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陈玉宇:以深圳为师不能照猫画虎 成都要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
2017-09-19 15:48:50
来源:凤凰财经
作者:李仁泽
成都要有着明确的发展定位,不仅仅要成为四川人的成都,成为全中国人的成都,成为“一带一路”的成都,更要成为全世界的成都。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陈玉宇
凤凰财经 李仁泽
从一个普通的沿海小渔村,迅速崛起成为与“北上广”齐名的国内四大一线城市。深圳的经济奇迹已为很多人耳熟能详、津津乐道。这座年轻的城市,曾一度是创新、梦想、活力的代名词,亦是中国大国崛起过程中,国人心中城市发展史上的样本与骄傲。
自7月以来,成都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包括召开产业发展大会,颁布“产业新政50条”“人才新政12条”等,以一种别样高调的方式走向了镁光灯前。如今,这个美丽的西部城市正在进行一场蝶变,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织就拥抱世界的纽带。
成都自身有何特殊的发展优势?在未来的道路上,有哪些地方可以向深圳学习借鉴?又应该避免哪些问题?对此,凤凰财经对话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陈玉宇。
在他看来,成都自身有着巨大优势,向深圳进行学习不能照猫画虎。中国的崛起之路上,必然会诞生许多世界级的超大城市。未来,成都不仅要成为四川人的成都,成为全中国人的成都,成为“一带一路”的成都,更要成为全世界的成都。
以下为专访实录。
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被严重低估
凤凰财经:历史地来看,现在的成都和当年的深圳,面临着不同的历史机遇。在整个中国的大背景下,您认为当前的经济格局有什么重要变化?
陈玉宇:当下中国,需求结构正快速变化。同时,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也看到了不可阻挡的城镇化潮流,与“一带一路”这样的国家战略联系在一起。
在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的经济总量迅速攀升,直到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认为,真正了不起的、以市场力量为主导、可以称之为“奇迹”的成功,主要是广东、浙江、福建、江苏这四个省份,再加上北京与上海,和改革开放的尖兵深圳。
但是,在如此辉煌成绩的背后,我仍然存在一个很大的担忧。这就在于,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阶段差距不只是很大,甚至是被严重低估了。
有一个重要的数据常常被人忽略。在中国,国税收入加地税收入大于本地财政支出的经济单位,只有上述的7个省级行政单位。也就是说,我国40多个省和财政单列市,除了刚才的“4+3”,有30多个单位都是等待着中央政府所获得的财政盈余能力,来被转移财政支付的。
1994年,我国设立这样一个财政体制时候,是为了平衡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但是如今,这种格局不仅没有改变,甚至还处在不断加剧的过程中。
成都自身的优势可以实现弯道超车
凤凰财经:新时代、新机遇下,成都自身有何优势可以充分发挥?
陈玉宇: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的时间,深圳从沿海的一个小渔村发展成实际管理服务人口将近2000万的一线城市,可以称得上是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这种成绩的取得,来自于它的体制优势和迅速崛起的庞大产业。
这些产业发展创造的就业机会,对人群有着庞大的吸引力。但是现在,这个优势正在减弱和丧失。因为全国范围内的人口迁移越来越频繁,原来中国没有一个开明的城市,大家都跑到深圳去了。
现在,各个城市都正在变得开明。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对于年轻人来说,决定从农村或小城市迁移到哪个大城市的选择,取决于到这个大城市工作机会、发展潜力、收入水平、生活成本等因素。
新时代的时代有着新的机遇,成都有着三个方面的优势。
第一个优势,在于生活成本。
年轻人考虑的成本,包括无形的心理成本和社会成本。四川省内有9000万人口,加上辐射到的云贵、陕甘等省周边省份,这是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经济腹地。成都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这种吸引力在新的时代会有非常大的优势,这是当年的深圳都无法拥有的。
第二个优势,在于文化资源。
经过这么多年的长足发展,整个四川按照国际标准,都已步入中等收入经济体的水平,人们在精神文化层面有着更高层次的追求,对于稀缺文化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与此相伴而生的,是我国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成都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和众多的现代人口,碰撞产生火花,塑造了新的商业文明和文化资源。在这些巨大的变化里,成都一点都不落后与深圳。
第三个优势,在于先进技术。
产业结构的快速变化,给成都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事实上,成都目前也已经聚集了很多高新技术产业。理论上说,成都可以承接东部的产业,也可以承接全世界的产业。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要看承接的产业有没有当前和未来的需求,而不是其它地方淘汰了的产业迁移到成都。所以,成都应该以需求为导向,面向未来承接产业转移,而不是简单地从东部承接。如此,才可以实现弯道超车。
向深圳的学习不能照猫画虎
凤凰财经:您认为,深圳的经济发展奇迹,在哪些方面可以给予成都以借鉴?
