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高等教育=风险投资?

2013年11月16日 08:23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樊宇

人参与条评论

这个夏天,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典礼上致辞时,告诫毕业生在迫不及待翻开人生的新篇章时,别忘了常跟父母联系,别忘了是谁辛苦工作负担自己的大学学费。他说,自己一位供三个孩子上普林斯顿大学的同事跟他形容说,这种“烧钱”的感觉,就好比每年买一辆凯迪亚克,然后把它推下悬崖。

大学越来越贵,就业越来越难。教育和就业,投资和收益,这两对原本属于不同领域的词汇,正具有越来越多的相似性。大学生就业难并不等于读书无用。在美国,拥有大学文凭的人的失业率要明显低于其他群体。但在经历经济衰退,劳动力市场依然不景气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梦明显多了几分沉重。

是早早树立就业理想,一门心思往里钻;还是广泛涉猎后再找到学业和就业的契合点?在美国这样一个教育大国,每年都有成百上千万毕业生进入就业大军的队伍,但走出校门后如何从毕业顺利向就业过渡,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教授彼得·卡普利近日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指出,大学学得过“窄”并不是件好事。他认为,受就业风向标影响,很多学生都倾向于选择就业前景较好的热门或者实际的专业,但这样做往往会适得其反。

卡普利鞭挞了美国国内越来越明显的教育“实用主义”倾向。当大学教育甚至可以跟风险投资相提并论的时候,家长们引导孩子勾勒未来蓝图时,也不得不考虑如何使产出最大化。父母就像是风险投资者,要想好为孩子投入最终可能的产出路径,并从中选择一条可能性最大的。

于是,“务实”变成了最具普遍性的忠告,而梦想开始变得奢侈。于是,家长想方设法给孩子挑选热门专业,医学、财经、电气工程、通信和计算机被热捧,而文史类、社科类的专业则被打入冷宫。另一方面,为了迎合学生,有些精明的高校也推出了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比如医药销售等。

卡普利认为,这样的战略本身是有很大风险的。每个行业都有荣枯周期,经济环境也在不停改变,就业市场变化万千,加上科技日新月异,很难提前展望某一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如果带着非常强的就业目的去学习,“今天”的职位并不一定是“明天”的工作,万一押错了“宝”再想要改变难度就更大。更何况,在当今这样一个资讯迅速传播的时代,想法容易扎堆,原本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因为同质化人才过剩,找起工作来也确非易事。

卡普利提出,目的性太强有时比“漫无目的”更容易禁锢自身发展,专业重点“跑偏”比没有专业重点在今后的就业中更可能败下阵来。

美国乔治敦大学学者做过统计,近几年的大学毕业生中,IT专业毕业生的失业率是戏剧专业学生的两倍,很多学经济、金融出身的人最终投身科技企业。如果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问题,最终失败的就是自己。

卡普利建议学生们在可能的情况下,把自己的职业规划稍稍推迟,以便有更多的时间把学习的课程和自己的职业兴趣进行匹配。

太过务实,或太过天真,都不应该是对自己负责的年轻人应有的态度。欲速则不达,或许也是书写人生和风险投资的一大相同之处吧。

[责任编辑:libing] 标签:高等教育 务实 文史类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频道推荐

实时热点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