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艾宝俊副市长就自贸区建设接受媒体联合采访

2013年12月03日 00:54
来源:21网

人参与条评论

\

(资料图:现任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艾宝俊)

以下由上海浦东国际金融学会整理发布:

东方早报:谢谢发言人。我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央行的细则,之前说三中全会之后会出台,什么时候正式公布?第一步放开的程度会怎样?参与试点的企业大概是什么范围?第二个问题,民营银行也会在自由贸易试验区里积极引入,我想问一下这方面的进展?第三个问题,关于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的土地转性大概做到什么程度?哪些区域的功能会发生变化?谢谢。

艾宝俊:谢谢你的问题。大家知道,金融的改革主要是四个方面: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金融不像实物管理,非常复杂。它的实施细则从操作层面上非常不容易。因为从防范风险的角度,对于风险的监控需要大量流程程序方面的设计,这方面的设计需要验证,需要一些基础数据的配合。我刚才简单说了,现在正在做基础工作和程序设计方面以及监管体系方面的工作。等这方面工作测试出来以后,也就到了可以公布的时候。

第二个问题关于民营银行。民营银行不仅仅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对金融领域进一步完善规则,希望各类所有制企业能够积极参与这些领域里面的投资。我们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角度欢迎各类所有制企业到自由贸易试验区来注册、开展这方面的业务。

第三个问题,关于土地和进一步调整业态的空间问题。现在自贸试验区范围内目前大约70%左右是工业用地,有30%的空间发展服务业。下一轮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创新研究土地利用高效模式,在确保生态环境友好的前提下,利用好空间。

从试验区内四个区域结构来看,有些区域的空间还非常大。下一步规划上会做调整,规划出来以后,根据需要再认真研究、评估。

凤凰卫视:谢谢发言人。我想问一下艾市长,您刚才也分享了这两个月以来新注册企业的数据。我们想知道最大的资本、最小资本的个别情况,以及管委会对企业的监管制度上的革新?

艾宝俊:这个问题比较具体,请戴海波同志来回答。

戴海波(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截至11月22号,目前注册资金最大的是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注册资金是50亿,最小的是3万人民币,是一家内资企业。但是总体上企业的注册资金量还是比较大的,内资企业平均的注册资金要接近2500万人民币,外资企业的平均注册资金要接近1500万美元,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注册企业总体的质量还是比较好。

英国金融时报:非常感谢给我们集体采访的机会。我的问题是,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之前,境内外投资者都非常期待它的建立,挂牌了以后,简单的说他们有点失望。您对这个期望的起落,有什么看法?谢谢。

艾宝俊:国务院公布实施方案以来,我们看到国内外的新闻媒体和专家学者对方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也给予了很高的期待。从目前实施情况看,我们基本上是按照方案在稳定推进,各项工作进展非常顺利,有些方面超过预期。我只能说从企业市场主体的角度,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

就我个人而言,接待了很多国际上的500强大公司的CEO,包括一些国际业务的总裁,比如高盛的CEO,都亲自进行交流。大公司有一个特点,他们决策是要很多研究和战略部门经过认真研究、分析,找出业务发展有利的着力点,最后才能下决定。另外从市场主体看,我们目前正在核名的公司有近6000家,所以在短短的35个工作日之内,市场主体如此活跃,目前从我的感觉,没有看出市场主体有失望的意思。只能说市场主体希望有些细则能够更快出台。

俄通塔斯社:不久前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建立了一个能源交易平台,据说是一个石油国际交易平台,具体交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除了石油国际交易之外,还有没有其他跟能源有关的交易,比如石油液化天然气交易或者其他能源的国际交易?

艾宝俊:中国期货交易所在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了一个石油期货交易平台,大家同时可能也注意到,昨天我们碳排放交易所也已成立。从能源到碳排放交易,整个市场交易体系很早以前就是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特别是金融中心建设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我觉得在条件合适的时候还会陆续推出新的交易品种。

你刚才提到的石油液化天然气的交易,这个已经有交易。当然这个交易市场体系包括交割体系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请问艾市长,2013版的负面清单出炉的时候也引起广泛关注,觉得这个清单是不是出得有些仓促,范围有些广。不知道2014年新的负面清单进展情况怎么样?现在还面临哪些问题?谢谢。

