他说,这只能算作是“半城镇化”。

在朱高峰看来,解决人的城镇化问题,不但是解决人本身的身份平等问题,从产业发展本身来讲,确实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城镇化要为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和稳定的劳动力,而产业的发展要在城镇化过程中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出路在产业调整

在朱高峰看来,中国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道路总体来讲还算顺利,不过,在有些地方不太协调。“不协调表现在早期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结果就是,到现在为止,还没解决棚户区问题,特别是一些老工业城市。”朱高峰说,现在已经出现一些资源枯竭型城市。

在他看来,在新一轮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新的产业化与城镇化发展不协调问题,有些地区一味地建造新城,而产业发展滞后,没有形成较好的产业结构,没有足够的就业岗位。这是当前城镇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矛盾。

在他看来,工业要提升档次、转型升级,这样虽然能创造更多价值,但不会再增加大量的就业岗位,而服务业的发展对城镇化建设中的产业结构优化至关重要。“首先是解决人的生活质量问题,其次是解决人的发展问题,第三,更重要的是解决人的就业问题。”

对于服务业,又具体分为三类:一类叫生产型服务业,主要是围绕第二产业,“要把生产型制造业转变为服务型制造业。”第二类是生活型服务业,它可以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并提供数量庞大的就业岗位;第三个领域是公共服务业,其中最主要的是医疗和教育行业,“公共服务均等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解决需要比较长的过程,但是必须要解决。”

在城镇化的座谈会上,朱高峰就曾主动发言,他提出要处理好城镇化和产业、就业的关系。

李克强接过他的话说,兴城首先要兴业,有产业支撑才能有就业,特别是要发挥好服务业这一最大就业容纳器的作用。如何做到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这新四化融合发展,实现产城相融、互促共进,是我们需要解决好的一大课题。

朱高峰继续说,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需要工业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在农产品深加工方面,可以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价值,相应增加农民收入。

钱易则认为,刚刚过去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提得更高了,最令她欣慰的是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城镇化过程中必须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具体地说,在城镇化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有六大领域。”她说。

这包括产业领域、消费领域、城镇化、天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加强文化教育以及法制、政策、管理的领域。

她提到,新一届政府成立以后,更加强调衡量各地发展的指标不只是衡量经济发展,新的指标体系一定要体现出资源消耗、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在法制、政策、管理上,也必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

[责任编辑:li_yuan] 标签:李克强 城镇化道路 钱易 
打印转发
 

相关专题:中国新型城镇化之路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