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凤凰网财经 > 财经滚动新闻

被誉为“炒股高手”的上海莱士发布半年度财报,亏损额接近14亿元


来源: 中访网财经

8月2日,业界知名新媒体《京达财经》对外发布一篇标题为《上海莱士业绩再度变脸:炒股巨亏14亿元》的深度调研文章,引起了中访网和各大财经媒体、社会公众的关注。

据《京达财经》撰文:割韭菜的上市公司,这次也被狠狠割了一把韭菜。

7月27日晚间,被誉为“炒股高手”的上海莱士(19.520, 0.00, 0.00%)发布2018年半年度财报,亏损额接近14亿元,同晚证券事务代表辞职一事一同发布

7月27日晚间,上海莱士披露的业绩快报显示,上海莱士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6亿元,同比增长10.7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0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12.30%。

但因投资业务受市场波动影响,产生较大损失,报告期内证券投资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投资收益合计-13.78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7.69亿元,导致2018年上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产生亏损8.55亿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减少220.64%。

7月14日,上海莱士就对此前的业绩预告进行了修正,称上半年国内证券市场波动较大,公司风险投资发生较大损失,2018年上半年投资业务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并导致业绩亏损,并将亏损额从4.3735亿-6.5亿元的区间下调至6.6078亿-8.734亿元。而2017年上半年,上海莱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0884亿元。

炒股巨亏14亿元

炒股巨亏的13.78亿都亏在哪里了?

据上海莱士此前公告,其参与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包括金鸡报晓3号、持盈78号和持盈79号。

null

那么3个信托计划的投资情况又如何呢?

2017年3月,上海莱士以3.33亿元认购了厦门国际信托的金鸡报晓3号劣后级份额,该信托计划用于投资云南信托的聚利43号。

2017年11月,上海莱士以1.80亿元认购了陕国投的持盈79号部分份额。

而聚利43号和持盈79号购入的股票都是兴源环境。

从兴源环境的一季报可以看到,聚利43号和持盈79号分别为其第二大和第八大流通股东,持股比例分别约3.62%、1.21%。

聚利43号买入兴源环境的时点主要集中在2017年5月至6月。

5月28日购入1.8亿股,均价47.60元/股;6月上旬多次合计买入89.72万股,均价49.81元/股。

持盈79号则在2017年11月23日买入兴源环境1258万股,均价25.80元/股。

然而2018年2月至7月,兴源环境在停牌前后股价连遭11跌停,上海莱士参与的两只信托计划净值多次跌破止损线,在多次追加补仓资金后,上海莱士最终向股市“低头”,表示近期二级市场波动剧烈、走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决定暂缓追加信托资金,并在7月13日前将两个计划全部变现。

null

2018年,金鸡报晓3号实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19亿元及投资收益-6.07亿元,此外上海莱士为其补足差额1.58亿元;持盈79号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1509.60万元,投资收益-2.27亿元,无需补足差额。

上海莱士还持有持盈78号。该计划是2017年11月上海莱士以2.50亿元认购的,在当年11月至12月多次购入万丰奥威股票。

此外,上海莱士还直接持有万丰奥威6955.95万股,是其第五大股东。

今年2月以来,万丰奥威遭遇4个跌停,股价也大幅下跌,上海莱士多次为持盈78号追加补仓资金,共计约2亿元。

目前上海莱士暂未终止该计划,并表示不存在平仓风险。

综上,今年金鸡报晓3号、持盈79号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投资收益分别约-7.26亿元和-3.42亿元,共计约-10.68亿元,这已经占上半年亏损的13.78亿元的77.5%。

此外,上海莱士所持的万丰奥威股份也因股价下跌造成公允价值损失。

投资风格难以理解

从2016年4月11日开始,上海莱士通过旗下控制的基金投资兴源环境(300266.SZ)。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公司投资兴源环境的资金超过15亿元,而兴源环境股价从年初的27元到2月2日停盘前,已经累计下跌25.92%。

此外,从2016年2月开始,上海莱士重仓购入万丰奥威(002085.SZ)。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公司共持有万丰奥威6955万股,账面金额高达12.6亿元。但2018年以来,万丰奥威已经下跌超过45%。

纵观上海莱士的这两次投资,所投公司聚焦在环保和汽车零配件行业,而且只选择了两家公司进行投资。

2017年年报数据显示,公司股票初始投资成本为22.92亿元,报告期内购入金额为20.3亿元,售出金额是8.65亿元,期末余额是31.3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莱士2017年收入仅为19.27亿元,股票投资却高达31.36亿元,所投金额巨大。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很多地方让人难以理解。

上海莱士是一家专注于血制品的公司,为什么要把大量的资金投资于环保和汽车配件两个行业呢?

