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湘源:关键在于让“等不起”变成“假不起”
新股发行改革不是简单的IPO重启,必须对过去的发行办法进行改革,最大限度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其中,杜绝造假,则为关键所在。
在过去的发行办法没有进行重大改革的条件下,IPO审核制和财务专项检查的双重把关,是否能像有的媒体渲染的那样“令低成本造假成为过去式”,值得怀疑。未名看到的是,不仅在过去十年中频频发生过绿大地、万福生科等发审委没有审出来、发行上市后才东窗事发的欺诈发行造假上市案,以及天能科技这样虚增利润严重造假、在提交IPO申请材料后引起媒体质疑,并在证监会正式给出发行上市行政许可之前撤回材料的未遂欺诈发行案,就是在这一次的检查中,也还发现个别企业存在体外资金循环、虚构交易或代垫成本、虚增业绩等违法违规问题的线索,天丰节能、秋盛资源就是这样还没来得及圆上市梦即自投罗网,被证监会对照相关立案标准移送稽查部门的。
造假风气的屡禁不止,着实令人发指,更发人深省。
据证监会有关部门通报,IPO财务会计信息专项检查工作已告完成,除已递交自查报告的622家企业外,递交终止审查申请的有268家,终止审查数量占此前在审IPO企业家数的30.9%。这个比例,比过去十年被否决和被撤回IPO项目的总比例都高出不少。据报道,自2004年保代制度实施以来,3144个IPO项目中共有245单被不予核准发行,否决比例为8%。此外,还有306单IPO项目撤回,撤回比例为10%。
按照一位撤单公司内部人士的说法,撤回的原因主要是“等不起”:“如果继续在IPO上排队,将意味着要暂停所有融资活动,只要有新投资人进入就要重新改动材料,但从现在IPO排队公司数量来说,不知道何时才能轮到我们上市。”
这种说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不过,依笔者的判断,在某种意义上,此次历时大半年的财务大检查一定程度上也借了一点时间的光。所谓的“等不起”的背后,恐怕还有着“假不起”的成分。
时间是一块试金石。时间也是对业绩真实性、可靠性最好的检验。发审委审不出那些经过专业机构顶尖人才精心包装的造假案,可是,“纸包不住火”,这些公司往往一上市就业绩变脸,原形毕露。
时间让造假者“等不起”,这对发行监管方式的转型也许不失为一个有益的启示。竭尽其能也无法避免审美疲劳和挂一漏万的IPO审核制与其吃力不讨好,一不小心就为欺诈发行造假上市提供背书和担保,还不如将“相信自己”变为“相信市场”、“相信时间”、相信“信息披露为本”的注册制。在某种意义上,市场才是真正公正无欺的裁判者,而时间则是比形式审核更好和更管用的辨伪术和试假剂。尽快地创造条件从审核制过渡到注册制,这才是IPO改革真正的正确方向和恰当选择。
当然,我们在这里所说的相信市场、相信时间、相信信息披露,并不意味着消极等待和监管不作为。如果一切IPO腐败真相的暴露都需要时间上的等待,那么,不仅时间对造假危害冲击力的缓冲作用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比那些弄虚作假的拟上市企业更“等不起”的或将是市场,将是一切有可能为潜在的业绩变脸而埋单的广大投资者。这显然是有违我们的立市宗旨和监管原则的。
注册制的要义就在于赋予IPO企业披露即上市之自主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接受与上市权利相对称的欺诈造假必受惩罚的法律责任约束。从保护投资者利益和维护市场的长远发展前景出发,IPO必须也完全有可能做到让“等不起”变成“假不起”。
具体来讲,就是要大幅提高违法失信成本,让一切经不起时间检验的失信行为和违法行为付出沉重代价,从而使市场参与主体真正敬畏法律,没有人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有假必罚,造假必退,欺诈必赔,玩火者必自焚,这样才能构筑起市场化的保障。
相关专题:IPO重启倒计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