艾宝俊:正像你所说的,因为自贸试验区很重要的一项制度创新,就是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的模式,所以负面清单对投资管理体制的改革,对政府职能的转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各方面非常关注。应该说,这一轮的负面清单在做的过程当中,我觉得我们更多的是考虑哪些能够明确,哪些交给市场主体,使市场主体有更加独立的自主决策权。另外一方面,政府要知道哪些东西交给市场主体去运营,更多是从制度创新的角度考虑比较多。

在清单的结构上,我们也力求这个清单能够使市场主体有更大的空间,所以这个清单的设计是到小类,我国的国民经济分类是20个门类,去掉社会组织和国际组织两个门类,国民经济还有18大门类,门类有89个大类,有419个中类,有1069个小类,我们把负面清单限制到小类,就有很大的开放空间。所以我们经过各方面的专家、各个部门的支持,集中了很大的力量,做出2013版负面清单,在1069个小类的分类的基础上做了190项的管理措施,应该说开放度还是非常大的。大家如果对国民经济的类别结构了解得清楚,对比一下就会知道,它会释放出更大的空间。但是我们仍然叫做2013版,意味着我们会有2014版,很可能以后还会有2015或者2016版。

关于2014版,我们正在征求各方的意见,特别是市场主体、行业协会等各个方面的意见。我们觉得这个清单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比如说目前是按照自己的国民经济分类,下一步也可以考虑按照国际上的分类,完善分类方法。管理措施方面,还有进一步清晰优化的可能和空间。还有管理措施,我认为还有进一步缩短的可能。当然这些方面需要做大量细致认真的工作,跟政府职能转变,以及过程监管的整个措施结合起来,来完善这张清单。

香港有线电视:刚才也提到,有一些实质的政策开放,特别是金融领域还要等一些制度上的设计。除了这些制度以外,现在市场是否已经成熟去进一步开放?外围的货币宽松环境会不会也会影响开放的进程?谢谢。

艾宝俊:到目前为止,我觉得技术的安排是最主要的。因为我们的开放是在有效防范风险的情况下来开放。风险主要是我们操作的流程、操作的方法,包括帐户管理的监管方式。因为我们原来都没有这样的基础,现在的基础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前几天我到一个银行去看了一下风险监控体系的设计,花了一些时间才搞明白这套体系。所以从操作来说,的确是非常复杂的。这是我们测试以后决定它是否能够推出来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美国之音:刚才您提到门户网站每天有180万访问量,作为一项改革创新,我们想知道有没有打算在推特、Facebook、Google上推出你们的网站?之前曾有过一些报道,自由贸易试验区里这些平台是不是可以访问?谢谢。

艾宝俊:自由贸易试验区最主要的是制度创新,制度创新里面最重要的是投资体制的创新。外资进入国内,过去我们有很多的审批机制,所以非常不方便,由于审批机制的存在,政府职能很大一部分是照审批的方式来进行的,通过机制的调整,这张负面清单把外资进入的透明度提高了,就取消了政府很多审批。这是第一个最大的职能,即制度创新。第二个方面就是贸易监管体制的创新。贸易监管体制创新涉及到监管方式、监管流程、海关和检验检疫的合作等等,怎样提升物流通关效率,这里面有很多制度的创新,比如说状态监管。第三个方面就是金融改革。三大改革对于我们的运行机制体制都有很大的变化和冲击,不仅有技术上,还有我们管理上,坦率地说我们管理的职能、政府的职能怎么适应这种资本项下开放,利率市场化,包括人民币跨境使用等等,这些还有很多法规的调整、修整,以及服务业的开放,这些领域里面的确吸引了很多人。此外,包括它跟全球的贸易投资体制的重构,如BIT、TPP以及TTIP谈判之间的关系。

这些内容,吸引了不仅仅是市场主体,包括学者、大学生、各类人士,所以每天这个网站访问的人很多,都想通过这个网站更多地了解这方面的信息。我觉得了解这方面的信息有很多渠道,网站当然是一方面。我们开园的几天,每天来的人也非常多。我们通过各种各样交流的方式,使大家进一步的了解。因为改革的内容实在太多,坦率地说网站上的数据是一个静态的。有很多东西要通过不断的交流、不断的互动,可能了解更深刻。就像在座的记者,我们这样充分的互动和交流,才能够使有些问题不断去理解。

