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长征背后的桑植“守望女”


来源:新京报

100年前,贺龙元帅刀劈盐税局,在这座桥头成立桑植讨袁民军。81年前,贺龙与任弼时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从桑植启程,踏上了长征路,桑植县有1.3万人参加了红军。这1万多人背后有成千上万个家庭,不少桑植女人因此与丈夫、儿子生死离别。

9月15日,湖南桑植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金色的底座四周,刻满了牺牲红军将士的名字。新京报记者 赵实 摄

距湖南张家界桑植县城13公里的洪家关村,有一座横跨河流的木梁的风雨桥,连接着村子与县城之间的路。

100年前,贺龙元帅刀劈盐税局,在这座桥头成立桑植讨袁民军。81年前,贺龙与任弼时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从桑植启程,踏上了长征路,桑植县有1.3万人参加了红军。这1万多人背后有成千上万个家庭,不少桑植女人因此与丈夫、儿子生死离别。

桑植女人与长征的故事,在当地家喻户晓。红军后代贺学舜,为铭记桑植女人为长征、为红军的付出,多年来,走访全县,手写了厚厚的书稿。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晓明曾写信给贺学舜老人,她建议,这一段段凝结成书的感人故事,应有一个名字——红色守望。

贺学舜的奶奶是幸运的,她用27年的时间等来了与丈夫的重逢,但当年参加红军离开家乡的万余名桑植战士们,在解放后活着回到家乡的,不到20人。那些桑植女人们,仍然在延续着她们的守望。

72名贺家媳妇守望到最后

桑植是红二方面军的长征出发地,也是新中国开国元帅贺龙的故乡。

桑植县党史研究办主任科员向佐柏表示,“1927年贺龙参与领导南昌起义,率领的部队8000多人中,有3000多人来自他的老家桑植。起义失利后,贺龙只带了8个人回桑植。尽管如此,不到一个月,又有数千名桑植儿女加入红军。”

静立于洪家关村口风雨桥头的青砖老屋,正是贺龙的故居。

桥边的皂角树中,其中一株最为高大挺拔,树下,时常能看见67岁的村民贺学舜眺望的身影。“1935年的冬天,爷爷贺勋臣跟着贺龙元帅出发去长征,就在这棵树下,奶奶与他们告别。”

从“两把菜刀闹革命”开始,贺勋臣就一直与贺龙并肩作战、南征北伐。近日,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贺学舜说,奶奶张幺姑为支持革命,将七个子侄全部动员起来,让他们去参加红军。而这七个兄弟,后来全部牺牲,其中包括她的大儿子贺文述,参加红军前,贺文述正准备结婚,却在后来的激烈战斗中牺牲,连尸首都没有找到。

长征初期,红二、六军团主要为红一方面军顺利长征在湖南、湖北进行策应,牵制国民党的军队。1935年11月,在红一方面军顺利完成长征、抵达陕北后,中央决定红二、六军团实行战略转移。

正值红军需要扩红招兵之际,桑植人亲串亲,友串友,邻邀邻,父带子,子送父,妻送夫,苏区全境呈现出“招兵一千,只要一天,招兵一万,只要一周”的参军景象。

加入红军,就意味着与亲人的分别。贺勋臣与张幺妹在桥头皂角树下这一别,就是27年。红军启程时,贺龙对张幺姑说的一番话让她记忆久远,时常讲给后辈听。贺学舜回忆称,奶奶说“当时贺龙元帅塞到她手里三块银元,让她用来给我父亲和姑姑读书,还叮嘱她,带好孩子,房子被国民党烧了不要紧,等着红军回来,给她修大屋。”