陈玉宇:深圳成功的一个重要经验,在于比别的地区更早地、更快地、全方位地拥抱了市场经济。而拥抱市场经济的一个核心要义,就是政府要做好软硬环境的服务。硬的环境指的是基础设施建设,软的环境指的是营商氛围。当年深圳政府自身的文化建设,比其它地方更能适应商业文明,这在很大程度上助益了深圳的成功。著名画家齐白石有一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现在,时代背景不一样了,经济发展阶段也不一样了。
我认为,成都在向深圳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教条主义、照猫画虎。在哪些地方应该多做功课,哪些地方不该做,要理得清思路。在时代风口上,成都有以下三点可以以深圳为师。
第一点,是要学习深圳以市场为导向的体制。
成都政府要做好服务工作,而不是引领工作。政府引领工作,热热闹闹地出台了很多政策,建设了很多东西,但是里面的内容呢?商人、小企业、代表未来的产业都在哪里?
招商引资也固然很好,但它更应该带来的,是鼓励和带动本地发展的因子,要能够让成都本地的企业家和老百姓学习到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商业模式。这些是成都在经济发展上要跟深圳学习的本质。
第二点,是要学习深圳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
开放是深圳这个年轻城市天然的基因,因为政策原因,深圳当年获得了很多其他地方人没有的自由,可以更加自由地与香港乃至全世界接轨。这种开放的自由带来了自由贸易和海外投资,但是更重要的,是从国外获得了人员的交流、思想观念的交流、知识技术的交流。
广义上知识技术上的传递,比其实比人们想象的要更慢、更艰难。所以,成都要变成一个开放的城市,不仅仅是对四川省及其周边的开放,或者是对全国的开放,更应该是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开放,和对全世界的开放。
第三点,是要学习深圳高度发展的资本市场。
深圳在大型金融机构上不占优势,但是有很多成批的、小规模的、市场化运作的创新基金。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升级离不开稳定的资本市场,但主导机构不能是政府,市场化运作才是关键。
不要过分强调所谓的“大城市病”
凤凰财经:成都未来的发展应如何避免“大城市病”?
陈玉宇:大城市快速发展,其背后有经济规律使然。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可以有效地摊薄生产成本、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共享劳动力市场。对于个人的发展来说,在更加开明的环境里耳濡目染,使得一个人的能力大幅提高,更容易找到发挥自己才能的岗位,也拥有更大的上升空间。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固然也会带来许多抑制大城市发展的负面力量,比如房价高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由此带来交易成本、生活成本、行政管理成本的上升,导致企业和人才都不愿意来。
上面这两种力量的交错和平衡,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发展界限。
对于成都来说,要吸取其它地方“大城市病”的经验教训,不能过早地让限制城市扩张的因素占据上风。四川大概一亿人口,这甚至比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口都要多。因此,一定要有规划地去发展,与周边德阳、绵阳等形成城市群,这是应有的发展方向。
所谓的“大城市病”,有时候是被过分强调了,不能因此放缓了发展的脚步。其实,有没有“大城市病”,很大程度上跟城市的管理水平有关。100年前,全世界连地铁都没有,管理个300万人口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可是现在,2000万人口的东京,也能照样管理得井井有条。
未来,在我们的大国崛起之路上,一定会涌现出与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十余个世界级城市。我认为,成都要有着明确的发展定位,不仅仅要成为四川人的成都,成为全中国人的成都,成为“一带一路”的成都,更要成为全世界的成都。
[责任编辑:徐婧 PSY055]
责任编辑:徐婧 PSY055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6067600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近一年
13.92%
混合型-华安逆向策略
凤凰点评:
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网罗天下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视频
-
李咏珍贵私人照曝光:24岁结婚照甜蜜青涩
播放数:145391
-
金庸去世享年94岁,三版“小龙女”李若彤刘亦菲陈妍希悼念
播放数:3277
-
章泽天棒球写真旧照曝光 穿清华校服肤白貌美嫩出水
播放数:143449
-
老年痴呆男子走失10天 在离家1公里工地与工人同住
播放数:165128
财富派
-
战火锻造的富兰克林家族
点击数:1378761
-
奥巴马拒住的酒店原来是中国人的
点击数:1398712
-
为什么这个90后是未来的扎克伯格?
点击数:1765508
-
陈曦:琴与弓的生活美学
点击数:1928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