你的问题其实涉及到服务业开放。我们服务业开放措施已经公布了,是23项措施,有12项措施已经开始实施了。这23项全部都公布了,有7项细则已经拟定好,还有国务院层面的法规调整的过程,我估计时间也不会很长。今后还要逐步开放新的领域,包括你关心的电信网络领域。

徐威:我补充一下,自由贸易试验区内互联网将依法管理,没有特殊。有关消息,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网站上公布过,我们市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也发布了。

新加坡联合早报:上海自由贸易区挂牌之后,外界对于自由贸易试验区内金融制度的改革有很大的期待。新加坡星展银行已经作为第一批外资银行入驻了自由贸易试验区。能否介绍一下,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审批制度的缩减过程中,对于外资银行的审批入驻,大概需要多久的时间?大华银行、还有华侨银行应该也已经提出了申请,进展如何?另外,今后金融领域的细则,是由中央来领导还是由管委会(地方)上主导?谢谢。

艾宝俊:自贸试验区职能转变在管理方式、过程监管方面,有些借鉴了新加坡的管理方式。包括你刚才说的创意产业、文化产业等等,我们非常欢迎新加坡的市场主体到区里来发展,我们会全力以赴服务好他们。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想相关开放措施都推出来,就是一个好消息。还有一个好消息,就是在这里面的外资银行原来的审批方式,可能会有一些进一步放松或者说进一步支持他们进入园区的措施。在一个区域里面设立办事处多长时间,进行多长时间的业务以后才可以进行人民币的业务,会有不断的措施改进。

关于实施细则,金融细则不是管委会能够制定,一定是以中央银行为主。具体也要靠金融机构来运营,政策对所有的金融机构应该是一致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积极配合,把具体措施有效落地。

戴海波:我补充一下,大华银行已经获批。

东方网:我这个问题是关于海关监管的。我们知道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已经近2个月了,对于海关监管提出的“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自由”,大家都不陌生,能不能详细解释一下?还有目前执行的进度。谢谢。

金国军(上海市口岸服务办公室副主任):我在这里再重复一下国务院的要求,推进实施一线放开,坚决实施二线安全高效管住,进一步强化监管协作。一线主要讲的是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境外之间的货物进出口监管,这是一线的概念。二线的概念是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境内之间的货物进出监管。海关和其他监管部门,试点采取先入区再申报的通关模式。同时还在同步研究简化进出境备案的手续,对整体的一线货物实施低风险的快速放行措施,这是这句话里面核心的含义。

区域内的货物流转手续进一步简化,最核心的表现是自由贸易试验区企业内部货物流转采用分送集报、便捷流转等方式,下一步可能根据国家海关总署的要求,还会推出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之间的跨区域的货物便捷流转。第三,主要是通过智能化的卡口管理和信息联网,形成完整有效、风险可控的海关监管这样一个制度体系。

香港中外新闻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被外界誉为中国内地的小香港。请问到目前为止香港进驻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企业或者机构涉足那些领域,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对香港的相关领域是否会有冲击?谢谢。

戴海波:现在新入驻的外资企业一共是受理了67户,其中在负面清单以外的是55户,负面清单以内的是12户,香港的投资是按照外资来管理。这67户里面有多少是香港的企业,我手头暂时没有这个数据。但是从存量里面来看,香港来的企业应该是很大的投资,所以自由贸易区的设立,对香港的企业来讲,应该说是一个补充。原来香港就是我们最大的投资来源,这样可能会给香港的企业有更多的机遇。从这一点来讲,对香港的企业是非常利好的消息。

第二个问题,这次中央政府在上海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它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并不是针对某一个地区,而是立足我们国家进一步的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政府的管理模式创新,从这个角度对上海自贸试验区有很多先行先试的任务。这个方向就是和国际的投资和贸易新的规则体系相衔接,能够进一步促使我们主动开放,积极开放,探索在更高开放水平下管理经济的一些新途径、新经验。我觉得这个是我们最主要的目的和目标。

另外,我觉得香港和上海实际上在不同的区域当中,承担着不同的功能。从九十年代起,中央就赋予上海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带动整个长江流域,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的使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特别对于长三角地区、对于华东地区、对于长江流域,它的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会进一步增强。香港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探索和香港进一步形成功能和优势上的互补,为香港企业更多地参与到大陆的发展当中提供更多的机遇。谢谢。

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我想了解关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一些具体信息,与中国其他区域相比,上海自贸试验区有哪些特点和优势?或者说哪些可以值得借鉴的?哪些还需要改进?

