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国企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到“两权”分离
【第一轮国企改革:1978—1993】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到“两权”分离
改革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经历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经济从多元所有制经济到单一国有制经济,国营企业走向主导或主体甚至垄断地位,这导致其他经济成分的企业逐渐萎缩,中国经济基本陷入了万马齐口音的令人窒息的艰难困境。
为扭转这种局面,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系列重要论述,打开了长期禁锢人们头脑的思想禁区。人们开始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观点,对经济体制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重新思考,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也被重新提上了议事日程。
改革路径:扩大企业自主权到“两权”分离
197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选择了不同行业具有代表性的6家地方国营工业企业率先进行了“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四川省的“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成为国有企业改革乃至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步的标志。
1979年4月5日,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为了在全国范围内搞好国营企业改革试点,明确提出要扩大企业自主权。1979年7月13日,国务院颁发了有名的第一个“扩权十条”,它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企业改革的第一批文件。
1980年,中国出现了严重的财政赤字,在这种历史背景下,1981年4月,在国务院召开的工业交通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建立和实行工业经济责任制的要求。经济责任制是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为目的,实行责、权、利紧密结合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
1983年开始进行利改税的第一步,即实行税利并存的制度。在企业实现利润中,先征收一定比例的所得税和地方税,然后对税后利润采取多种形式在国家和企业之间进行合理分配。
1984年10月1日起,试行第二步利改税。第二步利改税的主要内容,是将国有企业原来上缴国家财政的税利,改为向国家交税,即由原来税利并存改为完全交税。
1984-1993年国有企业进行了以“两权”分离为特征的改革。这项改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对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实行承包责任制;2.对国有小型工业企业实行租赁经营责任制。另外,对少数有条件的大中型工业企业还实行了股份制试点。
1993年,国家明确对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企业自主经营的体制。这意味着在政企分开之外,首次提出了政资分开的概念。
突破点:首次提出了政资分开
从国营企业垄断经济走向企业自主经营制度;到国有企业上缴国家的财政税利改为向国家交税;再到国有企业的政资“两权”分离。
改革成果:国家同企业分配关系找到一条比较有效的途径
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实行利改税的结果表明:在解决国家同企业的分配关系上找到了一条比较有效的途径。利改税以后,税率固定,企业同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固定下来,从法律上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和均衡入库,保证了国家得大头,企业得中头,个人得小头,既能使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又能够使企业心中有数,企业留利也可在增产增收中稳定增长。这极大增加了企业积极挖掘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动力和压力,加强了税收的监督作用和促进企业搞好经济核算。
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增强了企业活力,使承包企业的经济效益一般均好于未实行承包的企业。大大缓解了由实行利改税带来的问题,同时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又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