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财经 > 财经新闻 > 评论 > 正文 |
|
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投资增长过快,消费长期低迷,高增长伴随着高失业,资产膨胀与潜伏的生产过剩并存。对此,中国的财政政策怎样布局和设计,并且应当怎样调节呢?我们先来看与财政支出结构和体制不合理衍生的宏观经济问题。
就财政支出方面来看,90年代以来的许多年中,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居民收入的增长,而财政支出结构中,虽然中央财政在2006年对收入增量的支出进行了较为重大的调整,但是总体上看,特别是地方财政支出中,用于建设和行政及行政性事业自身消费的支出比例仍然较高,用于教育、卫生和社保等公共服务的支出比例仍然较低。其结果是,政府的投资建设支出与资本密集型企业的投资叠加,使投资规模过大的问题总也得不到缓解;本来由政府承担的一些公共服务,支出不足,通过教育及医疗乱收费和高收费转嫁为居民消费,还有社保不足,导致居民收入为长期保障进行自行储蓄,使本来就因就业不足造成的消费不足问题更加雪上加霜。因此,可以看出,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是导致投资与消费比例长期失调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政府的收入方面,2006年,除了税收37000亿以外,从大数来看,保守估计,实际上还有预算外收费和罚款13000亿左右,土地买卖收入5000多亿,社保基金8000多亿,烟草等国有企业给中央和地方财政上交的利润至少2000多亿等等。实际的财政收入总规模最保守估计高达65000多亿。GDP的财政负担率至少高达31%。国民经济总体上的税费负担是很重的。这里最为关键的是,以下达创收目标、超收奖励和罚款分成为特征的各部门的收费,以较高的速度增长,重创能大量吸收劳动力就业的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导致在GDP高增长的格局下,就业容量却相对越来越小。从供给经济学派经济学家对许多国家的研究和观察看,税负(包括收费)对于创业,特别是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越重,投资和创业活动越低迷,就业就越困难,失业率也就越高。因此,目前实际的财政收入结构,也导致了经济运行的就业困难,居民工资收入增长缓慢,消费增长远低于投资增长的局面。
简言之,从宏观经济失衡的内在机理看,实际的财政收支中,压不住各级政府的建设投资部分,教育、卫生和社保支出增长缓慢,过快增长的政府各部门的收费和罚款,是导致高增长与高失业并存,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调的最重要的原因。可以看出,财政收支导致宏观经济问题的关键,主要还不是总量性的问题,而是财政的收支结构不合理。这样,我们可以针对性地布局和设计有效的结构性的财政政策。
我认为,思路应当是:从财政支出政策看,逐步压缩各级财政支出结构中投资建设经费和党政及行政事业机构经费的比例,扩张教育、卫生和社保支出的比例,包括增加财政拨款替代行政、执法、司法等机构的收费和罚款。在支出方面实施这样的财政政策的结果是:因为许多政府建设项目,如广场、办公楼、培训中心、大马路、草坪等等,不有效增加后续的就业,压缩政府建设投资的规模,不仅可以降低GDP投资的比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高投资与高失业并存的局面;扩大教育和卫生等公共支出,可以减轻居民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消费支出负担,形成居民其他方面溢出性消费,从而起到扩大消费的作用;扩大社保支出,则可以减少居民收入为未来储蓄的比例,扩大当期消费。
作者:
周天勇
编辑:
廖书敏
|
Google提供的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