戴海波:上海自贸试验区不是在一个空白的基础上来建的,它的基础是原来上海的四个特殊海关监管区,这四个特殊海关监管区,最早是1990年批准的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它已经发展有20多年了,最新是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现在在这四个区域里面,存量的企业已经在12000家左右,投资来源跟上海的外资来源地基本上是一致的,香港、美国、欧洲、日本等是投资的主要来源。世界500强企业当中,有100多家企业已经在园区里投资250个项目。所以这里的基础可以说在全国111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当中可以算是领头羊和排头兵。它的贸易额现在达到了11000亿人民币,超过了全国特殊海关监管区总量的一半,工商税收去年达到了429个亿,这个数字也超过了全国所有海关特殊监管区的1/2,所以这个地方已经有相当大的存量。

2011年,外高桥保税区被伦敦金融杂志下属的机构评为全球自由贸易区的第一名,虽然我们原来叫保税区,但是从它的功能类别上,也是和全世界1200个自由贸易区相类似的。所以我们现在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一方面有本身的保税区转型升级的要求,但是我在这里要说,更重要的还是我们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一个试验田。就是要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管理模式创新上,为我们国家探索一条新路,尽快营造出一个国际化、法制化和市场化的营商环境,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国家给我们的时间是2—3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要能够有一些东西拿出来,能够更好地为全国服务。所以方案里面要求我们是用2—3年的时间,能够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具有国际水准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从这个意义来讲,我们和国际水准的自由贸易区,在它的投资和贸易的便利化,在货币的自由化、在监管的便利化方面还是有一定差距,这也是我们这次改革试点当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北京周报:我们知道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采取的是境内关外的运行模式,作为改革先行,自由贸易试验区在金融服务方面有何创新?第二个问题,在连接离岸人民币市场和在岸人民币市场方面有何举措?谢谢。

吴俊(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副主任):这个问题比较宽泛,前面艾市长讲到金融方面的时候已经介绍了相关内容。金融推进方面大家很关心的就是制度和细则,主要包括四块,就是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具体内容还是要等细则出台为准。

另一方面,包括功能性机构的设立,前面艾市长介绍情况时已经讲到了具体的数字,包括机构的设立,包括能源交易中心的平台的设立,等等。

第三块是服务业的开放。各个监管部门,特别是“三会”出台的相关意见当中,都有一些开放的、便利化的具体措施。

戴海波:我再补充一下,刚才说自贸试验区是实行“境内关外”的管理方式,这个说法不是特别确切,因为按照货物贸易来讲,我们是采取的“一线放开,二线高效安全管住,区内自由”,对于服务贸易来讲,这个一线、二线很难来界定,特别是对金融,金融不说境内和关外的管理方式,金融还有特殊的管理方式。谢谢。

上海电视台:我想问一下服务业开放方面的情况。刚才提到有12项开放措施已经可以实施,请介绍一下具体项目、具体企业,现在有没有开展实际经营一些业务?项目进展的情况怎样?谢谢。

戴海波:服务业扩大开放选取了6个领域,金融、航运、商贸、专业、社会、文化,一共是6个服务领域18个行业,采取了23项开放措施,这23项开放措施里面,里面涉及到降低对一些限制的措施,比如说投资者资质的要求,股比的限制,经营范围的限制,现在这个23项里面的12项已经可以实施了。还有11项,当中又有7项这次有一些国家的有关行政法规要停止以后才能实施。还有4项比较复杂一点,还有某些细节要制定更加详细的管理方法。现在根据我们接触下来看,有19项管理措施有望在今年年底之前都有项目入驻。这当中不能一一列举,比如说游戏游艺设备生产和销售,上海百事通和微软就成立了合资公司。

香港亚洲电视:据说现在考虑设置粤港澳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已经有类似的经验,中央政府会探索第二个、第三个地方成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吗?谢谢。

