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财经 > 财经新闻 > 评论 > 正文 |
|
·策划语·
2007年已然过半,中国经济热度不减。
流动性过剩、升值预期、国际热钱、贸易顺差等问题之外,6-7月份,物价上涨又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据统计,我国价格总水平在2005年上升1.8%、2006年上升1.5%的基础上,今年以来出现显著变化,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出现较大幅度上涨,1-6月份平均上升3.2%,其中6月份同比上升4.4%,到7月份则上升了5.6%,已经成为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
价格总水平上涨主要是由于食品和居住类价格上涨引起的。1-6月份食品类价格上升7.6%,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2.5个百分点;居住类价格上升4%,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0.53个百分点。
这一轮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既有国际市场涨价的影响,也有成本增加的推动;既有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也有个别经营者不当行为的推波助澜。
中国经济是否在由偏热走向过热?CPI数字高涨的背后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资产价格上涨速度如此快速?为什么流动性过剩依然未得到有效遏制?现实的中国又能从过去的亚洲危机中吸取怎样的经验?
本期,我们特别策划“中国经济热度”专题。
·前言·
近两个月来,肉蛋粮油的价格上涨,成了百姓居家过日子越来越关心的话题。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7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上涨5.6%,创出1997年2月份以来的新高。
在各项数据中,食品价格上涨15.4%,非食品价格上涨0.9%。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45.2%,鲜蛋价格上涨30.6%。看来,7月CPI上涨的最主要原因,仍然是由于食品价格的拉动。
5月,3.4%;6月,4.4%;7月,5.6%……
物价上涨的原因何在?5.6%究竟意味着什么?是否会从食品类蔓延到其他商品?是结构性上涨,还是恢复性上涨?这对中国经济有哪些影响?是否会出现全面通胀?全球普遍通胀的压力下,中国能否独善其身?
近日,本报诚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所长余永定、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和清华-布鲁金斯中心主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肖耿对上述问题作出讨论,以期对人们理解当下经济局势有所助益。是为本期天下论衡。
编辑:
廖书敏
|
Google提供的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