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秋风 :中国企业家没有文明的自觉

2013年10月16日 12:03
来源:中国慈善家 作者:宋厚亮

人参与条评论

儒学解决了信任问题

《中国慈善家》:当代企业家对儒学兴趣不大,但是对佛学兴趣很大,这是什么原因?

秋风:1990年代后期,企业家开始大规模地接受佛教,因为那个时候,企业家一般从商已有十几二十年,他们开始有很强烈的生命困惑,佛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但佛教本身不能用来经营商业,而儒家可以。在我看来,一个信佛的企业家,可以用佛教来安顿生命,用儒家来管理企业。

儒家的核心就是要养成君子,用现代的词汇描述,君子就是领导者。当然,这个“领导者”的范围很广泛,是各个领域的领导者。企业家要养成为君子,在企业内部塑造一种合作的心态,塑造一种和而不同的秩序。这些观点在儒家的资源库中都是现成的,所以在民国的时候,很多思想现代的企业家,都非常积极地按照儒家的价值去管理企业,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他们喜欢把企业当成一个大家庭来经营,强调分享,强调参与,强调对共同体的忠诚,强调一个企业对员工的责任,这都是非常好的理念。

《中国慈善家》:但现在的企业家都在向美国学习。

秋风:现在中国有很多企业家都羡慕美国的企业家,先拼命地挣钱,然后拼命地做慈善。但是看看中国古代的商人,还有现代中国的儒商,都是从办企业之初就开始做慈善。

他们办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公益,为了让职工跟企业共同成长。所以他们绝不会在企业内部搞非常残酷的科学管理,榨取工人的每一滴血汗,回过头来又在社会中非常慷慨地做慈善。从同仁堂到徽商,再到现代的卢作孚,都不是这样经营的商人。他们从一开始就把企业当成一个文化单位、一个社会单位来经营,在商业上非常成功,因为他们非常好地解决了企业内部的忠诚问题。企业管理是什么问题?无非是解决委托代理的成本,让委托代理既有有效的激励又有约束,而且是低成本的。中国的企业家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让企业看起来像一个家,但是非常成功。他们从一开始就做慈善,跟社区、社会和国家之间,从一开始就建立了非常友好的关系,以仁爱之心来办企业。

《中国慈善家》:儒学和商业是怎样的逻辑关系?

秋风:儒学和商业之间是一个互汇的关系:儒学发达的地方商业都发达,反过来,当商业比较发达,又可以反哺儒学。这一点,从中国历史上的经济中心转移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因为儒学中心转移,经济中心就转移了。这是一个最简单的逻辑。儒家在社会上的渗透教化,为商业提供了社会资本。儒家教化了人之后,这些人会成为最好的企业员工和最好的经理人,因为他们都具有一个最基本的美德—诚信。在古代,假如一个商人开设的总店在泰安,分店则是在几千里以外的地方,可能中间几年都没有来往,靠什么维持信任?就是靠社会中强有力的价值体系,这个价值体系就是儒家。

《中国慈善家》:制度是否可以达到这样的信任?

秋风:当然达不到。包括企业家群体在内,现在都有一种制度迷信,以为引进西方的科学管理制度,企业就会一下子好了,结果通常是科学管理制度导致了企业的混乱。企业其实是一个熟人群体,或者说,一定要把它经营成一个熟人群体,你不能把所有的员工都假设成陌生人,基于这种不信任的假设来制定各种各样的制度,那他一定不会信任你。如果一个组织没有最基本的信任,根本不可能运转下去。所以,企业家形成了一系列对现代文明的误解,当然,知识分子也要承担主要责任。

我当然知道制度很重要,但是制度能够运作的前提,是人与人之间有基本的信任,如果没有基本信任,他为什么要遵守制度?制度有惩罚的机制,但躲避起来太容易了,就是中国人讲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制度不可能完美到没有空子可钻,只要有空子,人和人之间又缺乏基本的信任,人就一定会钻空子。古代中国的企业家,还有现代中国的企业家,从一开始就有一个非常平实的看法,就是靠仁义礼智信经营企业。古人说得非常清楚,制度是防君子不防小人。

[责任编辑:zhangzh] 标签:身心性命 企业家群体 企业家阶层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