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能源风口人物专访系列:
凤凰能源工作室+华夏能源网联合出品
导读:“光伏整体解决方案”到底应该包含哪些内容?“i光伏”能否摸索出一个成熟并被市场广泛认可的商业模式?平台初创之时如何避免不被交易双方抛弃在半路上?线上交易和线下交易如何界定和区分?
文/凤凰财经Ifeng-Energy 胡学萃
李老板今年挺忙的。自从年初推出“i光伏”平台开始,半年的时间几乎有一大半在为“i光伏”奔走——这个平台汇集了4000多座光伏电站的静态信息,其中三分之二的运维信息能够做到每月发布。李老板说,他的目标是要做到每天的运维数据实时掌握。
李老板名李伟宏,北京木联能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按照木联能在其官网上的定位,他们要做可再生能源整体解决方案专家。尽管“互联网+”概念提出以来,已经有许多企业投身其中,但能源互联网也好、能源整体解决方案也罢,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木联能现在所做的平台,到目前为止,我们已掌握4000多个电站信息和运行数据,这是先天优势。但李伟宏说,他们还是做得很艰难:第一,如何用一系列的专业咨询服务来支撑软件平台的运转从而让大家愿意到“i光伏”平台上来开展交易;第二,如何走到下一步能够将大数据活用创造出金融衍生品并真正将可再生能源资产管理起来;第三,如何避免许多中间商被交易双方抛弃在半路上的窘境。这是李伟宏现在每天都在琢磨的事儿。
李伟宏做软件出身,有着IT男的一板一眼,每次见到他喜欢穿淡蓝色衬衫、熨烫得一丝不苟,冬天的时候就在衬衫外面套一件深色西装。在采访他的一个多小时里,他甚至连一口水都没喝。当被记者问到“i光伏”平台是不是光伏界的阿里巴巴时,李伟宏说,“i光伏”要做的事儿,远在淘宝天猫之上,他们要做类似会计师或者拍卖师做的事儿:包括光伏资源评估、给待售的光伏电站评级或给电站资产估值定价、满足客户委托的找资源找项目找资金等一系列服务要求……
6月15日,木联能与山东润峰集团达成一项合作:双方约定将在光伏电站开发和组件市场销售方面在“i光伏”平台上展开合作,这是“i光伏”近一个月来达成的第三个合作协议。
木联能最早是做水电站业务起家,目前已经将其业务拓展至风电和光伏领域,“i光伏”推出之时,正是“光伏整体解决方案”滥觞之日,包括原先卖逆变器、组件出身的光伏设备供应商,都在纷纷转型、对外宣称自己是“光伏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整体解决方案”到底应该包含哪些内容?“i光伏”能否摸索出一个成熟并被市场广泛认可的商业模式?平台初创之时如何避免不被交易双方抛弃在半路上?线上交易和线下交易如何界定和区分?凤凰财经Ifeng-Energy专访李伟宏,听听他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以下是对话实录:
“‘i光伏’就做了两件事”
Ifeng-Energy:当初为什么想到要去做“i光伏”这个平台?
李伟宏:首先就是我们掌握的项目比较多,几乎全国所有享受电价补贴的项目信息i光伏平台都有,每个电站都有需求,比如前期的咨询设计和工程建设要找EPC、建成了有的要卖或者要运维,我们帮他们找厂商推荐,所有进入到我们这个平台的电站都要进行评级和认证,我们就是在这个产业链里面帮大家做对接。
现在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互联网事业部在做“i光伏”这个平台,包括你们看到的网上平台和基于微信的APP应用。从今年年初到上海SNEC我们都在布局“i光伏”,平台上积累数据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就是木联能参与运营的可再生能源附加管理平台,所有拿国家补贴的4000多座电站都在这个平台上申报;第二个来源是用过我们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用户数据,大约4.5GW左右,这个是项目的实时运行数据。以上的2个数据来源对我们做电站的评估和大数据分析奠定了基础。
Ifeng-Energy:“i光伏”我们也看了,是不是有点像电商平台?像淘宝天猫一样,目前有没有竞争?
李伟宏:其实就是做资源的整合,我们不卖东西,我们做信息的对接,比如有人有资源、有屋顶、有项目要出售,原来这些信息是不对称的,有人有钱也不知道去哪里找项目,现在就可以在上面进行对接了。现在类似平台都还没有一个做成的,还没有形成市场谈什么竞争呢?还在初级阶段、摸索阶段。
Ifeng-Energy:有一些所谓的中间商,如果不是在行业深耕多年,刚刚介入的时候是很容易吃亏的,因为交易双方很容易就在对接之后在半路上把你抛弃了,做光伏的电商平台会不会也有这样的问题?
