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改委完成对日本12家汽车企业反垄断调查,已查明克莱斯勒和奥迪确实存在垄断行为,并将依法处罚。发改委内部人士对凤凰财经透露,此次反垄断主要集中在三块:整车价格、配件和保养价格以及捆绑营销等。
解密汽车业反垄断真相
 一、外资车企频遭反垄断调查为哪般?
  背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进入到新的阶段,新的领导层也强调市场扮演决定性作用,中国的经济也向欧美的市场经济看齐,这是反垄断法更多使用的大背景。
  目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汽车及配件的调查,是开始于2011年底。目的就是维护汽车市场的竞争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原因:执法机构确认一些车企存在横向限制、纵向限制以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涉嫌垄断行为。发改委证实已完成对日本12家企业汽车零部件和轴承价格垄断案的调查并将依法处罚。现已查明,克莱斯勒、奥迪两家企业确实存在垄断行为,近期将会受到相应处罚。
  外媒观察:中国政府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外资公司对中国消费者和企业客户开出的产品价格通常高于全球其他市场的水平。中国政府正力图对外资企业产品在中国的定价施加更大的影响力。
  外媒认为,中国监管机构此举可能是使用反垄断法这个国际通用工具来保护本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支持国内企业,而中国采取反垄断法律手段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对美国的反制。
中国汽车行业的垄断行为主要是“主机厂垄断零配件销售渠道”
  二、中国汽车市场是否存在“垄断”?
  发改委内部人士对凤凰财经透露,此次反垄断主要集中在三块:整车价格、配件和保养价格以及捆绑营销等。限定整车价格,即横向垄断;限定4S店的零配件价格和保养价格,即纵向垄断。
  横向垄断不存在:汽车行业资深专家钟师表示,中国汽车市场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现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汽车企业想控制价格已经非常困难,“横向垄断已经不存在”。
  中国汽车行业的垄断行为主要是“主机厂垄断零配件销售渠道”。“这一垄断行为的产生是因为渠道的垄断,渠道供应、零配件定价全部由汽车厂家说了算,从上游的供应商到下游的经销商,再到消费者都没得选择。”汽车专家分析称。
 纵向垄断特征明显: 汽车供应商全面控制了由4S店承担高额成本建立的经销网络。有专家表示,汽车供应商和4S店的这种关系,实际上具备了纵向垄断行为的特征。比较常见的表现形式是汽车供应商向经销商发出的商务政策、通函、资讯、通知等形式上的单方行为。
  具体而言,汽车供应商直接固定或限定经销商的转售价、固定经销商的销售利润、限制经销商给客户的最高折扣、限定转售价格波动幅度;汽车供应商要求4S店仅向经销区域内的最终用户(包括个人和企业用户)销售汽车;汽车供应商向4S店供应紧俏车型时搭售滞销车型,向4S店供应新车时搭售原厂配件等,这些行为都有可能被认定为构成《反垄断法》所规制的垄断行为。
  售后市场方面,记者发现我国汽车售后市场上,原厂配件专供,原厂配件搭售维修服务,维修技术信息的可获得性低等现象较为显著,而这些现象的“恶果”,就是在中国的汽车售后市场,零整比能达到畸高的12:1。
  在维修服务中,一些地区还同时存在4S店之间横向限定工时费的现象。
  地方保护诱发二手车垄断:在业内看来,目前汽车业的地方保护主要集中于二手车流通环节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入户上。限迁造成的二手车流通不畅已传导至新车市场,而在目前炒得热火朝天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地方垄断现象同样严重。
  三、反垄断打的到底是什么?
  豪车暴利:此轮“反垄断”,实际上就是要清除汽车产业因多年高歌猛进而遗留的积弊,更像是对汽车产业中定价虚高现象的一次集中整治,最典型的问题是进口车尤其是进口豪车远高于国外的新车售价,以及此番被曝光的令人咋舌的在中国销售新车的零整比系数。
  整个行业普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豪华车品牌工作人员表示,她所在公司已经有专门的法务人员对全员进行《反垄断法》的培训,让不同岗位的人都清楚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是被禁止的,在过去大家是没有这种意识的。
  为旧《办法》退出创造舆论:从《反垄断法》正式实施的2008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就开始组织探讨修改现行的《办法》,包括国家商务部去年也公开表示,现行的《办法》已经不再适合市场发展,正同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等部门进行修订。
整个中国汽车产业格局将现重大变化
 四、进口车反垄断调查会伤到谁?
