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凤凰网财经 > 前行者

《前行者》专访胡振宇:做火箭更要掌握核心技术


来源: 凤凰网财经

视频:《前行者》专访翎客航天CEO胡振宇(上)

胡振宇接受凤凰网财经专访

凤凰网财经5月3日讯(实习生王凤作者彭彬) 胡振宇,这位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系的体育特长生,没有航天领域的专业背景却被媒体宣传为下一个伊隆·马斯克;2014年大学没毕业就注册成立中国第一家私营航天公司翎客航天,成为中国商业航天第一人。

2015年前,他频频接受媒体采访,参加综艺节目,被质疑过度包装,没有核心的航天技术,这些过度曝光和媒体关注一度对公司的社会影响和正在进行的融资产生了不可预料的影响……此后,胡振宇曾一度沉寂。

在面对凤凰网财经时,胡振宇称自己曾经历“嚼着玻璃,凝视深渊”的创业“至暗时刻”。但他坚信母亲曾说的一句话——“永远不要给自己找退路”。当一个人足够惨的时候,还可能更惨。不要太乐观的去看待任何事情,也不要太悲观的去做它。

胡振宇说,2018年1月,翎客航天完成了火箭悬停及回收试验,是中国第一家实现火箭低空回收技术的企业,而SpaceX花了数年才掌握火箭悬停技术。目前,翎客航天经营情况良好,已陆续接到多个航天系统内的订单。2017年,翎客航天获得了冯仑吴鹰等业界大佬领投的PreA轮投资,规模超千万,目前正在进行A轮融资,已有多家实力雄厚的投资机构在深度对接。此外,翎客航天参与研制的风马牛一号卫星也于2018年2月发射成功。

创业使得胡振宇觉得一年活了别人三年或者五年的日子。“你以当下的年龄,经历了别人三十岁或四十岁才能经历的困难,面对这些压力所要受到的压迫感更加直接与刺激,而解决它们的那种成就感会不断地激发自己往前跑。因为一直有新鲜的东西可以等待你去尝试、去认知。” 胡振宇说。

胡振宇

“从未把自己跟所谓的天才挂钩”

今年2月份,胡振宇刚满25岁。他坦言自己从未将自身定位为外界宣称的那种天才。他只是爱好化学却并没有拿到奖项获得保送,去华南理工读工商管理专业还是被调剂的,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读大学。

创业明星这个标签则更像一把双刃剑。胡振宇认为,自己出于单纯的喜欢而涉足火箭行业,恰巧在特定的时间做了特殊领域的事情,被冠以“创业明星”标签后,被从幕后推向台前。

胡振宇曾做客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上过各种节目,在各类演讲、路演中都能见到他的身影。

胡振宇说,2015年是一个节点。2015年的下半年之前,还有大量的媒体做一个21岁的年轻人创业做火箭的报道,自己也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度与资源,促进了公司成长;硬币的另一面则是,自己被外界打上诸多问号,非科班出身、刚毕业的大学生凭什么就来涉足这个那么多航天工程师都不涉足的行业。

起初,面对火箭少年、火箭天才和炸药少年这样的title 和皮包公司等五花八门的质疑,胡振宇总会用文章反驳。“我觉得自己还是有很多地方站得住脚跟,身正是不怕影子歪的,我有足够的理由和足够的信心去反驳那些质疑我的人”。

后来胡振宇越来越少地在平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可能真的我们没有做出一个比别人具有压倒性的优势的东西”。

此后,胡振宇沉寂了一段时间。他曾解释说鉴于开始融资,刻意降低自己的曝光度。

对于沉寂的原因,胡振宇说火箭行业不像互联网创业,早期吸引大量流量和眼球即可,而需要一点一滴地在小山村里苦干、积累。媒体的关注将团队快速拉入公众视野,但从创业到现在,需要的是一个漫长周期的沉淀与坚持。