戴海波:上海自贸试验区刚挂牌成立两个月,还需要时间继续探索、总结经验。

台湾工商时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使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的合作,有更多发展前景。目前有那些具体的合作项目已经在实施,或者说已经列入在未来两岸可以在合作上进一步推动的?谢谢。

戴海波:谢谢你的问题,我们也非常关注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的建设和发展。台湾地区最早在90年代就提出了要建设亚太营运中心,在本世纪初又提出来要建立亚太自由贸易中心,台湾的自由经济示范区有一些设计的概念和理念,和我们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有相似的地方,也不完全相同,各有各的情况。和台湾相关区域建立合作,这不仅是台湾方面的建议,也是我们意愿。最近上海市有关方面也访问了台湾,走访了相关部门,双方都有意愿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和合作。现在还只是开始,还没有一个具体的商量定下来的合作项目,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有更进一步的合作。

中国日报:我有一个问题想问戴主任,自贸试验区是作为对外开放的一个品牌而存在的,我们看到,35个工作日之内,只有38家外资企业进行了注册,还没有到内资企业的零头,不知道您怎么看这个问题?这种情况会不会随着未来进一步的开放,比如说负面清单的缩短,会有所改善。谢谢。

戴海波:在11月22号批准的办完注册手续的外资公司是38家,但是已备案受理的是67家,其中55家是在负面清单之外,12家是在负面清单之内。具体手续还在办理当中。但是即使如此,可能占整个被批准的企业当中的数量也就是在3—5%的水平。

我觉得这个问题和负面清单的长短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已经要比现有的对外商投资管理大大前进了一步。我们就是190条。而且从管理方式来讲,这是前所未有的突破,是管理方式的创新。按照这样的一个管理方式,现在67家当中,55家是负面清单之外,也就是说有82%的外商投资是不需要再进行合同章程审批,就像内资一样,内资怎么管理,外资也就怎么管理,也就是国民待遇。

去年综合保税区引进的164家外资企业,如果按照现在的管理模式,90%不需要合同和章程审批。从这个意义来讲,负面清单的推出大大方便和有利于外商到自贸试验区来投资。

我看待现在比例低的最主要的原因,跟刚才艾市长的观点是一致的,由于文化、语言的原因,可能外资企业要对中国现在的自由贸易区政策的理解和解读,会需要有一个过程。我现在感觉,外资企业和中国的这些大中型企业反应节奏差不多。现在1430多企业当中,大部分还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但从我们管委会接待的角度来看,始终没有感觉被外资冷落,比如刚才艾市长提到的外资企业,我就接待过很多的世界500强的著名企业,我感觉他们比较冷静,也比较客观。特别是要经过一个比较周密的评估,就是我到这里来干什么,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很多企业如果评估下来,只是在中国内地做,并不牵涉到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一定要到自由贸易试验区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外资企业反应的节奏是正常的。我们也接待了很多来自世界500强著名的企业。像普华永道、安联保险、高盛等等,他们CEO还专门写信来,派人来,要到这里设立分支机构。

还有一个因素,他们还要等有关政策细节进一步出台,特别大家都非常关注金融政策的细则,具体怎么来操作,所以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还有为什么内资企业相对比较多呢?因为这里和区外登记注册制度改革方面,我们是先行一步,比如说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这个就大大降低了创业投资的门槛。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可能也是吸引大量内资企业到区里来注册很重要的原因。

日本共同社:请介绍一下日本企业或者金融机构目前进入自由贸易试验区具体的情况?谢谢。

戴海波:三菱东京日联、三井中国、瑞穗三家已经获得了批准,设立支行。

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机构,需要金融牌照或纳入地方金融管理的是47家,中资银行分行是9家,外资银行支行是12家,保险是2家,证券期货5家,基金7家,融资租赁9家,交易平台2家,支付服务1家。另外不需要金融牌照的,和金融相关的服务业,主要是投资公司、金融服务、资产管理,这样有285家。所以金融和金融相关的服务业,我们是有332家。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之前曾传出团购注册的事情,我想了解目前在注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企业当中,有多少比例是空壳的,纯粹是注册而没有开展实体运作的企业?