  随着反垄断调查的深入,豪华车、零部件价格以及维修保养等的费用都会下降,中国消费者将迎来更好的消费环境。对相关车企和经销商而言,冲击难以避免,整个中国汽车产业格局将现重大变化。
  恐殃及自主、合资品牌:现在国家干预价格下调,受影响最大的可能首先是自主品牌和其他合资品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过去国家对进口车征收高关税,是希望跨国企业能在国内生产,带动国内就业,希望给自主品牌发展预留价格空间。但此轮反垄断之后,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又将被进一步压缩。“业内人士称。
  一方面利好实力雄厚的大型汽车经销商开拓“汽车超市”等多元化经营模式,未来4S店将打破单一品牌汽车销售的现状,有望出现“汽车卖场”、“汽车超市”等经营模式,包括庞大集团、亚夏汽车等;另一方面,有利于进口车市场发展,利好像国机汽车这样的提供批发贸易服务的企业。
总经销商制成垄断根源
  一位长期从事豪车咨询工作的咨询助理告诉凤凰财经,从降价的角度看,由于反垄断主要调查方向为售后方面,事实上触及的人很少。而且,现在大家说“零整比”过高,关注的只是售后很小的一个部分。售后服务还包括保险、保养等等,而要控制这些无形服务的定价更是难上加难。
  对于整车价格,中国市场的供需情况决定豪车市场卖方力量强硬,更有话语权和定价权,降价空间不大。
  而从罚款的角度看,该咨询助理称,发改委开出“天价”罚单的几率不高。因为汽车行业的产业链很长,牵涉的利益纠葛很多,各合资公司更是地方政府税收的大户,除非国家下定决心要整顿汽车行业,外资企业的罚款金额并不会很高。
 五、如何破解垄断
 垄断根源:单一品牌独家授权造成垄断。
  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市场上的现状与现行政策关系很大。“2005年实施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规定了单一汽车品牌独家授权,这使得经销商和售后服务形成封闭体系,从而造成车企的强势地位和配套服务的价格垄断。”
 打破总经销商制度:工商总局日前发文取消汽车经销商和整车厂商间的强制捆绑关系,意味着多年来汽车经销商听命于整车厂商的局面得以改变,这将对汽车反垄断推进起到重大作用。
  打破品牌专卖界限:以进口车为例,就要引进自由贸易商,打破跨国车企独家垄断进口车源的局面。
  破除配件渠道垄断:原厂件和“同质配件”自由在市场流通,并希望建立统一的汽车维修记录,以破除维修配件的渠道垄断现状。
中国式反垄断引争议:发改委商务部工商总局共同执法
  中国反垄断工作由发改委、商务部、工商局三个组织负责,真可谓机构庞大。不排除几个单位争名逐利的可能。
  况且,近年来随着市场的自由化,发改委的许可、规划和审批职权有所削减,曾经“呼风唤雨”的派头早已不在。有业内人士猜测,本轮汽车反垄断,也许就是发改委借机邀功,打击范围如此之广也许是政绩工程的要求。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豪车市场的高价绝非一日两日了,为何如今才大力整治?这就涉及到了汽车行业的监管问题。
  如今汽车行业处于多头管理,利益纠葛复杂,协调起来十分困难。主管部门主要是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质量监督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此外,商务部、工商总局、国家认监委、环保部、公安部、财政部、税务总局亦依照有关规定对汽车行业生产、销售、使用的不同环节进行协同管理和监管。而除了这些大大小小的部门,还有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等多种行业组织,承担自律管理、信息统计、国际交流等职能。如此复杂的体系,更使人要在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这一问题上打一问号了。
 六、国外如何反垄断?
  在汽车业反垄断方面,欧美日等发达汽车市场经验值得借鉴。
  欧盟采用“开放汽车销售形式”:他们重新制定适应新行业环境的模式,将销售和维修完全分开,并且改革汽车销售办法,允许经销商多品牌授权经营。
  美国借助协会,培育经销商力量:美国汽车经销商协会(NADA)以及大型汽车经销商集团的崛起则改变了这一情况。NADA从1917年成立之初就一直为争取经销商与整车厂商之间的平等关系而努力。
  日本则是通过允许平行进口汽车打破垄断,促进市场竞争。平行进口汽车是指未获得国外汽车公司及在国内总经销商授权或许可而进口的原装正品汽车。
  从国际经验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平衡整车厂商与经销商的关系,建立和谐的生态体系,才是突破汽车业垄断的关键。
 结语:此番“反垄断”终极目标,不应是仅仅让大多数跨国及本土车企将零整比降到可容忍的范围内,而是要形成对定价机制和流程管控的长效制度成果,比如,提了多年的修订和完善《办法》,是不是可以择机落地了?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