为什么只集中投资于两个行业和两家公司呢?这样是不是风险太大了?

而且公司所投的公司有的并非行业龙头(兴源环境),有的国外收入占比巨大(万丰奥威),这种投资结构及行业选择是否过于激进呢?是否充分考虑了投资之后的风险呢?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大量的股票投资并没有给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这些钱不如给股东分红。

业绩再变脸

这已经是上海莱士第二次以“炒股亏损”为理由向下修正业绩。

今年3月底,其披露2018年一季度业绩预告,称炒股亏损导致一季度净利润预计亏损6.53亿—7.20亿元。

上海莱士接连两次以同样理由爆出业绩“黑天鹅事件”,引发了监管机构的关注。

“我部对此表示高度关注。”深交所专门下发关注函【2018】第258号。

事实上,相比炒股亏损,外界对这家血制品巨头的主业更为担忧。

其主业为生产和销售血液制品,主要产品为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特免类、凝血因子类产品等。

随着“两票制”政策的落地,国内众多血液制品上市公司的销售体系都受到较大影响,包括上海莱士在内的巨头亦未能幸免。

一位来自医药流通上市公司销售体系的不愿具名人士解释,前几年,国内政策放开,血液制品巨头们纷纷开设浆站,血浆供给量增加,公司产量提升,而市场需求并未有效拉动起来,同时各厂家以往营销模式单一,厂家也不直接与医院打交道,在零售上是自然覆盖,企业面临转型。

上海莱士的销售模式,由原来的区域总经销调整为商业渠道销售和医院终端市场销售并存。

“上海莱士目前一方面在医院通过学术方式销售,另一方面让处方单流至院外药店,患者通过处方单购买。”上述来自医药流通上市公司销售体系的不愿具名人士称。

null

去年,上海莱士华南地区的销售因为销售模式的调整遭遇重创。

2017年报显示,上海莱士华南地区营收4.40亿元,同比下降63.11%,“主要由于其原先的销售模式是以与广州医药签署产品区域经销协议为主”。

上海莱士称,随着国家医药流通政策的调整,上述销售模式已不适应“两票制”,2017年公司对广州医药的供货款总金额降至3亿元,降幅达70.33%。

2017年报显示,公司的应收账款较期初增长162.38%,主要原因是,受“两票制”推进的影响,公司从市场代理销售模式向终端市场销售模式转型,客户信用期放宽,应收账款余额增加,以及本期未兑付应收票据转入。

此次业绩再次预“冷”,深交所要求上海莱士认真核查并就三方面的事项补充披露,其中首条便是公司主营业务的运行情况、持续盈利能力及是否存在不确定性等。

截至7月22日发稿,上海莱士仍未回复深交所关注函。

并购大王

事实上,上海莱士也是一家业界并购高手。千亿市值也大都通过系列并购得以推动。

郑跃文在一次会议上称,因为中国20多年没有再批血制品的牌照,血制品行业的拍照依然比较紧俏。

在六年前,国内血制品一共20多家企业在生产血液制品,之后并构成了七家,上海莱士也在国内收购了七个牌子,成为国内最大的血液制品企业。

据公开资料显示:

  • 2014年初,上海莱士收购郑州邦和药业,把旗下血浆站收入囊中。
  • 2014年12月到2016年11月,上海莱士以53亿元的对价成功收购安徽同路生物。
  • 2016年上海莱士收购海康生物,单采血浆站一举超越国内同行,成为国内血液制品的行业龙头……

而在这发展过程中,上海莱士在主营“卖血”业务的同时,还“兼职”炒股。

几只股票,两年时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加上投资收益合计17亿,一度被媒体称为“股神”。

在上海莱士国内业务无法实现后继潜力,业界给予发展前景堪忧时,上海莱士掌舵人郑跃文将眼光瞄向国际市场。

2016年8月,莱士控股股东宣布以现金10.59亿欧元收购BPL100%股权。

在收购BPL时,上海莱士控股股东就曾明确表示,为维护上海莱士及其股东的利益,将择机把BPL整体或相关业务、资产注入上海莱士。

待BPL和Biotest都整合进上市公司,上海莱士随后的年采浆量跨越 3000 吨,接近中国 2016 年总采浆量的一半。

而2016年中国目前一年血浆需求量超过13000吨,且在持续增长。

2017年12月,上海莱士又完成了绿十字3家浆站的收购。目前,上海莱士共计有39个采浆站,2017年采浆量已经突破1000吨。

但在变化的环境中,上海莱士如何守住其的龙头地位或将是努力的方向。

推荐

为您推荐

已显示全部内容

热门文章

精彩视频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