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年是邓小平南巡20年,重提"92派",不是例行的纪念,更不是将一群人物标签化,脸谱化,尘封到历史里。是时候总结一下"92派"留给我们的经验,这有着深刻的现实指向:尤其是社会精英急切地向体制靠拢,公务员成为大学生的第一选择。【主专题:改革快跑】【评论】

1992 南巡催生新一代企业家

12:15

当时,大批在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的知识分子受南巡讲话的影响,纷纷主动下海创业。[详细]

许小年:企业家精神的衰落与重振

07:31

强势政府的兴起是当前企业家精神衰落的最根本的原因。市场经济的主角原本是企业和民众,而企业的灵魂又是企业家。[详细]

相关报道   

何为92派

"92派"的定义来自陈东升:政府官员、知识分子等社会主流精英下海组成的有责任感、使命感的企业家群体。

92派纪事

1990年,俞敏洪离开北大英语系,创办“新东方”。

1991年,冯仑和合作者分头借钱,抽钱3万块,成立海南农业高技术联合开发投资公司。

1992年,郭凡生被下海,创办“慧聪”。

1992年,田源下海,创办“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1992年,原深圳蛇口工业区常务副区长武克刚被下海,创办“通恒”。

1992年,副县长热门人选朱新礼下海,创办“汇源”。

1992年,胡葆森离开河南省外经贸委,创办“建业”。

1992年,苗鸿冰离开石油部办公厅,创办“白领”。

1995年,黄怒波去职中国市长协会副秘书长,创办“中坤”。

正在加载中...

  • 邓小平南方之行带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
凤凰调查
1.你怎么看待92派企业家?
推动了中国进步和经济增长。
为了企业发展或多或少参与了寻租活动。
不知道。
2.你认为应该如何遏制寻租?
加强对行政审批的监督,打击腐败
减少审批,从源头上减少寻租空间
 

92派野蛮生长:他们不做公务员

“92派”是指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成长起来的一批企业家。1992年,大批在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的知识分子受南巡讲话的影响,纷纷主动下海创业,形成了以陈东升、田源、毛振华、郭凡生、冯仑、王功权、潘石屹、易小迪等为代表的企业家。 这次后来被称之为"春天的故事"的南巡,在中国经济界产生了强烈的震动,很多人也都从中嗅出了巨大的机会。这期间,一大批主流精英下海创业,开创了现代企业发展和经济变革的新篇章。

机关干部掀起下海狂潮

那时不叫公务员,那时还叫机关干部。但那时是金饭碗,比现在只硬不软。一些有闯劲的人纷纷“留职下海”。据《中华工商时报》统计,当年度全国至少有10万党政干部下海经商。[详细]

 

私营经济政策的稳定和从业人员地位的提高

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之后,随着大气候的变化,个体、私营经济政策的稳定和从业人员地位的提高,甚至有大批官员和书斋中的知识分子改换身份,投身私营工商界,掀起了全民“下海潮”。[详细]

 

下海潮营造空前经济氛围

当时,“下海”这个词,还隐隐含有从高就低的意蕴。因为传统中国一直歧视商人,称商人是“奸商”;至于做工,更是等而下之。1992年的下海潮,开始从根本上扭转了这些陈旧理念。[详细]

冯仑:南巡讲话明确了方向

社会、经济、观念、意识形态都出现裂变。但很快又开始重塑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明确了方向,重塑了中国发展的起点。[详细]

 

郭凡生:“92派”的机遇

产权不清晰,是很大的隐患。而1992年左右,《公司法》出台了,开始允许私营企业注册了,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消息。[详细]

 

陈东升:顶级人才去从事商业

当时社会主流价值观对商业的判断对我们的影响很大,大家都不认同商业的时候,去做商业要冒的风险是很大的。[详细]

口述史:别等出了事想起找我

我们从个案着手,暂且放弃宏大叙事,从个体的遭遇或选择去把握那个时代。王梓木,1953年生人。1996年从国家经贸委综合司副司长职位下海组建华泰财产保险公司,任董事长,成为干部下海潮中的成功典范。下海前,朱镕基找他谈话, 对他说,"我就一个希望,别等出了事想起找我。"


华泰财产保险公司董事长:王梓木

"我还能干好什么"

当时,我的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副主任的提职报告已经递交上去了。我在朱镕基担任主任的国家经贸委工作了四、五年后,又一次问自己:我还能干什么,还能干好什么?我又产生了新的想法——下海创办实业。[详细]

"现代企业制度也需要有人来实践"

