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央行与财政部之争到底争什么?


来源: 证券时报

莫开伟

最近,央行研究局徐局长的《当前形势下财政政策大有可为》一文指出了财政管理上的一些问题,而此文亦引发财政部官员的回应并发表了《财政政策为谁积极?如何积极?》,双方隔空互怼,且二者提出的问题及建议也各有道理。

但在笔者看来,作为政府两大宏观调控职能部门,通过这种隔空互怼的方式表达出对对方的不满,不仅有失风雅,也很不妥当,更容易引发社会误读;为什么不能通过正规途径或相关的工作平台来沟通?因而,在别人看来,这样的互怼依然没有落入俗套,实际上是一种部门之间的权力之争,这就更要不得了。

而且,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不是今天才偶然发生的,只是过去一直没有通过这种形式表达而已。无论如何,都应对引起这种互怼的原因进行深刻反思,要彻底弄清楚央行与财政部相互怼对的焦点是什么?两者之争到底争的是什么?

在笔者看来,两者之争的问题虽然较多,这里暂且无论谁对谁错,除了财政风险金融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金融化、国有金融资本虚拟化等争议外,最关键的一点应是在支持实体经济上所形成的步调不一致。

众所周知,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主要是靠央行的货币政策和财政部门的优惠财税政策共同产生协同效应。而目前在我国,央行与财政部的协同效应没有完全发挥好,表现在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均衡点一直没有找到,在实施或落实支持实体经济政策上出现的“多龙治水”格局一直没有被打破,政策权力分散化倾向明显,难以形成统一的合力,政策效力甚至出现相互抵消局面,大大削弱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能力。

而且更让人不解的是,这种现象不是现在才发生的,以前一直存在;这个问题若得不到有效解决,确实会对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整体政策效力带来不利影响,这个问题应引起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也确实该对导致互怼的原因进行认真反思了。

两者之争最突出表现是如何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央行是释放流动性通过增加信贷供给、降低贷款利率、减轻实体经济成本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财政部门是将国务院相关财税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扩大优惠税减免范围、并将营改增试点向全国推广等,让实体经济直接减轻税费负担,以便轻装上阵。可见,两者的目的都是让实体经济享受到“阳光雨露”,为破解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创造条件,让实体经济真正走出经营困境,恢复生机和活力,两者的本意是好的,都是无可厚非的。

事实上两部门也是这么做的,央行近年来为缓解实体经济融资困局,在货币政策操作上确实殚精竭虑,把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发挥到了极致的水平,多次降准降息,还有逆回购操作、短期便利借贷等的使用,对支持实体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财政部门近年也不断扩大小额纳税人的免征范围,提高纳税起征点,推广营改增全面试点,以及最近国务院出台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五项措施,将破解实体经济融资困局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然而,由于两者缺乏政策落实与协作的有效沟通机制,使得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整体效力难以发挥出来,比如,央行降准降息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出现了资金不能真正流向实体经济的问题;财政部门降税减费力度较大,但中小微实体经济税负没有出现明显下降,不少中小微实体经济甚至出现税费反弹迹象。

显然,这一切需要央行与财政部门在支持实体经济上进行顶层制度上的设计,需要统筹权力运作,协调两者步调,方能将各项支持实体经济政策效能发挥至最佳状态。

争论起因:

央行徐忠: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真积极(全文)

财政部官员回应:

财政官员回应央行徐忠财政政策不够积极:为谁积极?

各方声音:

央行怒怼财政部?财政金融之争不稀奇来看财政部施工图

迷雾解读:央行和财政部如何开始了新一轮的争论?

许小年:财政政策失灵,货币政策失灵,苦日子才刚刚开始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 财政和货币政策有微调必要

积极财政政策如何真正积极

央行VS财政部第一轮决战白话版

财政学者:积极财政政策之辩必须将地方债纳入预算管理

财政部再出招:财政金融不分家才是金融风险的症结所在

国子策:

贺江兵:央妈一直很努力财税从来不积极

[责任编辑:徐彩月 PF101]

责任编辑:徐彩月 PF101

推荐

为您推荐

已显示全部内容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