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壹空间CEO舒畅:相比中国SpaceX更想做航天业的华为
2018-03-26 10:55:14
来源:
凤凰网财经
“早期寻找团队真的是会生不如死。追了几十个人,每次都是被拒绝,而且有些人跟你谈得非常深入后,就在领证的那天突然说不行。对很多人而言,这是放弃终生的铁饭碗、金饭碗,来趟一条充满荆棘的路,所以
“早期寻找团队真的是会生不如死。追了几十个人,每次都是被拒绝,而且有些人跟你谈得非常深入后,就在领证的那天突然说不行。对很多人而言,这是放弃终生的铁饭碗、金饭碗,来趟一条充满荆棘的路,所以很多人会拒绝。”中国首家民营航天科技公司“零壹空间”CEO舒畅在谈起创业时如是说。但纵然万般艰辛,舒畅自己恰恰就是一个执着地趟在荆棘之路上的人。
在“中国首家民营航天科技公司”这个光环背后,还笼罩着些许神秘感。舒畅在接受凤凰网财经采访时,讲述了他创业时从“生不如死”到“向死而生”的心路历程,还原了他实现商业航天从零到一突破的全过程,也在今年6月首飞之际表达了对未来前行方向的愿景。
“零壹空间”CEO舒畅
相比“中国的SpaceX”,更想做“航空航天行业的华为”?
凤凰网财经:“零壹空间”是中国第一家营业执照上面写着运载火箭及其他航天器的民营企业。大家其实都很好奇你们到底在做些什么事情,能不能给我们讲讲?
舒畅:先说团队规模,SpaceX大概是有5000人,我们中国虽然说有五六家火箭公司,但现在“零壹空间”算规模最大的,也就是100多人,不到200人,所以还是一个种子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去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其实跟我们自身在这个领域的成长速度是相关性很强的。
就布局来说,在北京还是研发为主,因为北京在航天人才方面有巨大的优势,会以亦庄作为核心。另外,我们在重庆也建了一个100亩的智能总装基地,这个基地会用于前面两型火箭的总装测试、批量生产。重庆的人员配备主要是总装团队、检验团队、质量团队,还有供应链团队。至于发射场,目前还是使用国家基础设施。我们会去应用一些国家的基础设施,避免在早期就变成一个重资产的公司,而是要“小步开跑,快速运营”的一种状态。
凤凰网财经:我刚刚走进你们的大门,很容易就会想,“零壹空间”是不是按照SpaceX的方式在进行。其实从英文名字(One Space)上就能看到,不能说是仿照,但感觉SpaceX的确给了你们一些启示,想做“中国的马斯克”。
舒畅:我们有自己的自信,我不是要copy它的模式,但不得不承认,SpaceX不仅是给我,也是给了整个中国航天,包括政策制定者很大的启发。SpaceX实在是利用非常少的资源和非常小的团队规模,做出了很多不可能做出的事情。这充分体现了什么?是商业航天的价值。相比于过去以军事航天为主的产业结构,如今商业航天的生命力被他们一次次地激活,这是对我们最大的借鉴意义,也是我们最大的信心所在。
但其实,我们内心更想去做一个像华为这样的公司,就是埋头苦干,会把技术做得特别特别好,在一些细分的领域,能成为中国乃至国际上有优势的企业,可能这更加是我们的愿景。但很多人会评价我们是SpaceX,我们倒也不介意。
凤凰网财经:相比于“中国的SpaceX”,你更愿意把自己定义为航天航空行业的“中国的华为”,为什么这样定义呢?
舒畅:我觉得SpaceX是一个特别有野心的公司,从最开始做“猎鹰1号”,其实跟我们的第一型火箭是一样的规模,到现在做到“猎鹰9号”,猎鹰重型,都已经具备登陆月球和探索火星的能力。但是对于我们中国来说,其实我们所有的技术,应该说都是有的,只不过没有人去把这些技术很好地商业化,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所以我坦诚讲,我没有什么登陆火星这样的想法。在登陆火星之前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前不久在飞机上可以上网的问题,就是借助卫星技术去实现的,这是我们第一步要去解决的问题。之所以说更像华为,是因为华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并没有什么宏大的愿景,但却悄悄地把技术积累得非常深厚。这也更符合我自己的性格和我们这个公司的基因。
凤凰网财经:所以说你觉得自己的公司的基因,某一定程度上是和SpaceX有截然不同的基因属性,我可以这样来理解吗?
