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平台交易日趋冷清 蓝筹股成交易主力——2018年全年大宗交易解析


来源: 红刊财经

红刊财经  刘增禄

2018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月(12月),大盘表现依旧羸弱,大宗交易平台成交热情虽然相较11月有所好转,但月度总成交金额仍维持在低位。回顾2018年大宗交易的交投情况,可以发现,月度成交规模与大盘涨跌密切相关,大盘上涨月份,大宗交易交投情绪明显高涨,大盘下跌月份,则平台交易随之降温明显。


null

             


月成交规模环比有所放大


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12月的20个交易日,沪深两市共有435家A股公司发生大宗交易1277次,累计成交40.54亿股,成交总金额达400.81亿元,日均成交金额为20.04亿元。和11月的数据相比,无论交易频次还是交易规模均有所放大。与11月交易金额明升暗降不同(11月235.5亿元月成交额较10月份200.4亿元增长17.51%,但10.7亿元的日均交易额相比10月份的11.13亿元降低了3.86%),这一次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放大。


盘面表现上,虽然月内大盘走势依然羸弱,但股东的议价能力却有一定增强,整体折价率较11月的5.56%有所下降,为4.68%。1277次交易中,208次实现了溢价成交,中元股份、工商银行、海源复材、杭氧股份、天翔环境等17家公司所完成的35笔交易,更是实现了以涨停的价格成交。


大宗交易溢价成交,显然买方愿意付出比市场价更高的成本去获得股份。但观察月内以涨停价格完成大宗交易的公司,多家成长性并不理想。17家公司中有8家公司三季报净利润同比下滑。以天翔环境为例,其2018三季报数据显示,前三个季度净利润亏损2.43亿元,同比大幅下滑388.64%。2018年12月10日,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复牌,市场给出了“一字”跌停的回应。当日,公司在大宗交易平台发生了17笔交易,全部以涨停价格成交。然而可惜的是,无论高溢价的大宗交易还是资产重组,均遭遇了投资者用脚投票。12月11日~13日,股价再次连续收出3个跌停。


大宗交易受市场走势影响明显


随着2018年行情收官,统观2018年全年的大宗交易情况,成交额最高的月份为1月份,交易金额达532.12亿元;成交额最低的月份为10月份,交易金额仅有200.4亿元。


结合市场行情不难发现,在上证综指实现了5.25%的1月份,大宗交易金额为年内最高月份。而在出现7.75%的回调的10月份,则是平台交易第二差的月份。当然,10月份也有“十一”长假因素交易日相对偏少原因,从而导致了平台成交总规模明显减少。


从折价情况看,1月份因市场走势强劲,股东议价能力明显更强,4.25%的整体平均折价率为年内最低值。6月份伴随着市场的整体大跌,股东在大宗交易平台也显然不再能博弈到更好的价格,月内5.57%的平均折价率成为了年内最高值。


权重蓝筹引领平台交易



2018年,蓝筹股在大宗交易平台不甘寂寞,身影频繁出现。统计数据显示,年成交额超过10亿元的62家公司中有42家来自沪深300标的,万科A、中国平安、海康威视3家公司大宗交易年成交额分别达到355.83亿元、294.54亿元和149.02亿元。


宝能系的退出使得2018年发生在万科A身上的大宗交易十分密集且金额庞大。在4月、5月、7月、8月、9月、10月的交易中均成为了当月个股大宗交易成交额最高的公司。而全年在大宗交易平台合计成交的4079.61亿元中,仅万科1家的成交金额就占到8.72%。若考虑万科A、中国平安、海康威视3家公司的合计成交额,则更是占到了全年交易额的19.59%。


另外,从大宗交易的交易次数看,年内美的集团的交易最为频繁,共发生了110笔,紧随其后的是分众传媒,年内完成了108笔大宗交易。观察显示,共有海康威视、首旅酒店、中国平安、格力电器等21家公司年内大宗交易次数超过了50笔。与成交额高的公司多为蓝筹股类似,交易密集的公司同样多数来自权重蓝筹标的,21家年内交易超过50次的公司中,有13家为沪深300成分股。



(本文已刊发于2019年1月5日出版的《红周刊》)


推荐

为您推荐

已显示全部内容

泡泡直播

热门文章

泡泡直播

精彩视频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X 泡泡直播

泡泡直播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