戴海波:我们不存在容忍空壳企业的概念,因为企业注册以后,按照原来的管理办法,是要进行年检,如果年检不通过的话要吊销营业执照。按照新的管理办法,由年检改为年度报告公示,年度报告公示之后会产生经营异常名录。这两个管理办法正在制定当中。所以你说的空壳公司、不运营的公司是没有生存空间的。

现在对注册的企业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在自由贸易试验区进行登记制度改革先行先试的要求,注册的时候由原来的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实行“先照后证”管理办法,另外把年检改为年度报告公示。从这个意义来讲大大降低了创业的投资门槛。

但是我刚才介绍的数据当中有一点要注意到,现在企业平均注册资金,外资企业已经要接近1500万美金,内资企业已经要接近2500万人民币。我们也仔细看了一下,实际上50万以下的注册企业是非常少的,所以现在尽管是实缴制改为认缴制,但是要在认缴的责任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所以不会有一家公司为了炒作自己的壳而去承担这么大的金融风险。

21世纪经济报道:自由贸易试验区方案里面提到跟金融中心、航运中心互动的问题,怎么联动有没有相关的设想?另外,如何打通自贸试验区和区外互动?

戴海波:自由贸易试验区一方面是承担国家的战略,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另外一方面也是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机遇。在上海“四个中心”的建设当中,自由贸易试验区承担更加重要的任务,由此可以建立和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比如说在贸易中心建设方面,自由贸易试验区可以成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重要的一个平台,方案当中对我们提出的内外贸的一体化,可以大大推进贸易的发展。另外建设大宗商品的交易平台,保税展示交易的平台,这些都可以大大促进贸易的发展,同时还有一些新型贸易,比如说离岸贸易,现在自贸区里面,方兴未艾的文化贸易、总部经济和国际贸易结算中心、离岸贸易等等,并且还有跨境的电子商务,现在我们也把它建设成为一个服务平台,另外还可以拓展全球的维修服务外包,所以是国际贸易中心建设非常重要的平台。

第二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当中,试验区可以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比如说刚才讲的,通过“一线放开、二线高效安全管住”的贸易监管方式,可以为把上海港建设成一个国际枢纽港,上海港现在已经是集装箱吞吐量世界上第一位了,它今后不仅是一个腹地型的国际航运中心,更向资源配置型的航运中心迈出一步,这样可以大大提升航运服务业的发展,我们在方案里面也非常明确,要推进航运金融、国际船舶运输、国际船舶管理等方面的业务。

在金融服务业方面,自贸试验区可以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比如说随着金融创新的政策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投资和贸易便利化的能力,将会进一步的增强。特别是在金融市场建设方面,可以建设面向国际的交易平台,比如说刚才提到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现在正在做紧张的准备,包括它的交易品种,交易的合约等等。希望在明年上半年交易平台可以开始运作。我们今后还会推出一系列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的建设,包括深化现在已经在开展的融资租赁业务、期货保税交割功能的进一步深化。

还有就是大家非常关心的,对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特别是民营的银行,都会有所突破。这都是以陆家嘴为主的国际金融中心非常重要的补充,甚至在某些方面是一个突破。

从这些方面来看,自由贸易试验区功能的拓展,将为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提供它的平台载体和突破口的作用。谢谢。

20、记者:我问一个关于负面清单的问题,自由贸易试验区会不会对内资企业的负面清单管理有一个先行先试?另外,备案管理现在只有上海有负面清单,在其他的省市设立分支机构的话,备案管理会不会受到限制,就是说备案管理的法律效率怎么明确?

戴海波:我们现在对开放的理解不应该理解只是对外,对内也是一样的。所以在这方面更多在国民待遇方面要形成一致的做法。主要的方向是要为民营资本的进入创造更好的条件。但是不会是用负面清单的模式,负面清单是面对外资的,所以对内来讲主要是各类市场主体能够向着一个更加公平的准入、竞争的方向去努力。这个是我们对内、对外开放的一个理解。

现在还有超国民待遇的现象,有个别的是外资有超国民待遇的地方,这个也要按内外资一致的原则调整,总的对各类市场主体有一个公平的准入、公平的竞争营商环境的塑造。谢谢。

香港南华早报:我们知道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自由贸易试验区配套规定还在修订、制定当中,能不能请您介绍一下,下一步的重点和亮点。

