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走进诺贝尔经济学奖

2013年11月04日 11:19
来源:凤凰卫视

人参与条评论

正在加载中...

43期特别视点 走进诺贝尔经济学奖

上个月,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颁奖结果,又一次让公众跌破眼镜,它们宣布尤金•法马和罗伯特•席勒将分享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众所周知,这两人在市场是否有效方面,持有截然相反的观点。这好比把物理学奖同时颁给,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的托勒密,以及证伪此学说的哥白尼。许多人纳闷这些瑞典的大人物,是否有一种奇怪的幽默感。

关于诺贝尔经济学奖,有一个古老的笑话是:这个奖项总是被观点相左的两人分享,例如弗雷德里希•哈耶克,和贡纳尔•默达尔。乍看上去,本次奖项的两位得主,芝加哥大学法玛教授和耶鲁大学的席勒教授,又是一对这样的例子:法玛教授证明了市场是有效的,席勒教授则证明市场是无效的。

作为全球经济学界殿堂级奖项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不仅是洞悉全球主流经济学研究方法与研究趋势的窗口,也成为正处于迷茫困惑的全球经济风向标,为各国政策制定者提供新的政策指引。

事实上,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但是与其它诺贝尔奖项不一样,经济学奖并非是根据诺贝尔的遗嘱所设立的,但在评选步骤、授奖仪式方面,与诺贝尔奖相似。正是因为“血统不够纯正”,经济学奖也常常遭到人们的质疑,部分人认为,经济学家的贡献不见得名实相符,。

那么“命运多舛”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否正如质疑所说的那样?那么今年的诺奖为何会把奖项同时授予观点相反的两个人呢?他们又都有哪些“看家本领”?今天的《特别视点》我们就来为大家解读诺贝尔经济学奖。

作为2013年诺贝尔奖的最后一个奖项,今年的经济学奖将这一殊荣,同时授予了三位美国经济学家,以表彰他们在“资产价格实证分析”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诺贝尔委员会在声明中表示:“几乎没有什么方法能够准确预测,未来几天或几周的股市和债市,但是可以通过研究,对较长时期内的价格进行预测,比如接下来3到5年的行情,这些研究结果正是汉森、法马和席勒三位经济学家所做的分析。”

由于本次颁奖正逢美国债务规模即将触顶,政府“停摆”还在继续、美联储货币政策即将转向的关键时期,金融市场对获奖情况非常关注。而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再次垂青资产价格理论的开拓者,不仅说明金融理论的重要性,更足以证明理论指导实践的伟大价值。

在今年的三位得主中,法马可谓是现代金融学的泰斗,地位堪比物理学界的牛顿。法马教授的成名作,是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说,它长期以来一直是金融理论的基石。法马认为,政府为了市场公平有效,只要披露信息,强化投资者教育,即可达到目的。

而另一位获奖者席勒,则是新凯恩斯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观点恰与法马相反:坚信市场存在缺陷,认为人们过度反应就会产生泡沫,因此他呼吁政府监管。他是著名的标准普尔/凯斯—席勒房价指数的创始者之一,该指数至今是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主要指标。而事实上,席勒还准确预言了世纪之交纽约股市的暴跌,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而正是这两次准确预测,使他名声大噪,也给他赢得了“泡沫先生”的名誉。

在今年的獲獎這者中,汉森無疑是最為低調的一位。是芝加哥大学贝克尔-弗里德曼经济研究所的联合创始人之一,1982年他发现了一种能够评估资产价格、消费、储蓄和投资的统计模型,这一统计模型尤其能够适用于决策者,面对难以预测的环境时。

在西方有一个经济学的小笑话,叫做《完全竞争》故事说;第一天,上帝创造了太阳,接着魔鬼创造了灼伤;第二天,上帝创造了男人和女人,随后魔鬼创造了婚姻;第三天,上帝创造了一位经济学家,而魔鬼陷入了沉思。思前想后了好大一阵子,魔鬼也创造了一位经济学家。这是否预示了经济学家之间,注定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对立关系。