舒畅:是,可以这么理解。
2015年开始做的时候,国内是一片空白
被嘲笑是常有的事情
凤凰网财经:零壹空间是第一家来做整个运载火箭以及其他航天器的民营企业。2014年国家政策大环境放开之后,这一块已经站在了整个中国内地投资的风口之上,而你又是风口的第一人。发展速度是不是超出了预期?周围看看,有没有能和你们比肩的民营企业竞争者?
舒畅: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对我来说,走过这三年,我们的团队,从1个人,到现在120多人,我会去思考是哪些因素推动了公司和行业的发展。这里面当然有我们团队特别拼搏的因素,但我想更多的是“形势逼人强”。哪些形势在发生变化?最大一个形势是政策的变化。当我们2015年开始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其实国内是一片空白。
凤凰网财经:对,甚至有人觉得怎么可能,怎么能够做到。
舒畅:被嘲笑是常有的事情。在没有人说你可以的情况下,大部分人会倾向于认为你不可以。直到去年6月,习主席在视察某个基地的时候讲,要努力使太空领域的军民融合走在全国全军前列。随后,我们的主管部门成立了很多的论证组去论证,到底该如何管理这些商业火箭公司和卫星公司。这时候我才第一次觉得,真的是政策的窗口期来了。随着政策的明朗,同行也越来越多。这是非常棒的事情,独木难成林。如果说只有“零壹空间”一家,人家会觉得难以称之为一个行业,但是中国现在有二三十家卫星公司、五六家火箭公司,这就可以算得上是个有一定规模的行业了。
人生目标就两个,两个“一百万”
凤凰网财经:你会很在乎知乎上对“零壹空间”的评价,包括对你自己创业的评价吗?
舒畅:其实我还挺正面的去理解这些信息。因为其实他们担心的问题也是我担心的问题。只不过作为一个创业者,我是这样思考问题的,大家说95%是不可能的,我承认,但是我要做的是在那5%的可能性里面趟出一条路来。所以我一直在团队里内部宣传,提出“三不原则”——一不作秀、二不评价、三不比较。我们做好自己的战略,做好自己的执行。今天您再去看知乎上的报道,会发现有一些人已经调转方向,开始鼓励我们了,因为他们觉得我们过去三年其实把他们的很多疑问解决了。所以,创业本身就已经很苦、很难了,总要有一些信念去支撑你找到那5%的可能性。
凤凰网财经:谈到信念来支撑,我想到马斯克在接受采访时说过,当时自己就是嚼着玻璃,然后望着眼下的深渊。你看到他这句话会不会更加感同身受?而且对于你来说,今年要完成从零到一的决定性转变,今年会是您人生中非常关键的一年吗?
舒畅:时不时会睡不着觉。看到那个采访,我想不光是我吧,我们整个团队都是很有感触的。“嚼着玻璃去创业”,很多创业者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如果是去造火箭,这种感受会更强烈。因为除了商业上的可行性,更多的人会觉得你是借此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可能人家会给你贴上这样的标签。所以那个信念到底什么呢?从大面上来说,以后中国和美国两个这样的大国,一定会有各个层面上的竞争。美国有SpaceX这样的公司,我绝对的相信,从2015年开始我就很相信,中国一定会有这样的公司,因为这是大国崛起的历史必然,这是大的层面。从小的层面来说,我自己是北航毕业的,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家,有这么多航空航天的毕业生,竟然没有一家像样的火箭公司。我当时出来创业的时候,想投资一家这样的公司,但是却没有,我突然就有一种很强烈的使命感,为什么不去尝试?刚刚也讲了,有历史的必然性,也许不是“零壹空间”成功,但是起码零二、零三,或者零五,肯定会有一家公司成功的,那我愿意去做最先吃螃蟹的人。
“零壹空间”CEO舒畅
凤凰网财经:其实我特别好奇,你说无论如何自己要做一个举旗人,什么时候给了自己这么大的挑战?
舒畅:从北大光华毕业的时候,厉以宁老师讲,我们的人生目标就两个,两个一百万,第一个一百万是挣一百万的钱,第二个一百万是写一百万的字。我当时在底下哭的整个人稀里哗啦的。这句话真的说到我的心里去,确实一百万的钱对于光华的毕业生来说很简单,但是如何去写出一百万个字却不容易。我觉得“零壹空间”的事业,现在可能也写了一两万字了吧。对我来说,这是实现个人价值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所以我很感恩这个平台还有我的团队,我觉得把个人的梦想和时代的潮流结合在一起,是很不容易的机会。
最难的事是“苦追”技术合伙人
追了几十个人,每次都被拒绝
凤凰网财经:我特别好奇,因为航天航空,包括像军工部分的话,他们是一个铜墙铁壁,你是怎么样去敲开它的门,面对面地去跟他们解释“零壹空间”到底是要做什么样的事情?有没有让你觉得这个事情完全没办法推进的这样一个时刻,有没有这样的时刻存在?