胡振宇发现,需要用结结实实的成果、具有压倒性优势的东西来说服别人。“我可能需要做的并不是回应,而是尽快的把这个技术做到更高的一个层次。”所以2015年之后,公司一直潜心做可回收火箭技术。

为了有所突破,团队曾在距离高邮市区15公里的一个田里的试验场进行火箭发动机点火。没有水、没有电、晚上蚊子特别多,七八月份下暴雨后,整个田全部涨起水来,必须得穿拖鞋,底下还有蚂蟥在游。即便各种条件不充足,团队还是坚持下来。

胡振宇称,目前,无论是行业内专家口中还是实际情况,至少在火箭回收领域,翎客航天做到了实至名归的中国第一。

现在胡振宇又开始主动接触媒体、参加论坛,但胡振宇认为没有因为外界的干扰改变自己。“你知道虽然有很多人关注你,但是你没有成功,接触更多的成功人士,才发现自己在这场长跑中还没跑十分之一。”自己始终保持一种清醒和痛感,保持对对航空航天行业的敬畏,把自己放在一个很大很长的时间维度里去考量。

不希望被声名所累

胡振宇被媒体冠以中国马斯克的名号。胡振宇认为,被贴标签是完全被动的。每一个做这个行业的创业者都有一个目标和梦想,外界可能确实希望看到中国能有一个像马斯克这样的人物,像SpaceX这样一个公司出现。但是,对于一个创业公司而言,大家过早地定义它,或者是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对于这个行业、对于创业者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大家都很明白,我们跟美国的这些领先的国际一流的公司,差距非常大。各项指标能够追赶到美国今天的这个水平,至少需要十年。”

不过,胡振宇认为,行业的发展已经有非常明确的指向性。火箭的技术到底是一次性还是可重复,怎么样去降低它的成本,怎么样去高频次的发射,降低人类或者是物资进入太空的成本,已经有非常好的答案。我们只需要把这个很贵的东西重复使用起来。

在火箭回收、重复使用等核心技术方面,翎客航天与SpaceX的路径相似。胡振宇称,翎客航天是目前全球第六家实现了火箭垂直起降技术的公司,前五家全都在美国,在中国则是第一家。几家公司的发展主线与技术技术演进都是类似的,因为客观规律就在那里。但是在发展细节上,例如“各自的定位、每个阶段性节点的目标、做事的一些方法和过程,管理、思路等方面的差异性还是客观存在”。

胡振宇表示,在国内做火箭垂直起降技术是摸着石头过河。怎样让火箭悬停、从一个点飞到另外一点,怎样将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的解耦、选择关键技术实现单点突破,都需要一点一滴地积累,以对系统达到完整认知。

胡振宇说,对于团队而言,火箭能从一百米高回收回来比它单纯的发射一百公里高的意义要大。“我希望翎客航天成为中国第一个能够发射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公司。”

目前,翎客航天已经能够让一枚三百公斤重的火箭飞行至接近十米高并安全返回,现在正在做能飞几十公里高的亚轨道火箭。同时,公司的主线产品Newline-1运载火箭计划在2020年入轨首飞,争取在2021年实现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的发射及回收。

与此同时,胡振宇表达了忧虑。“有太多的东西并不是别人能做到你就能做的,并不是别人花三年时间能做到,你花三年时间也就能做到。”

融资依然是个难题

胡振宇认为,公司的模式在中国很难找到太多依据和参考,一定要抱着敬畏之心给它最够时间的尺度慢慢积累。

对于任何一家民营航天公司来说,最难的部分应该是怎样找到最好的创业伙伴。在这方面,胡振宇没有太多的困扰。胡振宇表示,几乎所有的合伙人,都是自然而然地找到的。“大家相向而行,沟通后发现很多想法、思路,对技术的见解,公司的发展规划都吻合。”无需说服,大家的目标和价值观高度一致,很自然地走到了一起。

此外,很多这个行业的初创公司都面临资金问题,翎客航天也不例外。胡振宇认为,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去改变,“没有办法改变大环境,作为一个个例我只能做好自己的事情,用实实在在的进步去赢取更多的信任”。