芝加哥大学的法马,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说,有效市场意味着,打败市场是很困难的,因为交易员们已经将,所有已知信息考虑在内。有人用在超市的收款台前,找出能最快结账的队列,来比喻试图在茫茫股海中,挑出一支值得购买的股票。因为,如果一支队列明显最短,人们就会加入进去,所以最短的队列很快也会变长。

而与此同时,耶鲁大学的席勒,成功地运用心理学表明在泡沫时期,市场可能极为不理性。他认为,人类的心理和决策过程中的“动物精神”,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股票市场经常会出现泡沫,和泡沫破裂的现象。

但更为现实的问题或许是:说市场有效还是无效到底有什么意义?无论有效与否,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遗憾的是,在这三位经济学家,对金融市场取得突破性见解的几十年后,一个重要的问题依然无解:决策者能否在第一时间,确定市场出现了问题,对此他们又有什么应对之策?

在是否有可能及时发现资产泡沫,一旦发现又能不能或者应不应戳破的问题上,央行行长们仍然在争论不休。监管机构和银行家们,对信用衍生品这类新型金融产品的看法,仍有分歧:这些产品只提高了市场处理反映信息的能力,还是也给市场带来了新的风险?这些问题的无解使各国在上一次金融危机中措手不及,而经济学界似乎也没把它当回事。

在宏观经济学发展的历史中,产生了各种经济周期理论,其中主流的理论学派,有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以及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学派等等。但是,这些主流的分析框架,都没有能够成功预测此次全球金融危机。

某种程度上,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五周年之际,将经济学奖颁给这几位经济学家,应该也有反思危机方面的考虑。事实上,在诺奖宣布之前,英国卫报就撰文质疑,作为经济学界的最高奖项,诺奖这一次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金融危机调整理论?

之前呼声一直颇高的席勒,早在2000年,就发表了《非理性繁荣》一书,阐述股市泡沫;2005年出版了第二版,其中提出,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高估已达到“危险程度”,大约在一年多以后,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并最终酿成了次贷和全球金融危机。

席勒曾说过,金融危机是经济系统中最为传统的主题,而金融危机往往产生于投资者们对于金融资产的疯狂投机,以及因此产生的金融投机泡沫,因此,在非理性繁荣的背后一定潜藏下一场危机,这不仅对股市,也对房地产市场泡沫有更大警示作用。

根据对于美国一百多年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的研究,席勒教授得出了一个惊人的发现。从长期历史数据来看,美国过去100年历史里的房价升值速度,只不过是和该国的通货膨胀速度相当。从这个意义上讲,抛开消费功能之外,房地产作为一种资产类别,并不一定像股票市场那样,具有能带来跑赢通胀的吸引力,也不值得投资者和居民大比例投资。

在物理学领域,对现象本质的理解曾不容折中:哥白尼就是对的,托勒密就是错的。在经济学领域,没有也不会有与之相同的确定性。如果这种确定性是科学的特点,那么经济学便不是一门科学。

这次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组合”,涉及观点相反的流派,还有广为使用的金融分析工具,可以让大家看到一个完整的金融世界。

就这次金融危机而言,席勒教授对经济学思想的贡献显而易见。法玛教授的贡献则更加隐蔽:如果有更多投资者,认真对待有效市场理论,他们原本会严重怀疑次贷资产的质量,因为这些资产被评为非常安全,但收益率却又极高。

我们不必像法马教授那样,认为我们所有人都符合他的“理性”概念,也不必像席勒教授那样,认为我们是自身心理弱点的奴隶。我们或许更应当走一条中间道路,理解在面对根本不确定性的情况下,理性预期是无从实现的。

理论穿透现实,方法成为经典,三位经济学家为后人铺设了金融学研究的基石,获奖在情理之中。但在一些学者看来,方法论“受宠”背后,或许暗示着能解决当下困境的,伟大经济学思想,仍然缺席。而将诺奖颁发给资产价格研究,这一经典领域的学者,也有保守的倾向。

[责任编辑:li_yuan]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