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孙不熟:深圳模式就是“创新驱动”
2017-10-17 12:45:47
来源:凤凰财经
深圳是一座因创新而生的城市。深圳原本是南中国的一个小渔村,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奇迹,一跃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深圳迅速崛起的关键就在于持续创新。在特区初创期,深
孙不熟
深圳是一座因创新而生的城市。深圳原本是南中国的一个小渔村,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奇迹,一跃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深圳迅速崛起的关键就在于持续创新。
在特区初创期,深圳率先冲破旧观念传播新思想,以一个又一个“第一”为中国改革发展创新探路,如发行新中国第一支股票,敲响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等;在转型发展期,深圳再一次凭借创新实现华丽转身,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发展的急先锋,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创客之都”、“创新之城”。
深圳缘何以获得创新的基因?它的模式能否被复制?对此凤凰财经专访了微信公众号“城市战争”创始人、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他认为,深圳模式就是“创新驱动”,而形成深圳创新生态的核心力量就是“移民文化”。
“新移民”是创新的源泉
凤凰财经:深圳的创新力从何而来?
孙不熟:
深圳能够成为创新之都,是因为这个城市构建出了一种创新的生态系统。
深圳创新的“诀窍”之一就是“移民文化”。从世界范围内看,科技创新的动力都来自“新移民”,比如硅谷、北京、东京。深圳之所以能构建创新生态,也是要归功于移民文化。深圳的移民不但数量庞大,而且层次丰富、元化。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资源和社会背景,这些“新移民”在从事传统产业上没有优势,但创新不需要过多的社会背景,同时,“新移民”普遍具有的吃苦耐劳精神也于创新精神相契合,因此新移民大批地进入了创新领域。
深圳能够吸引“新移民”,靠得是开放包容的文化和政策。在深圳,移民文化已经根植于当地文化之中,不仅“本地人”和“外地人”的边界弱化,普通话的普遍使用也使新移民融入城市的门槛降低。更重要的是,在深圳创业、做生意便利且自由程度高,尤其在八十年代,深圳作为特区,很多营商模式得以先行先试,为深圳吸引到了有“闯劲”的新移民。
“诀窍”之二在于市场经济。深圳师从香港,“小政府,大社会”的局面深入人心。与国内其它内陆城市相比,深圳处在更为充分的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不论是社会资源分配还是政府公共服务都深刻体现了市场化原则,政府的服务做得好,办事效率也高。例如,在深圳注册一个公司,只需要一个多星期,而这在全国“放管服”改革之前的大多是城市需要经过更多的关卡,往往需要几个月到半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因此激励了一批人去深圳注册公司和创业。不靠“吃皇粮”做到媲美“四大行”资产规模的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正是在这样市场化的“大熔炉”里成长起来的。
“诀窍”还在于深圳产业政策的创新。深圳独创了大批高度市场化的产业政策,使得政府再补贴和扶持企业的时候能够以成败论英雄,坚持彻底的市场化原则。深圳对高科技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大,得益于这些市场化的产业政策,深圳不仅善于培养创业公司对成熟的高科技企业的吸引力很强,例如吸引了华大基因等科技企业入驻深圳。
凤凰财经:深圳模式是什么?
孙不熟:
深圳模式可以说就是“创新驱动”。这个城市矢志不渝地把创新作为驱动力,这一点上,国内大部分城市没有做到。也正是深圳模式的成功,带动了其他城市把创新作为驱动力。
深圳之所以很早之前就把创新放在重要位置,主要是由于它土地资源匮乏,无法大规模建设工业园,与此同时,二十多年前的深圳既无大学,也没有资源,只能像韩国、日本等土地资源同样稀缺的地方一样去向创新要发展。事实上,世界上绝大多数创新驱动的国家,除了美国,都是资源贫乏的国家。
深圳的“创新驱动”始于90年代。由于创新充满了不确定性,有投入不一定会有相应的产出,而且对GDP的也不是立竿见影的,所以彼时深圳就意识到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并开始实施相关产业政策是难能可贵的。二十多年以来,深圳建立起的创新生态是其它刚开始实施创新驱动的城市难以短时间内超越的。
凤凰财经:近两年深圳房价上涨很快,高房价给新移民造成了住房难的问题,深圳怎么解决这个难题?