舒畅:其实最难的事情倒不是跟行业内去沟通,而是寻找到技术合伙人,为了追求几位技术人员的时候,比谈恋爱要苦多了。
凤凰网财经:比找老婆难。
舒畅:对,追了几十个人,每次都是被拒绝,而且有些人会跟你谈得非常深入以后,就在领证的那一天,他突然跟你说不行。
主持人:他们拒绝你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舒畅:他们觉得这事太难了。确实也是很难,我自己也知道,但是我更多的是告诉他们,我说这个事虽然很难,但是它有某种历史的必然性,我们其实很多时候是只要抓住一个历史潮流,就一定能怎么样怎么样。但是对很多人而言,这是放弃终生的铁饭碗、金饭碗,来趟一条充满荆棘的路,所以很多人会拒绝。早期寻找团队真的是会生不如死。至于跟行业内的人去沟通,我觉得这个可能会出乎您的意料。
资料图
凤凰网财经: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
舒畅:反倒是还会比较好,因为业内的这些人,才是最了解中国的航天到底是什么现状,为什么商业航天会是一个历史的必然选择,为什么SpaceX可以用四五千人的规模做出这样的产品。业内的人是最了解的,而且级别越高了解得越深刻,所以我跟他们沟通的时候,有相当数量的领导是鼓励的态度,他们会觉得你还很年轻,你又有做这件事情的梦想,那好,那你就尽全力去做,我们会默默的支持你。但是鼓励归鼓励,团队、融资、制定战略,这些事还得你自己干,所以这个过程就是很难、很艰难。
作为CEO,只有天天想100种死法才不会死
凤凰网财经:对你来说,最大的焦虑可能就是首飞能不能成功,你觉得成功概率有多少?在对整个“零壹空间”来说最关键的这一年,你会怎样克服焦虑和激励其他员工?
舒畅:我觉得自己心里面是比较有底的。我从来不去跟客观规律对抗,它确实就存在5%的可能性,是有,即便所有的地面实验都做完,也还是有5%的概率会出问题,这是客观规律。不要去跟客观规律对抗,要去接受它。至于跟团队去沟通,其实我在内部很多时候,我讲的是支持大家,就是我并没有深入到一线去设计这个产品,我要做的事情是,比如说我们负责发动机研制的同事,他在试车头一天那是很紧张的。
凤凰网财经:你是怎么感受到他的这种紧张的?
舒畅:讲一个细节,发动机试车前,我们请了50位嘉宾到现场,包括军方,甚至国务院的一些专家,没有媒体,但是股东,供应商、客户都去了。点火之前有一个10秒倒计时,到10秒倒数结束那一刻,他不敢摁那个点火按钮,就是紧张到这种程度,我们明显能感觉到有一秒的延迟。但是,这是一种客观规律,你不可能让他消除紧张,我能做的事情就是,不管别人相不相信你的发动机能成功,我相信你,我既然同意你来负责这个事情,当然毫无保留地支持你,我想这是我对大家的一种(信任),其实没有什么比信任更能支持团队往前冲的。
凤凰网财经:所以你觉得目前自己的焦虑是增加了,还是相对来说减少了?
舒畅:我觉得减少了,也睡不着觉,当然也有兴奋的成分在里面。因为各项事情都在变好吧,资本方面,很多人都开始想在这个领域寻找机会,这跟刚开始的时候是完全不一样的。
凤凰网财经:资本一拥而上的时候,你会不会觉得资本潮来得太快?
舒畅:作为创业者当然永远不会介意有泡沫。也谈不上泡沫,我倒是会很期待大家能一起把这个行业做大。还有一个没有跟你一起分享的观点就是,我们这个行业比较难的地方是产业链太长了,从飞机上上网,一直推到发动机的研制,这其实中间过程一般人是不能理解的,靠一两家公司根本无法把商业化做好,所以需要很多的人和资本投入到这个领域。比如说火箭可能将来会像飞机一样,比飞机快很多倍,去美国或者欧洲可能需要两个小时,这是火箭技术未来10年、20年的趋势,那这个市场得有多大?比如说太空旅游,SpaceX明年就会载人绕月飞行,我们现在载不了人,但也可以发探月飞行器,之前这些老百姓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都在变成现实。
我也经常反思自己,在这样的形势都向好的情况下,是不是过于乐观了,或者某个地方考虑不周到。作为CEO,每天都要想100种死法,这样就不会死。总裁办开会我也经常讲,只有天天想100种死法才不会死。
中美在整个航空航天领域的差距可以缩短到5到10年
凤凰网财经:就像你说的,就是行业内的人一定程度上能够看得更加清晰。所以在SpaceX的“重型猎鹰”发射时,你自己看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再反观目前中美在整个航空航天领域的差距,你认为有多少年的差距?