戴海波:这次自贸试验区的建设非常重视法律保障,在国家层面,我们的改革内容涉及到某一些做法,可能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有一些不符的地方,为了支持在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先行探索,人大常委会通过授权对三部涉及到外商行政审批的法律当中一些条款,在自贸试验区暂停实施三年,现在还有16部法规,4部国务院规范性文件,目前也正在走程序,部分条款也要在自贸试验区暂停实施三年。暂停实施三年以后,如果我们的改革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就要推动相关法律完善。

在这个基础上,现在有12个部委已经或即将出台支持性意见,其中很多都是有关制度性保障方面,怎么样推进制度创新。上海市已经出台了一个市政府的规章,就是我们的自贸试验区的《管理办法》,另外有若干个规范性的文件,有关外资和对外投资有4个备案管理办法,另外还有1个负面清单,都是以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的方式来发布。

下一步地方层面来讲,我们希望能够尽快的通过地方立法,出台一个自贸试验区的条例,这也是国务院批准总体方案里的一个要求。通过地方立法需要有一定的程序和时间,所以地方立法希望在市政府规章《管理办法》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重点可能在两个方面要用立法的方式做出规范性的表述。

一是在管理的体制方面,我们在试验区是用市政府的派出机构——管委会的方式来行使政府的职能。二是用立法的方式把制度创新固化下来,作为我们一个管理和今后执法的依据。这个工作已经启动,希望能够在明年上半年完成。因为这个是要由市人大常委会来制定的,我们也和市人大常委会在这件事情上也达成了共识,希望能够在明年上半年看到一定的成果。

中新社:自由贸易试验区涉及到很多审批制的改革和审批权的下放,在推进过程中有没有受到一些阻力?

戴海波:总体上我们推进过程当中得到了各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得到了中央各部委的大力支持。比如说在投资管理制度改革方面,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把很多的管理权限都直接授权给了上海,国家工商总局专门为上海的登记制度改革还出台了支持性的意见,所以总体上各方面都非常支持。但是也不排除可能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的协商,凡是有更合适的做法,我们就采纳。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我想问一个稍微宏观一点的问题,您感觉到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2个月以来,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有没有具体的案例给我们介绍一下。

戴海波:我的感受是每天都在变化。具体来说,第一是社会创业投资的热情进一步的激发,刚才这些数据都可以表明。第二是在政府管理的方式上,特别在投资管理这个环节,因为2个月我们主要是在投资管理的环节上做出了重大变化。原来对外商投资全部都要审批,现在改为负面清单管理方式,我们对外的投资原来也全部要审批,现在也改为备案管理的方式,登记注册原来有很多的规定,门槛很高,现在把这个办法全部改掉,从这个政府管理方式上的变化来看,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包括我们对贸易监管制度方面的改革,实际上结果就是首先我认为激发了这个社会的活力,或者说增强了这个社会的活力,大家的积极性一下子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另外从某种意义上,对生产力的解放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所以如果从逻辑关系上来看,政府的管理模式创新,带来的结果是社会活力的增强,生产力的解放。比如说有那么多人到自由贸易试验区来投资创业,现在核名的是6000家,他来核名意味着就是要来创业,最后目的是办一个公司。现在在过程当中,已经批准的到11月22日有1434家,现在平均大概每天100多家,到现在预计超过1500家了。

创业的活力是大大提升了,他觉得有这个机会可以来实现一下自己的梦想。这样一种情结、一种创业的热情很像浦东开发开放的初期。近期有很多当初参与浦东开发开放的老同志到自贸试验区来考察,他们看到这样的场景非常的激动,因为这是一种活力的产生。第二已经在解放生产力方面有了初步的体现,比如说贸易监管制度的改革,原来我们叫进境备案,手续要填报几十项,对区内的企业来讲叫“不是报关的报关”,如果再要出区就是两次报关。这样的做法对于企业来讲增加了成本,而且很多功能性的业务就很难开展。

上海作为全球吞吐量最大的港口,现在的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连续三年是全球第一。但是国际中转的货物只有10%不到。而这个数据在其他大的港口,比如说新加坡、香港,都要50%以上。这样的一个港口功能的不同,实质上对我们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制约作用。在一线如果能够更加放开,让到岸的货物能够非常方便地进入到区内,这个就对未来的国际中转的功能大有帮助,会大大提升发展这样一种产业的可能性。所以这次试点企业反映,节约成本了,先入区后报关,至少节约两到三天,节约成本10%。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大大解放了企业的生产力,降低了成本,提升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可能。