"你在经贸委干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去筹建保险公司?"我于是把想法向朱总理道来:中国保险业还很落后,需要加快改革和发展,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也需要有人来实践,在实践中闯出一条可行的道路。[详细]

"别等出了事想起找我"

"国有企业赚点钱可不容易,你别以为国有企业的钱都是天上掉下来的,你不怕搞丢吗?"朱镕基反问道。我就讲了一大堆办好公司的理由,他没反对。最后我问总理,您还对我有什么要求和希望?他回答说,"我就一个希望,别等出了事想起找我。"[详细]

群像:92派的成功是价值观的成功

"92派"的定义来自陈东升:政府官员、知识分子等社会主流精英下海组成的有责任感、使命感的企业家群体。按照陈东升的说法,"92派"企业家的核心来源是1980年代的社会主流精英,受过良好教育,曾进入政府体制内工作,有忧国忧民情结,甚至带着英雄主义理想。作为"92派"企业家代表人物之一,冯仑称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是"追求理想,顺便赚钱"。

http://finance.ifeng.com/opinion/jjsh/20090904/1196192.shtml

俞敏洪:我们就是要靠自己力量去做

我们这一批人中间,大部分不算寻租企业家。我故意避开这种行为的,我避得很厉害。要寻租也容易,比如做一个教学系统,跟某个省教育厅的人吃吃饭,聊聊天,全省中小学就可以上线。但我从来没那么做过。就是靠自己力量去做。

 

冯仑:我不在当官的同学那儿做生意

我有同学在地方政府当官。我跟他们约定,你在那儿当官,我不在那儿做生意。为什么呢?因为说不清楚。我在这儿做生意,本来买的地是贵的,并不便宜;过两天他走了,地价涨起来了,别人都认为我占了便宜,不是查你就是查我,给大家添麻烦。

武克钢:我不在原来工作的系统做生意

我没有在原来工作的地方或系统里做过生意。我是有意识的。这一块做好了,别人说你过去是区长、局长,靠得这个;做的不好,万一出点烂事,别人把你骂死,原来名声还行,一世英明毁在这。

 

王石:我有底线 不行贿

我当然有妥协,但是我有底线。社会的本身就是妥协,理想主义和妥协不矛盾。刚才说的不行贿,就是我的底线,如果我不行贿,我经营的企业生存不下去我宁肯关门,我宁肯出国当二等公民。

袁岳:我没有回扣、返回扣这些事

没有回扣、返回扣这些事,不用一天到晚账目倒来倒去的。不管谁进去了,跟我没关系。不拿回扣的时候,客户对公司式挑剔的。拿了回扣,活干得不好也会有人帮你过关。

 

毛振华:92年下海企业家并不仅仅是想发财

我们也觉得在中国搞市场经济,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的确我们觉得应该自己投身于这种实践中去。当然那时候还没有什么当大老板、发财的感觉,就觉得这是国家需要,要搞市场经济我们应该要投到里面去。

郭凡生:让尽量多的人成为股东天经地义

让尽量多的人成为股东。我认为这是天经地义,是一种必须做的行为,并不是什么高尚的行为。现在我给企业家讲股改,他们最纠结的是把钱分给别人舍不得。

 

田源:我推动了中国改革和各行业发展

这几件事全是推动中国改革和各行业发展的大事,它主要得益于我的经历。比如期货行业,我在美国考察、学习国外经验,再引入中国。我当时向国务院领导提出建议,建立中国的期货市场。

王功权:我渴望一个公民社会

我不觉得自己是英雄。我没有什么英雄梦。我内心渴望社会,是一个公民的社会,没有英雄、没有伟人,但每一个人都能够活得自由,同时也有自己的尊严,尊重自己的权利,也尊重别人的权利。

 

黄怒波:我就是想要留住那种原乡文明

安徽宏村是我一手做的世界文化遗产。我就是想要留住那种原乡文明,留住那种古典主义的浪漫。我希望在稀缺的旅游资源基础上,给人提供第二生活空间,创造关于文化和自然的享受。

http://finance.ifeng.com/opinion/jjsh/20090904/1196192.shtml

朱新礼:我绝不会辱没‘中国企业家’称号

那些果农多可怜。我1983年拉着水果到上海、南京、扬州去卖,卖不完,果农交了运费,在城市里卸下来还得交罚款,钱是公家的,不是我的,我也给他免不了运费。

 

陈东升:“92派”价值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92派”企业家的价值就是使得以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态建立企业。“92派”的核心,一个是现代企业形态的引进,二是把西方先进行业在中国的空白填补上,通过模仿、学习世界上的先进企业,形成这些标杆性企业带动行业的发展。

