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降药价,建议让低价药重回市场

2013年11月18日 06:09
来源:新快报 作者:黄海昀

人参与条评论

■新快报记者黄海昀

医改篇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业界表示:

病有所医一直是老百姓最为关注的焦点,而“以药养医”一直被视为老百姓看病贵的根源。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并明确提出取消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建立科学补偿机制,就是为了进一步解决看病贵的问题,让老百姓看病省钱更舒心。

关键词深化改革

内容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

●取消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建立科学补偿机制。

●允许医师多点执业,允许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现状

九成受访者认为看病贵

据《羊城晚报》报道,10月28日零点调查集团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启动覆盖城乡的医改已有4年,超9成被访者认为看病费用仍居高不下,87.4%的人表示看病更贵了。

调查显示,81.3%的公众表示目前看病难。问及原因,“看病难”集中在三方面:排队时间长、挂专家号难、看病流程繁杂。网上的号约不到(48.4%)与预约电话难打通(33.2%),导致老百姓看病仍然得去现场排队挂号(73.7%的人采用现场挂号)。医院看病流程未得到简化,病人未得到分流,动辄排队两三个小时,楼上楼下跑断腿,看病不难仍是水中月镜中花。

调查显示:95.6%的人认为目前看病较贵,其中有46.6%表示非常贵。即使与四年前新医改启动之前相比,仅3.5%的受访者认为看病便宜了,87.4%的人表示看病更贵了。

即使有医保,依然难以缓解看病贵的问题。在参保的市民中,5成以上的人认为自己所需承担的医保缴纳(56.8%)和医保报销起付标准(54.3%)偏高,且认为总体上医保报销比例偏低的,亦有62.7%。

声音

广药集团董事长李楚源:

让低价药重回市场对降药价作用更大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这让中药企业看到希望。中医药是国粹,但由于种种原因,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一宝贵财富却一直未能充分发挥其“简便易廉”作用,国粹的光辉被埋没了。

李楚源表示,中药企业长期面临这样一种尴尬:一边是近年来作为中药原材料的农产品不断涨价,一边是以政府定价药品不断降价,这就使中药企业利润空间不断缩小甚至亏本,导致一些低价药无法继续生产而退市。如果此次全会精神,“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理顺中药原料及定价的价格机制,让企业有空间维持低价药的生产,这种对降药价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李楚源说:“取消以药补医,取消药品加成,这对老百姓看病降药价肯定会有一定的好处,但是,这需要同时做好配套政策。低价药重回市场解决老伯姓买药贵作用更大,5元日费用低价药效果不亚于50元日费用药品的疗效!”

李楚源特别建议,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设中药管理局。目前实际上是用西医药的方法来管中医药,也给中医药带来许多困惑。

广东省卫计委副主任廖新波:

取消以药补医是系统工程

昨日,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廖新波在自己新 浪博客上发表文章表示,取消以药补医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系统设计,协调推进。

廖新波表示,取消以药补医,各地近年也在进行,但是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就目前来说,取消以药补医,实行药品零加成的基本上是县级及以下医院,而这些医院的院长们却更加发愁,因为他们的医院出现政策性亏损了。就广东省而言,药品收入约占三甲医院总收入的40%,三甲以下的医院占到了50%,而药品加成又占到这部分中的15%。况且这15%的药品加成往往被认为是医院的命根子,所以,在取消15%的药品加成之后,政府就得通过其他办法来弥补这一块。

廖新波认为,取消以药补医不单单补偿机制一方面,还包括其他方面,比如提高医生的积极性,所以《决定》中所提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以及人事薪酬制度也是重要的。

廖新波举例说,从日前福布斯发布了《2013年中国富豪榜》,前400位富豪中涉及医药或主营为医药的大佬就有42位医药富豪榜上提名。由此可见,药品价格虚高为医药集团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也积累了不少令医生医疗行为扭曲的负能量。

因此,要真正取消以药补医,就必须理顺医药价格,将药品价格制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既要保证药品的安全与质量,也要保障国药的研发与创新;既要保持流通顺畅,也要杜绝贿赂泛滥。

总而言之,理顺药品价格就是药品定价的目标要集中在出厂价与流通价的合理性和法律对销售过程中非理性销售严格的控制。

分享到:

[责任编辑:hanlj] 标签:药补 药养 看病贵 
打印转发
 

相关专题:十八届三中全会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频道推荐

实时热点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