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新华社:中国新一轮改革需破解三大关口

2013年11月11日 04:12
来源:京华时报

人参与条评论

【独家系列策划】大国之道系列

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是最大政策

    【连环话】解读“三中全会”

一位听证会参加人在北京举行的出租汽车租价调整和完善燃油附加费动态调整机制听证会上举手要求发言。现已普遍建立的价格听证制度成为保证人民知情权的一项重要制度。 新华社发

35年改革开放,成就了中国今天“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奇迹。昨天,新华社发文称,面对新一轮改革,中国需破解“发展与转型”、“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正义”三大关口。

>>“发展与转型”关

亟待破传统增长模式束缚

2013年秋冬之交,挥之不去的雾霾再度肆扰中国。

今年6月,发酵于银行间的“钱荒”现象,将隐藏在中国经济背后的地方债务激增、房地产泡沫等风险问题放大,暴露出更多中国经济转型必须直面的痛处。

“这些问题,与地方追求GDP的政绩观有关,暴露出传统增长模式的弊端,经济增长缺乏内生动力。”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斌说。

近几年,地方政府公司化趋势明显,不少地方打着推进城镇化旗号搞造城运动,政府经营城市,土地拍卖“地王”频出,房价越调越高……

尽管中央提出“不以GDP论英雄”,但不少地方领导口头上讲转变发展理念,实际上走的还是投资为主、追求GDP高增长的老路,喜快忧慢。

发展与转型,宛如拉动中国经济腾飞的“双翼”,只有找到二者间的“黄金平衡点”,在发展中壮大经济稳住就业,在转型中提升经济质量和效益,才能确保增速“换挡”期的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政府与市场”关

用政府“减权”换取市场活力

如何理清政府和市场的界限,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这是处在深水区的中国改革必须跨过的难关。

当前,我国行政审批事项依然过多,少数地方、部门设置审批、许可的随意性大,程序不规范,束缚了企业、公民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容易出现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

不仅如此,如果政府对市场经济的主体不能一视同仁,也会束缚社会资本的活力。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的两大支柱,但占中国企业总数九成以上、总量突破千万家的民营企业发展仍面临诸多障碍。

“一些政府部门过度干预经济的背后,存在部门利益的驱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少数政府部门的这一倾向已成为与民争利的根源。

随着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开启大幕,推进国务院机构改革、取消下放数百项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公司注册资本“零门槛”、叫停公款考察性出访、大力度反腐倡廉……今年诸多改革释放出调整利益动真格的攻坚信号。

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晒“三公”经费细账、推官员财产公示、减并政府机构、打击贪污腐败……面对一个个“硬骨头”,改革期待进一步突破。

>>“公平与正义”关

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

近一段时间,养老金改革成为社会争论的焦点。除了养老金缺口巨大引发社会担忧,更多争论是针对双轨制带来的社会不公。各界期待新一轮改革能推进这一问题的解决。

历经35年改革开放,中国解决了物质短缺,提高了百姓物质生活水平,但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的短缺成为社会发展的新矛盾。城乡二元关系更导致一系列起点不公平问题。

当今,中国约2.6亿农民工已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户籍、就业、社保、子女就学等一道道“门槛”,却令他们不能与城里人享有同等教育、医疗、社保以及就业机会。

财富分配不公引发的贫富差距问题,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说,要破解这一难题,只有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堵住导致收入分配扭曲的一系列制度漏洞。

“中国社会过去的一致性正在向多样性转化,特别是个人主体意识的崛起,在推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加大社会治理难度。”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

实现公平正义,是发展的活力源泉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也是中国在社会转型期必须跨过的关口。

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障起点公平的改革举措,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推进公平市场准入;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传递出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改革方向。

实现公平正义,传递着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

学者:中国的“黄金”要靠改革挖

公共产品短缺是问题也是机遇利益链成改革最大阻力

被寄予改革厚望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9日在京举行,知名改革学者迟福林用三个“转型”概括他的期待: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治理转型。迟福林表示,中国有“黄金”,要靠改革挖掘。

>>谈转型

政府向服务转型很期待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指出,转型改革已成为未来衡量中国发展前景的焦点问题。未来几年,中国的转型改革若有突破或重要突破,将换来10到20年的可持续增长。

迟福林表示,目前中国的经济转型到了一个关节点,社会转型到了一个临界点,治理转型也到了一个关键点。

经济体制改革应以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为重点,激发市场活力,从而使我们的发展方式转变有实质性突破,从过去主要追求GDP转向追求公平可持续发展。

经济和社会的转型,都依赖于政府的转型。迟福林主张改变政府主导,转向追求市场主导下政府的有效作用,而非政府主导下市场的有限作用。

>>谈经济

公共产品短缺问题突出

迟福林说,过去35年改革,最大的成功在于基本解决了13亿人的吃饭问题,从以温饱为目标的生存阶段,上升到以人的自身发展为重要追求的发展性阶段。人们的需求结构也随之发生了重要变化。以温饱为目标的私人产品短缺问题基本解决了,百姓开始更多地追求好的教育、医疗、就业、消费环境和发展环境,公共产品短缺的问题突出了。

新的短缺折射出需求与低水平公共产品供应之间的不平衡。然而,这种变化也引发了新的市场社会需求,成为发展、进步的动力。“经济、社会、治理的转型一定要适应改革开放35年后社会需求结构变化的大趋势,这样不仅能将13亿人的消费需求释放出来,而且能够解决我们今天面临的很多问题。”他说。

“中国有‘黄金’,靠什么挖掘?改革!”迟福林说。

>>谈阻力

利益链成改革最大阻力

回顾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既是实践先锋又是智囊代表的迟福林用“背水一战”来形容改革的迫切性。经过十年动乱的中国,国民经济已处于崩溃的边缘,改革因此拥有良好的共识基础。

“今天,改革遇到的最大阻力是利益链。利益链不打破,改革无法推动。”他说。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但由于改革滞后,部门利益、行业利益、地方利益,以及官员利益和自身权利扭合在一起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形成体制机制性腐败的重要根源之一,也成为民众不满的一个焦点。

“打破利益这个链条对改革的束缚,成为我们今天改革和35年前改革最大的不同。”迟福林说。

本版均据新华社

□述评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党的十八大为我国政治发展道路与政治体制改革描绘蓝图: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一年来,从加强立法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从人民有序参与国家事务的手段不断丰富,到全体公民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

十八大报告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郑重承诺。

一年来,集中纠正冤案,广受群众认可。浙江张氏叔侄强奸案、河南李怀亮涉嫌故意杀人案、萧山出租车劫杀案的纠正,成为各地法院加强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真实写照。

一年来,依法惩治贪官污吏,深得党心民心。薄熙来案、刘志军案公开审判,刘铁男、李达球、倪发科等相继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彰显了党中央加大惩治贪腐的力度与决心。

一年来,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回应群众新期待。公安部出台公安民警决不允许面对群众危难不勇为,决不允许酗酒滋事,决不允许进夜总会娱乐的“三项纪律”。司法部召开会议,要求依法公正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为当事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援助服务……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说,司法的特点,是公正理性的审理,独立客观的裁判。面对“扎堆”出现的热点案件,利用法院官方微博及时发布庭审信息、针对群众关切加强解疑释惑、裁判文书网上公开,通过加大公开透明的力度,确保判决的公正,树立起法律的权威和司法机关的公信力。

[责任编辑:wanggq] 标签:公平正义 改革发展 迟福林 
打印转发
 

相关专题:十八届三中全会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