所以我觉得最大的变化就体现在由于我们管理模式的创新,政府职能的转变,激发了社会的活力,解放生产力,为进一步提升产业的能级提供了可能。

上海日报:刚刚提到未来可能还会调整16部法律法规,4部国务院文件,能具体介绍一下哪些法规和文件,涉及哪些领域?还有一个问题关于金融监管,材料中也提到分帐核算的方法还有建立数据库,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哪些措施来控制金融开放的风险。谢谢。

戴海波:第一个问题,国务院16部行政法规还有4部规范性文件,主要涉及到两方面,一是对外商的行政审批,二是服务业的扩大开放,因为有一些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内容,有国务院相关的法规和规范性的文件。比如说游艺游戏机设备的生产和销售,对外商是禁止的。这个文件就是2000年的时候有一个国务院的规范性文件,另外对特定领域的增值电信服务,也有限制。

吴俊:第二个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具体的风险管理的措施。金融制度的出台,除了总体方案还包括细则,最终还要落到具体的金融机构来操作,所以金融机构本身要建立一些系统,这是前提。现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本身也在搭建相关的数据平台,这个数据平台实际上涉及方方面面,不单单是金融,当然在系统的使用者里,金融是主要部分。作为监管部门还有一些相应的监测系统,这些系统的建设本身是需要花一定的时间,需要统筹考虑、谨慎评估。

二是分帐管理,这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最终是以出台的意见为准。从设计上来讲,这次自由贸易试验区本身是4个区域28平方公里;从货物的角度来讲,确实有一个物理的概念。但是金融作为资金方面和货物是不一样的,资金流动更多是通过帐户来体现。最终怎样还是要等待细则的出台。

新加坡海峡时报: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提高内需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想问一下自贸试验区对普通消费者有间接或者直接的影响,例如在自由贸易试验区里面设立某种电子平台,让消费者购买,从自贸试验区进口的一些商品。

戴海波:电商方面,现在境内的消费者要购买境外的产品,进口环节非常复杂,而且税率也很高,要按照贸易进口的税率来进口。另外现在国内的电商也很发达,境外的消费者要购买出口也比较复杂,所以在国家发改委和海关总署的支持下,现在中国有几个地方进行试点,我们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就建立了一个“跨境通”的平台,现在主要是先开始进口的,我们国内消费者买国外的商品的试点。

这个“跨境通”是一个平台的平台,为所有的电商服务的平台,主要是解决进口环节的问题。主要是两种方式,一个是在境外的网站上买了商品以后直邮中国。第二种就是我们的电商根据消费者的大的需求,统一进一批货,到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仓库,然后分销给消费者,有一定的团购的性质。

两种方式都可以在网上,大约已经有几百个品种。

还有就是我们在方案里面作为试点的,在特定区域建立保税展示交易平台,我们区内已经有不少保税展示交易平台,接下来可以在外高桥毗邻的地区,在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的周边,未来还可能包括浦东临港的部分地区,都会建立特定区域的保税展示交易中心。里面就是保税展示、完税的交易。里面提供的优质服务和方便的,或者说有一些更加便捷的货源渠道,对一般的消费者也可以享受到很多的实惠。

我们的自贸试验区会在促进进口贸易方面,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高质量、高水平的消费品也会加大进口量,所以从间接的意义上来讲,可能会由于贸易的扩展,也会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法国新闻社:首先确认一个数字,之前各位提到的12家外资银行已经进入到区内了,12家外资银行是不是包含在新设立的38家外企当中的。还有关于这12家外资银行已经开始业务,以及他们现在能做的业务,跟不能做的业务,这当中有没有一个分界点?谢谢。

戴海波:我讲的38家外资企业指新设的外资企业,银行是建立分支机构,所以不在38家新设的外资企业当中。

吴俊:外资开设的都是支行,目前具体的业务还要等待细则。所以目前所设立的分支机构和总行的业务应该是一样的。但是如果新的操作细则出台以后,我相信会有一些变化。

徐威:各位记者,本次集体采访已经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各位记者都很辛苦,感谢大家参加本次活动。今天的集体采访到此结束。谢谢!

[责任编辑:zhangzh] 标签:星展银行 特殊监管区域 TTIP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频道推荐

实时热点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