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言以贯万物 > 1月3日 >
第185期

童工去哪儿

  • 1深圳查处涉嫌使用童工的工厂是个抓人眼球的新闻,光是童工两个字就足够牵动人心
  • 2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禁止工厂给他们提供工作,遣送回老家挨饿受穷,未免过于残忍
  • 3不是工厂让这些孩子变贫困,是它们吸引了贫困的孩子,并实实在在改善他们的生活
  • 4童工现象越来越少,也不是因为有了法律,而是因为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小小年纪就出来工作或许很惨,但把他们当下所能拥有的改善自己生活的最好机会给狠心剥夺掉,对他们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晴天霹雳。这些被迫失去工作和工资的穷苦孩子,新年注定难说快乐。

财知道:根据记者的举报,深圳近日查处一家涉嫌使用童工的工厂,在公安、劳动、街道等护送人员的陪同下,41名涉嫌童工事件的员工被“遣送”回四川凉山老家。据报道,这些“童工”每月固定工资仅2000元。你怎么看这个事件?

胡释之:这无疑是个抓人眼球的新闻,光是童工两个字就足够牵动人心,但还是需要冷静分析。这些“孩子”如果不用工作,每个月还有2000元零花钱,像很多富裕家庭的孩子那样,当然再好不过。但现实是没有,你可以说他们的父母没本事,也正因为如此,这些孩子更应该早点自食其力,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早当家就早日改变命运过上好日子。禁止工厂给他们提供工作,剥夺他们自食其力改变命运的机会,强行中断在你看来极其不堪在他们自己看来却正在急剧改善的生活,遣送回山里老家挨饿受穷,未免过于残忍。

小小年纪就出来工作或许很惨,但把他们当下所能拥有的改善自己生活的最好机会给狠心剥夺掉,对他们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晴天霹雳。这些被迫失去工作和工资的穷苦孩子,新年注定难说快乐。更郁闷的是,他们还不好说什么,因为那些哥哥姐姐叔叔阿姨号称是来解救他们的,除了感谢,还能说什么?

盲目执行不合理法律最可怕

童工现象越来越少,也不是因为有了法律,而是因为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那些家境不好,无路可走的孩子,因为有了禁止童工的法律,就失去了自谋生路的工作机会。法律惩罚守法的孩子,守法就是老老实实丢工作受伤害,还能说这法律保护了这些穷孩子吗?

财知道:据报道,这些彝族孩子都不愿意回家,有孩子对记者说,“出门前,爸爸妈妈攒了好几个月的钱,才凑够500块的路费。本来说一个月有2000块工资的,但现在就这样回去,很对不起他们(父母)。” 广东政法委官方微博就此事表态称,“每月2000元对于贫困户可是不小收入,土豪难以理解。”你怎么看?

胡释之:我想这个表态是很理性中肯的,懂得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不强行替他人作主。哪怕给一个月2万块甚至20万块的工资,你也许都不会愿意让自己孩子去工作,都会认为是对自己孩子的莫大伤害,你有你自己的权衡,但也应尊重他人的考量,懂得他人有他人的处境。就像别人不能强迫你的孩子去工作一样,你也不能强迫别人的孩子回老家。

对于执法者呢,应该要有更高的要求,要懂得法律首先要合理。佐伊-贝尔德是克林顿的司法部长第一候选人,但因为被发现非法雇佣了一个保姆,结果便落选了。但有评论认为,她才是最有资格当司法部长的。为什么?因为一个真正懂法的人,理应懂得不合理的法律就不该理会。盲目执行不合理法律的法盲是最可怕的。

财知道:你认为禁止童工的法律不合理?

胡释之:对,因为号称保护小孩权益,但实际是伤害小孩权益,而且伤害的是最需要获得自食其力工作机会的小孩。

你想,家境好的孩子,不管你禁不禁止童工,他们本来就不会去做工,谈不上是受到禁止童工的法律的保护。童工现象越来越少,也不是因为有了法律,而是因为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那些家境仍然不好,无路可走的孩子,因为有了禁止童工的法律,就失去了自谋生路的工作机会。法律惩罚守法的孩子,守法就是老老实实丢工作受伤害,还能说这法律保护了这些穷孩子吗?

香港富豪黎智英回忆,“我当过月入港币六十元的童工。那个时候要是有了法定最低工资,哪怕法定水平是月薪一百元吧,谁会多花四十元雇用我这个不懂事的十二岁小孩?找不到工作糊口,要不是饿死街头,我便大有可能铤而走险、作奸犯科了。”把穷孩子从自食其力逼向绝路,我想这不应该是法律的初衷吧。

剥夺孩子工作机会的才是真恶人

雇主固然是为了赚钱,为了赢利,但他的利润不是来自这些“童工”的贫困,而是来自对他们早前贫困的减缓和改善。不是工厂让这些孩子变得贫困,只是它们吸引了贫困的孩子。千不该万不该就是用自己无视现实的空想剥夺这些雇主提供给这些孩子的实实在在的生存和发展机会。

财知道:你怎么看雇佣童工的雇主?

胡释之:我无意于美化这些雇主,只想陈述一些客观事实,因为很多人在事实层面就已经逻辑混乱。

这些孩子家境贫穷不是这些原本八竿子打不着的雇主造成的。这点要首先认清,不然还会以为是这些雇主千里迢迢进山里把他们家里搞穷进而逼迫这些孩子出来工作的。相反,这些千里之外的雇主提供的工作机会很多时候是求之不得的。

第二,这些孩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或许确实简陋,而工作时间或许确实偏长,工资也或许确实不高,但显然他们不是被迫去受罪的,而是为了改善生活才主动去工作的,并实实在在地改善了生活。要参照他们原本的现实生活做公允评判,而不是参照你设想的他们该怎样的美好生活。

这样一来,你就能认识到,雇主固然是为了赚钱,为了赢利,但他的利润不是来自这些“童工”的贫困,而是来自对他们早前贫困的减缓和改善。不是工厂让这些孩子变得贫困,只是它们吸引了贫困的孩子。

最后一点,这些雇主给这些孩子提供了一个自食其力改善生活的机会,但他并没有妨碍和阻止别人给这些孩子提供更好的机会。也就是说,你如果认为这些雇主提供的工作机会对这些孩子的贫困生活缓解得太不够,你完全可以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机会,比如一个月给两万工资,或者是不求劳动回报的白给。

千不该万不该就是用自己无视现实的空想剥夺这些雇主提供给这些孩子的实实在在的生存和发展机会。“我不能给这些孩子更好的生活,但我也看不上你给他们的这些可怜的机会,为求心安,所以我要剥夺你给他们的这些机会。”不想视而不见,就落井下石,谁是真恶人?一目了然。

胡释之系宏观经济学者(您可以通过新浪微博与作者联系)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本期简介

第185期

童工去哪儿

不是工厂让这些孩子变得贫困,是它们吸引了贫困的孩子,并实实在在改善他们的生活。

  • 下面哪个问题是你2013年最关心的?(此问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