孙不熟:
高房价问题是全国性的现象,国家也在陆续出台政策调控房价。
从成因上来看,高质量的经济社会活动聚集了大量的社会资本和人口,推高房价。所以说高房价是经济社会运行的结果。如果房价在这时骤降,必然带来系统性风险。所以高房价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目前只能靠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等多样化住房体系来缓解住房难题。
虽然加大土地供应量能起到降低房价的作用,但是按照国家严控土地指标的方针,这个是不容易实现的。要从根本解决高房价问题,只能交给时间。
GDP高速增长的时期,按照香港、日本、韩国的经验,资产出现泡沫是必然规律。等到城市化接近尾声,譬如美国城市化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之后,城市人口增长放缓、GDP不再高歌猛进的时候,房价一般就会平稳了。
紧凑型城市产生聚集效应
凤凰财经:粤港澳大湾区中深圳如何定位?
孙不熟:
粤港澳大湾区之中的分工和定位,大可交给市场来决定。
如果从政策上去定位城市分工,就一定会导致资源的错配。政策应该从促进和发挥各个城市的比较优势的角度去制定。竞争才能带来活力,只要是公平的竞争,就应该允许。
在创新、金融有很好的基础,未来还会在创新的道路上去走,不是说创新被深圳垄断,应该适度的去竞争,市场在资源分配中应该起决定性作用。
凤凰财经:最近,京津冀和粤港澳同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但京津冀的发展明显没有粤港澳均衡,尤其河北与京津发展水平差距明显。河北怎样取深圳之长补己之短?
孙不熟:
与粤港澳已经成熟的城市群不同,京津冀目前还在规划阶段。
京津冀最大的短板在于产业链两极分化,高端产业和低端产业比重大,缺乏处于高端和低端之间的产业,而且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导致北京积聚了众多全国优秀的科研成果,但是在京津冀范围内难以转化。深圳的优势就在于产业链完善,科研成果转化通畅,譬如深圳无人机产业发展得好,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深圳具备生产无人机原材料、零件、人力资源等条件。
不过,没有人才,发展产业就是空谈。对于河北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吸引人才,这一点上可以借鉴深圳的人才政策。相比北京云集着全国众多顶尖大学,深圳不具备高等学府云集的优势。深圳能从外部引进人才,凭借的是它成效显著的人才政策。
河北的城市和绝大多数北方城市一样,城市的聚集效应不够,缺乏大城市。这一点上,河北可以实行重点突破,着重去打造一个大城市,利用大城市的吸引力去引进人才。不过,受北京天津虹吸效应,这个大城市的打造过程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
此外,河北在城市规划的时候,还应注重顺应自然环境,充保留虑山体、湖泊等自然原貌,建设和谐宜居的城市。同时,要优先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先把城市股价搭建好再去“筑巢引凤”。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回报慢,而且资金规模大,因此可以引入央企利用PPP模式建设河北。
[责任编辑:徐婧 PSY055]
责任编辑:徐婧 PSY055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6067600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近一年
13.92%
混合型-华安逆向策略
凤凰点评:
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网罗天下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视频
-
李咏珍贵私人照曝光:24岁结婚照甜蜜青涩
播放数:145391
-
金庸去世享年94岁,三版“小龙女”李若彤刘亦菲陈妍希悼念
播放数:3277
-
章泽天棒球写真旧照曝光 穿清华校服肤白貌美嫩出水
播放数:143449
-
老年痴呆男子走失10天 在离家1公里工地与工人同住
播放数:165128
财富派
-
战火锻造的富兰克林家族
点击数:1378761
-
奥巴马拒住的酒店原来是中国人的
点击数:1398712
-
为什么这个90后是未来的扎克伯格?
点击数:1765508
-
陈曦:琴与弓的生活美学
点击数:1928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