舒畅:最直接的计算就是,假设工业技术是类似的,那么SpaceX是2002年成立的,我们是2015年成立的,我倾向于认为这个差距就是13年。但是我们有后发优势,可以把以前犯过的错、走过的弯路给避免,应该能把这13年缩短到5到10年。上次的重型发射,其实不光他们(SpaceX)激动,我觉得中国的航天人,甚至中国的精英人群都很激动。
凤凰网财经:对于今年6月的首飞,发射场能不能给我们透露一下?因为有消息说有可能会在内蒙古的发射场,不知道消息是不是确切的。
舒畅:我们的OS-X系列是单级不入轨的火箭,其实在四大发射场以外的一些试验场也是可以的,包括我们的中科院,和我们几大军工集团都有这样的试验场,所以我们X系列,我能说的就是会在这些试验场去进行。
凤凰网财经:其实最后想问问你,特别是在首飞即将进行的前期,你觉得今年6月的首飞对于你或是对整个中国民营企业在航天领域的发展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舒畅:我觉得首飞只是很小的一步,但象征意义很大。象征意义大就大在我们第一次造出了自己的火箭、第一次在政策上走通、第一次在资本上投入、会获得一定的估值上的回报,这些全都是第一次。而且这对于培养团队的信心,包括培养想进入这个领域的技术人才的信心,都会有很大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要竭尽全力去确保首飞成功。
我也想借这个机会说,如果会有更多的热爱这个领域的人,包括技术人员、运营人才看到这里的话,很希望大家能加入这个领域。造火箭需要各类的技术人才,几乎工科院校所有的专业我们这里都用得上。
我们近期吸引了很多海外人才,包括莫斯科的、法国的、美国的,还有德国、捷克,大家都希望加入这样一个有意思的公司。如果有人还在观望的话,希望如果首飞成功,欢迎更多的人才和爱好者能够加入我们的团队。我们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很多有趣的事情可以去探索。
同期视频已上线,扫码观看
[责任编辑:刘玉芳 PF012]
责任编辑:刘玉芳 PF012
为您推荐
热门文章
-
华为发布一重磅芯片!全新供应商名单曝光
-
暴涨1700%,“血洗”华尔街!美国散户史诗级抱团,“干翻”对冲基金
-
“妖股”暴涨300%!美国散户抱团打爆华尔街空头,白宫监管急发声
抗战时日军最害怕的一个省 一个汉奸都没有
-
原董事长被查、两名前高管被立案!62年老牌企业怎么了?还有多少雷?
-
突发退市警讯!曾与中兴、华为并列,这家昔日的电信巨头能否断臂逃生?
为何刘伯温誓死阻拦朱元璋灭掉日本的真相
-
55万股民“哭了”!又一批爆雷股:巨亏超100亿!更有强平、退市在即
-
“雷声”不断!一晚21家公司齐发预亏公告,累计亏掉104亿!(名单)
女儿太美爸爸怀疑不是亲生,鉴定后全家傻眼
-
新华财经调查|“一瓶难求”的茅台:谁在炒、谁在喝?价格刹得住吗?
-
巨雷接连炸响,这家公司暴亏近25亿!投资者:气得手都在抖!

精彩视频
-
当西安鼓乐邂逅圣彼得堡 俄女大学生惊艳展示“中国古风”
-
拜登签行政令:打击“歧视亚裔”仇外心态
-
萌娃得知不用洗头内心狂喜:捂嘴笑“憋出内伤”
老大爷街头卖大块头甲鱼,男子好奇走近一看,却差点骂出了声
-
男子网恋4年送出200万元,期间女友9位亲人去世,真相让人无语
-
蓬佩奥又来抹黑新疆?这位“00后”哈密小伙有话说
妻子家中洗漱,隔壁邻居突然闯进来!丈夫却阻止她报警
-
男子小区内遭捆绑殴打后死亡,姐姐:小区里多次发生业主被打事件
-
高速上倒车为捡猪 货车司机被扣12分
女孩8个月被遗弃,爷爷奶奶做体力活将其养大,今却不能孝敬二老
-
男子骑车摔倒后立马后退 几秒后火车开来把摩托碾得粉碎
-
白宫前顾问发女儿半裸照引争议 警方介入调查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