红军走后,国民党军队和地主武装来到洪家关搜捕共产党,贺家人改名换姓,离开了洪家关,张幺妹带着儿女躲进了深山沟,一躲几十年。

后来,桑植解放,张幺妹和贺勋臣在成都重逢。贺学舜说,几年后,奶奶回到桑植家乡,贺龙真的遵守当年的承诺,委托当地政府,给她修了新屋,并挂上了红军烈属光荣的牌子。

“最后奶奶终于等到了与爷爷的重聚,但是,贺家参加红军的男人们,许多都没能回来。”贺学舜说,大约有72名贺家女人没有等到丈夫或儿子的归来,但她们固守忠贞,守望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桑植“72寡妇”的故事由此而来。

用一生教唱丈夫生前所改写情歌

“马桑树儿搭灯台,写封书信与姐带;郎去当兵姐在家,我三五两年不得来,你自个儿移花别处栽。马桑树儿搭灯台,写封书信与郎带,你一年不来我一年等,你两年不来我两年挨,钥匙不到锁不开……”在民歌之乡桑植,流传着《十送红军》等著名的歌谣,而这首情歌,也被许多人传唱。

张家界市委外宣办主任王建军,就是从桑植走出来的,这段情歌,他从小就会唱,名叫《马桑树儿搭灯台》,改写这段情歌的人叫戴桂香,在桑植,她的守望故事,和这首歌一样著名。

“戴桂香的丈夫贺锦斋,素有‘马上将军马下诗人’之称。当初戴桂香和丈夫在昏暗的油灯下,改写了歌词。”王建军说,1928年2月,南昌起义失败后,贺锦斋随贺龙辗转回到桑植洪家关老家,重新组织革命武装,他与年轻貌美的妻子戴桂香相聚不到半年,队伍就开拔,在一次战斗中,贺锦斋为了掩护贺龙撤退,不幸中弹牺牲。

戴桂香在丈夫走后,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的大清扫,在大山洞里躲了三年。戴桂香与贺锦斋没有留下后代,公公婆婆多次劝她改嫁,她都拒绝了,而贺锦斋为她留下的惟一念想便是《马桑树儿搭灯台》。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她惟一的爱好,就是教人唱《马桑树儿搭灯台》,以及摘些马桑树叶压放在箱子里或枕头下。

洪家关光荣院院长贺晓英说,晚年时,戴桂香在洪家关光荣院度过,“每天下午,她都会来到丈夫贺锦斋的坟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老人活了95岁,唱了71年的《马桑树儿搭灯台》。贺晓英忘不了,一生守望丈夫的戴桂香临终所托:“闺女,闺女,我死了,把我埋在丈夫身边,他走上了红军路,一去不回,我等了他71年,在阴间,我要和丈夫好好恩恩爱爱……”

为铭记桑植女人为长征、为红军的付出,多年来,贺学舜走访全县,手写了厚厚的书稿。扉页上,是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晓明写给贺学舜老人的信,她建议,这一段段凝结成书的感人故事, 应有一个名字——红色守望。

历史档案 之 湖南桑植

贺家两千人为革命牺牲

策应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是红二方面军长征中最闪光的阶段。它有力地吸引了敌人大批部队,减轻了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的军事压力。而且,在桑植还创建了湘鄂川黔根据地,动摇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执政根基。

1935年11月19日,桑植召开长征誓师大会,总指挥贺龙向红二、六军团下达突围命令。当天傍晚,红二、六军团告别了桑植,告别父老乡亲,分别从张家界的刘家坪、瑞塔铺、桑植县城以及洪家关等地出发,踏上了伟大征程。

从洪家关向东行12公里,抵达刘家坪,开阔的干田坝朱家山上,坐落着高17米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沿石级走到纪念碑前,金色的底座四周,密密麻麻刻满了牺牲红军将士的名字。碑上的桑植烈士名录约5000位,讲解员称,“在近10年的苏区斗争中,桑植苏区有5万多人参加革命,为革命献身的多达1万多人,其中仅贺龙家族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2050人。”

新京报记者 赵实 湖南桑植报道

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最高13%

凤凰金融-安全理财

凤凰点评:
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近一年

13.92%

混合型-华安逆向策略

凤凰点评:
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