胡振宇称,作为真正热爱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即便身上没有多少钱,也会通过不断的技术迭代、不断的里程碑事件,把自身做大做强。

商业航天的市场究竟有多大?胡振宇坦言,在发展的过程中,这个答案可能会更加精准。

航空航天是一个相互牵引的行业,国内的民营商业卫星公司这两年刚刚起步,虽然有很多公开发射计划,但是后续催生各种公司、各种资本涌入,伴随着大环境的变化,会发生迭代与交叉。大环境良好,对太空产业的投入会更大,更多的风险资金进来,例如原本要七八年才能实现的一千颗卫星星座的发射计划,很可能到第四年、第五年就实现。

“现在其实它就是个几十亿美金的市场,并没有那么大。”用很高价格的服务,来去服务很高价值的产品,所以它的市场很有限。此外,其发展受制因素不定。翎客航天之所以选择可重复使用火箭的技术路径,正是“相信太空产业的发展一定会随着进入太空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拓展出很多大家现在看都看不到的需求”。

与国企竞争不是针尖对麦芒

胡振宇认为,行业里为数不多的几家公司每一家都有自己非常独特的一个发展路线图,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差异性,并没有绝对的对和错。这个行业一定是个多元化的行业,而大家现在各家公司很有可能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走到一起,也有可能一家公司变成两家公司。这一定是这个行业发展得越来越好的过程。

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竞争关系肯定存在。但是,“中国的任何一家民营创业航天公司,都还没有走入到真正的产品应用阶段,都还没有走到所谓的市场竞争阶段,大家所有的竞争可能只是竞争一些社会资源。”

外界认为,翎客航天等创业公司某种程度上像一条鲶鱼,航天产业链和科研机制在其搅动下加快市场化、商业化步伐。但胡振宇表示,别人会把你看作鲶鱼,而自己做这个事情只是以自己对这个行业、这个产品的认知的程度去实践,这个过程与传统军工行业一定会有相互促进。但是,“你始终是在做自己,在做自己认为对的那件事情,用自己认为对的方法去创造自己认为对的环境。”

胡振宇认为,民营公司跟国企之间的关系,一定会越来越细分、越来越理性、越来越符合发展规律、有自己非常明确、差异化的定位。国企、民企与创业公司一定会有自己相应的细化分工的过程,而不是针尖对麦芒的排斥形式。

据胡振宇介绍,翎客航天早在2014年2月份就接到航天院所很专业、很核心的订单——开发一台可以变推力使用的液体火箭发动机。2015年公司又拿到相关订单,年底也成功交付。

四大发射场(酒泉、太原、西昌、文昌)主要任务是服务于运载火箭,据胡振宇客观来看,这个行业内翎客航天应该是最早的一家进入到发射场的公司。

军方作为一个行业的管理者和使用的需求方,自己不做火箭,要发射卫星需要航天科技集团的火箭。胡振宇认为,在这些方面,军方比想象中灵活很多,具有包容性,也会很乐于推进民营公司、商业航天公司的发展。

胡振宇表示,体制内有很多很开放的公司会伸出橄榄枝,会邀请合作做一些工程挑战。体制内跟体制外一定会有不同层面的合作,大家做事的模式,大家所掌握的社会资源,在长期来说一定是互补、互相促进的过程。

对于未来中国整个航天产业,他觉得也会像美国的NASA一样,大家各司其职,有人做商业、有人做探索,最后又互相融合在一起。国企会有自己更明确的政治使命感的任务;民营公司则更多的是在成果转化过程中,用更灵活的机制、更加市场化的模式去做技术性的工作,做一些商业上需要的模式。

[责任编辑:刘玉芳 PF012]

责任编辑:刘玉芳 PF012

推荐
《前行者》专访翎客航天CEO胡振宇(上) http://p0.ifengimg.com/a/2018_18/52adfb3cc10166c_size100_w640_h360.jpg

为您推荐

已显示全部内容

热门文章

精彩视频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