解读下海密码:产权变革和企业家兴起

据当时人事部统计,1992年,辞官下海者12万人,不辞官却投身商海的人超过1000万人。这样一次大规模的社会阶层流动是不是一个偶然事件?如若不是,这里面有着怎样的逻辑关系?同时,这些下海的人对中国经济又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下面是张维迎给对92年下海的解读。

企业家人才配置在政府导致经济落后

企业家人才在政府和工商业间的配置是经济发展最关键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如果不是唯一决定因素的话。一些国家之所以不发达,不是因为缺乏企业家禀赋,而是因为企业家人才被配置在非生产部门。

私有产权界定导致企业家人才流动

当私有产权被明确界定并受到保护,政府无法轻易的没收财产而牟利的时候,做企业家就更具吸引力。当政府握有巨大的自由裁量权且经商受到政府的严重制约,以至于寻租机会大量存在的时候,当官就更有吸引力。

1992年下海潮具有必然性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明确指明了市场经济的方向,给公众吃了一颗定心丸。而不久后《公司法》的颁布,允许私营企业注册。开公司,做企业家对体制内的官员有了更大的吸引力。这也就有力解释了92年下海潮具有必然性。使得最优秀的人才投身企业界,支撑了中国经济近20年的高速增长。

下海的意义:中国经济靠柳传志不靠周小川

创新和技术进步内生于经济体中,并主要由企业家完成。创新和技术进步率决定了经济的增长率,而创新和技术进步率取决于最能干企业家的能力。市场经济的主角是企业家。没有企业家,就没有市场经济。他们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未来的转轨,是要开发国内市场,开发国内市场靠的是企业家,靠的是柳传志,而不是靠周小川。

许小年:什么是企业家精神

能够及时发现社会需求,甚至创造社会需求;在市场前景并不明朗的情况下,开发和制造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以个人的声誉和资产承担失败的后果,也以个人的名誉和资产赢取成功的收益。[详细]

张维迎:中国经济靠柳传志不靠周小川

市场经济的主角是企业家。没有企业家,就没有市场经济。他们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未来的转轨,是要开发国内市场,开发国内市场靠的是企业家,靠的是柳传志,而不是靠周小川。[详细]

张维迎:中国过去快速增长是政府管得少

中国过去的快速增长是因为政府管得越来越少。30多年的改革好不容易大部分产品的价格由市场调节,企业拥有了自主定价权,现在可以说又部分地回到了计划经济。[详细]

重提改革:中国经济最危险在于企业家精神的衰落

企业家精神和权势文化之间存在此消彼涨的关系,这样此消彼涨对我们民族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创新能力的衰退和社会的动荡。当社会不再激励和奖励创造价值的企业和民众,而将人们的聪明才智、时间精力引向再分配而不是价值的创造。

一、精英涌向政府部门 社会趋向停滞

政府所有的收入都来自于民间,国有资产也是由纳税人的投资形成的。当我们看到大学毕业生纷纷涌向政府部门,社会精英回避价值创造部门,而向往财富的再分配部门,从财富的重新分配中获取自己的利益,我们知道,社会将趋向寄生和停滞,经济将失去活力。[详细]

二、青年考公务员是对寻租权力的爱好

更为令人担忧的是,我们社会中的青年才俊不仅向往价值再分配部门,也就是政府机关,而且已经准备好了,准备用腐败等违法手段实现自己的目标。铁路、公安、气象系统报考的人少,很显然,人们对这些部门的偏好是由寻租权力大小所决定的。[详细]

    三 、重振企业家精神 要求政府退出市场

    重振企业家精神要求政府退出经济,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让企业和民众回到舞台的中心;重振企业家精神,要求政府放松和解除管制,强化市场功能,弱化官员造租和寻租能力;重振企业家精神要求民众理解企业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企业家的创新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详细]

企业家精神为什么会衰落

 

强势政府的兴起是当前企业家精神衰落的最根本的原因。近年来改革停滞不前,在巨大利益的吸引之下,政府从游戏规则执行者变为游戏参与者。 [详细]

 

政府对经济、市场活动的干预增加了企业负担,搅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预期的稳定,提高了未来不确定性。在经营环境恶化,盈利机会减少之际,相当数量的企业家放弃了实业,逐步转向了投资。[详细]

 

社会地位的悄然变化也导致了企业家精神的衰落,企业家从令人羡慕的市场经济弄潮变成了天下不均的抱怨对象。近年来,收入分配恶化,在一个有着均平传统的社会中,人们习惯性地将注意力集中在结果上。[详细]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