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 :中国企业家没有文明的自觉
中国的企业家几年换一个管理方式,根本原因就是在管理企业的过程中缺乏文明的自觉,总是想用各种各样的知识来替代文明,结果始终找不到方向,没有方向感
秋风
本名姚中秋,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高等研究院教授,著有《华夏秩序史》《重新发现儒家》《国史纲目》等
儒学支撑商业的历史被遮蔽
《中国慈善家》:“儒商”这个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中国的企业家群体对儒学似乎并无多大兴趣,在你看来,主要原因是什么。
秋风:现在大量的企业家,比如像王石他们这一代企业家,受生长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受教育的影响,对儒学基本没有认知,或者更糟糕,只有负面的认知。所以,他们对儒学的复兴,或者视而不见,甚至持反对的态度,这是主流的态度。当然,有一些企业家可能对儒学有些好感,但这通常也都是因为他们喜欢国学,在国学的大箩筐里可能有儒家的一席之地。企业家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感兴趣,比如佛教,甚至是道家、鬼谷子、周易,当他们喜欢这个的时候,顺便可能喜欢上了儒家,了解了一点儒家,于是就接受了。只有极少数的企业家,对儒家的价值有所认知,并且可能将之纳入他们的企业管理或者人生规划中。
《中国慈善家》:从传统社会看,儒学为商业的繁荣提供了怎样的基础?
秋风:传统社会有个非常卓越的地方,权力、商业和知识这三个群体是交融在一起的。如果社会存在精英的话,传统社会实际上存在一个精英的共同体。儒家士大夫本身就是在官和学之间。在基层社会,儒家的绅士和商人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日常性的,而且发生关联的领域非常广泛。比如说,商人会通过绅士来学习;绅士则会组织商人从事各种各样的慈善行为,就是公共品的生产和分配的工作;商人也会非常积极地支持绅士所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中国南方学术的发达、教育的发达、书院的发展,都是靠商人群体支撑的,当然反过来,绅士所维持的文化再生产体系,也为商业活动提供了最坚实的社会基础和社会资本。如果没有这种社会资本,中国就不可能有那么发达的商业。
对于前辈所创造的奇迹,现在的商人都没有准确的认知。实际上,至少从我们可知的宋代以来,中国有全世界最发达的商业,产权体系、商业创新也非常繁荣,而且这样的商业体系,或者说市场,始终是在世界市场体系中的。现在的商人都低估了商业文明在中国文明中所占有的位置,也低估了中国商人在过去1000年中所创造和维持的各种各样的商业制度和商业文化所作出的贡献。在明清时代,商业体系高度发达,世界的一半商业都是由中国商人控制的,它支撑着中国人口的再生产和扩张,支撑着中国文明的繁荣。这样的历史,在历史叙事中被遮蔽了。
《中国慈善家》:被遮蔽的后果是什么?
秋风:由于缺少对中国商业历史和文明的认知,使得当代企业家不能正确地评估儒学在中国商业体系的构建和维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也就无法在现实中对儒学产生好感,继而支持儒学。实际上,支持儒学,就是支持他们自己,就是给商业构筑一个最坚实的价值基础。
我们回看历史,为什么会有徽商?很多人都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也不了解徽商繁荣的内在机理,只是看了一下表面,什么胡雪岩呀,而没看到在背后支持徽商这个商业群体的是文化,更具体地说,就是儒家文化。徽州是朱子家礼实施得最完整最彻底的地方。在南宋的时候朱子治家礼,经过元朝,到了明代,由绅士群体开始了系统地实施,所以,这个地方的社会资本最深厚,能够支持当地的青壮年男子长期在外经营商业。在皖南徽州,我们能看到大量的贞节牌坊,现在很多人一见这个就破口大骂,说什么惨无人道。但如果回到当时的历史情境,贞节牌坊就是徽商文明的一个标志,因为只有当一个青壮年男子确信他的夫人是贞节的,他才能放心地长期在外经商。
《中国慈善家》:这相当于是齐家的标志。
秋风:当然是。一个稳定的家庭,是积累财富最重要的机制。如果你娶了一个,一会儿闹离婚,再娶再分,财富根本积累不起来,也就不可能开展大规模的商业贸易活动。所以徽州的贞节牌坊和徽商文明之间有内在的联系。现在的商人群体,需要关于中国商业文明知识的启蒙。历史已经证明,儒家文明完全可以支撑一个高度发达的商业体系,它一点也不逊色于犹太文明。
当下的商业群体有道德上的责任,去认知这一段历史,因为它是当下中国商人的根。如果当下中国的商业要成为文明,或者说商业要对中国文明的繁荣作出贡献,就需要找到自己的根,然后从这个根出发,再往上生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