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危机中的“坚挺” 次级债危机对中国影响深远
2007年08月19日 09:21证券市场——红周刊 作者:林鹰投票数: 顶一下  【
相关标签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出现信贷危机,是由于美国金融机构向信贷记录不佳的购房人士提供按揭贷款,然后将这些贷款证券化,以较高的回报率卖给机构投资者或个人,这些按揭抵押债券被称为次级抵押贷款。在截至2006年6月的两年时间里,美联储连续17次提息,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加之同期美国住房市场开始大幅降温。很多贷款购房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次贷危机开始显现并愈演愈烈。由于全球众多机构投资者参与其中,因此次级债危机不断蔓延至全球金融市场。


危机中的“中国坚挺” “一枝独秀”能秀多久

感谢上帝,还有中国!一位美国机构投资人在他的投资日记中写道。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9·11后最大金融危机,欧美股市接连狂泄之时,中国股市的一枝独秀令人侧目。然而自8月9日以来欧、美、日、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地央行多达3000亿美元的巨资救市举措似乎回天乏术。在此情况下,世界银行研究部研究员邹恒甫近日在其博客上连续提示应警惕中国股市的震荡风险。

他认为,美、欧和东亚股市正越来越快地影响中国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这种影响将日益反映在股市和进出口贸易上。8月17日,香港、日本股市遭遇重挫,沪深两市亦在连续两天回调后呈现加速下跌之势,令人深忧。

中资银行极力撇清(轻)干系

美国财政部近日披露的数据表明,2006年6月30日前的12个月里,中国机构购入的按揭证券剧增,总额已达1075亿美元。据报道,或有中行、建行、工行、交行、招行及中信银行6家中资银行卷入次级债危机,其中中行亏损最大。不过,就在中资银行被曝卷入危机的第二天,8月8日,A股市场上的中行、工行强劲上涨。

8月11日,新华社发表《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述评,此举被有关人士解读为是对美国次级债问题是否将拖累中国这种普遍担忧的一种澄清(参见本期高端视野)。就在中资银行纷纷表态,撇清(轻)与次贷危机的干系之时,财经评论人叶檀指出,保护工行、中行的是国内资本市场,在国际评级机构提出疑问、香港股价大跌的时候,是国内市场在力挽狂澜、他们要为国内劳动者辛苦创造的诚实货币负责,而不是以损失不重来一笔带过。以下为相关银行的最近表态。

招商银行:8月13日,行长马蔚华表示,我行已在此危机出现前,将所有有关美国次级房贷债券的投资进行了了结……我行不存在某些境内媒体报道的'在美国次级债危机中,招行亏损额达1.03亿'这一事实。

中国银行:8月14日,新闻发言人王兆文表示,某媒体称在美国次级债危机中,中行亏损额最大,约为38.5亿元这一报道毫无事实依据。此前副行长朱民曾表示,预计损失约为数百万美元。

工商银行:董秘潘功胜表示,该行涉及的次贷资产金额微不足道,不会影响该行利润,并强调该行目前没有投资美次贷债券或其他相关债券。交通银行:发言人透露,该行投资组合所持美国次级按揭的证券,均为AAA最高评级。相关债券占整体投资组合比重并不高,故不担心是次美国次按风暴将对交行构成影响。

建设银行:表示所持的次级按揭债券数量不多,不会对业绩构成明显的影响。

中信银行:董秘罗焱称,该行没有涉及美国次级债业务。

红筹回归或将推迟

由于目前情况并不明朗,各银行甘苦自知。倒另有一情况值得关注,英国《每日电讯报》8月13日发表《上海将无视次级债贷款市场危机引发的担忧》一文,文中表示,中移动、建设银行、中石油都在密切关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行情。熟悉有关情况的人说,3家公司将继续监督市场条件,而且如果环境明显恶化,它们准备推迟上市。

相关阅读:

美联储宣布降低窗口贴现利率50个基点 至5.75

美国"次贷"危机震荡全球 各地央行齐救市(图)

次贷危机五大警示 中国股市处于有惊无险的状态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风波成主导全球汇市走向的风向标

熊真的来了吗?

次级贷危机波及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编辑: 喻春来
Google提供的广告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