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诺奖得主席勒:泡沫产生是嫉妒他人成功 是赌徒的兴奋

2013年11月20日 21:38
来源:英大金融 作者:罗伯特•席勒

人参与条评论

在2006年史上最大全球房地产泡沫破灭、2007年世界股市大泡沫结束之后,或许有人认为全球已经进入了后泡沫时代,但关于泡沫的讨论仍没有淡出视野。

什么才是壮观的泡沫?《牛津英语词典》对泡沫的定义是“任何易碎、虚幻、空洞、无价值的东西;骗人的把戏。自17世纪以来常用于欺骗性的商业或金融计划。”问题在于,“把戏”和“项目”之类的词表明泡沫是有意为之之物,而不是不听从任何人指挥的普遍的社会现象。

也许“泡沫”一词有滥用之嫌。

尤金•法玛(Eugene F. Fama)显然这样认为。作为“有效市场假说”最重要的支持者,法玛否认泡沫的存在。在2010年接受《纽约客》采访时,法玛表示:“我甚至不知道泡沫是什么意思。这些词倒是很流行。我不认为它们有什么意义。”

我尝试给泡沫下一个更好的定义——“投机泡沫”是“这样一种情况:关于价格上涨的新闻刺激了投资者热情,投资者热情通过心理感染传播,并在此过程中放大可以证明价格上涨合理性的故事。”这吸引了“越来越庞大的投资者群体,他们尽管怀疑投资的真实价值,但也被吸引入局,部分是因为他们嫉妒他人的成功,部分是因为赌徒的兴奋。”

这似乎是泡沫最核心的意思,也是最常用的用法。这个定义的深层含义是“聪明钱”为何极难通过赌博反向下注从泡沫中赚钱:心理传染催生了论证价格上涨合理性的观念,因此参与泡沫可谓貌似理性,但其实是非理性的。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泡沫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社会心理学现象,因此天生难以控制。自金融危机以来的监管行动或许能抑制未来泡沫,但公众对泡沫的恐慌也可能加强心理传染,助长更加自我实现的预言。

泡沫的一个问题是,它创造了一幅扩张的肥皂泡心理情景,这个肥皂泡注定会突然不可逆转地破灭,但投机泡沫并没有那么容易结束,它们可能先因为故事的改变而收缩一定幅度,然后再度膨胀。

更准确的做法是将这些发作称为投机传染病。与流感的教训类似,如果关于经济的新故事出现,且故事性足够强以至于投资者被新思维传染的话,一个新的投机泡沫随时出现。

从空间维度来说,每个国家的故事各不相同,因为各国有各自的,与其他国家并不总是相同。从时间范畴判断,投机泡沫不会像短篇故事、小说或戏剧那样结束,也不存在将所有线索同时推向结局的令人难忘的剧终场景。在真实世界中,我们永远不知道故事什么时候结束。

[责任编辑:aiwei]
打印转发
 

相关专题: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频道推荐

实时热点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