李伟宏:当然也会有这种可能性,这就需要一些机制来保障。但是电站的交易是一个很大的标的,不像客户在淘宝上买一个杯子那么简单,比如我们有光资源产品和电站运行对标产品,我们会对光伏资源进行评估,对电站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评估;比如电站要交易,我们会对电站进行评级和估价。这其中包含大量的技术评估、财务评估和法务评估的工作,“i光伏”不仅仅是一个信息对接的平台,里面有很多产品和服务在支撑这个平台,说白了,就是大数据应用。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是互联网交易平台的第一步,第二步才是如何让大家愿意在这个平台上交易。假如挂出来的光伏屋顶根本就不可能去建光伏电站或者建电站收益不高,或者说交易的电站实际质量及运行水平堪忧,这个信息放在平台上不但没有用,反而变成了垃圾信息或者对买方造成一定的困扰,因此这里面有我们的过滤,我们通过专业的服务经过筛选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Ifeng-Energy:照您刚才所说的涉及到评估,在中国做评估或者认证,一般来说都需要有一个官方的背景给你背书才行,光伏行业是个什么情况?
李伟宏:光伏行业本来就是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行业,参与厂家众多。它也是个新兴产业,谁做得好谁就能够脱颖而出,都没有人做过的事情哪里有人来背书或者发证?当然我们也有相应的检测资质来证明我们的专业能力,但是很多事情只有先做出来,才有人愿意买单,在现阶段我觉得行动更胜于门槛,对于新生事物就是这样。所以,“i光伏”实际上就是做了两件事:第一就是信息的对接;第二就是通过大数据应用让对接更加顺畅,促成交易。
Ifeng-Energy:“i光伏”将来会做成什么样子?
李伟宏:第一步就是现在“i光伏”这个平台,最近大概就有3-4个项目在上面交易成功,按每瓦收取服务费。第二个就是做碳交易,原来的CDM是面向国外,主要是在欧洲,现在欧洲市场不景气CDM停了,以后我们预计市场肯定会转向国内。现在国内正在做碳交易的试点,主要是CCER,也有一些光伏电站做成功了。
“i光伏”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把电站变成资产,变成金融或者投资产品,像余额宝一样的理财产品,因为光伏电站是有稳定收益的,尽管现在因为补贴不到位等种种因素很难稳定,但这需要时间。等到条件具备以后就会出现两种形态:一种是全部卖给一家然后再转租;或者拆成一个个单元之后再卖。这样就会催生第三类厂商,就是专业的运维公司,就像专业的物业公司一样,也有可能不叫运维公司,叫资产管理公司,就是把光伏这个资产管理起来。
i光伏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Ifeng-Energy:木联能做的那一套系统叫什么名字?
李伟宏:以前做的那一套就是CGD,就是Chinese GuangDian,它就是一个商标,是一堆的应用产品,从对标开始,到远程诊断、运行分析、现场排查,形成一个闭环。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整套思路,包括远程诊断也是要靠一系列软件产品来支撑:电站的监控系统、运行管理系统,集中的运营管理平台、集中的控制系统等。它和水电风电不一样,那么多设备,可能去换一个电池板很简单,但难就难在如何定位哪里出了问题,如果不知道发电量就损失掉了,因此需要有软件和大数据的定位、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Ifeng-Energy:咱们分析和利用数据的那个东西不就是咱们的软件吗?可不可以认为木联能其实还是在卖软件?
李伟宏:不光是软件,有的问题能做到软件里,有的则不能。比如远程诊断也是需要人的,但这里面需要的是10%-20%的问题需要人解决,这些问题可能侧重在新问题和还没有找到普遍规律的问题上,这些不能做成型的问题,还是需要一些专家来分析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及服务。
同时我们也在扩大线下的咨询服务规模,现在4000多座电站里面大约有三分之二有运维数据了,现在是一个月的数据,希望未来能做到每天。这些数据最终用起来的目的是:首先提升效益让每个电站的出力达到最理想的状态;第二就是做衍生出来的交易和金融产品,现在还需要行业信息更透明才能将产品做的更好。
Ifeng-Energy:行业圈子就这么大,“i光伏”上面信息一发布大家就都知道了,如果信息透明了,中间商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李伟宏:圈子是只有这么大,目前我们拥有的数据大约占全国所有电站数量的80%-90%,按装机容量算比重就更大了。而且光伏电站数量一直在持续增加,并且互联网时代,信息原本就是趋于透明化,另外互联网讲的就是给用户做服务,比如大家为什么要去链家地产上找房子,无非看重的就是它对房源信息的掌握程度以及它促成交易的能力。可能房源信息很多中介都有,但关键还是看它能不能促成交易。
比如我们之前虽然卖软件,但长期都在给客户做远程诊断服务,因此我们才掌握了这些电站的运维数据。还有一些大的业主,委托我们帮忙找各个阶段的项目,找到之后按照每瓦多少钱的价格收取服务费,这乍看起来和房屋中介差不多,但是又大不相同,因为标的没那么简单,需要有人给客户做很多专业的评估和分析,有点类似企业并购前请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做尽职调查,又或者类似一件物品要拍卖需要请专业的拍卖师对该物品进行估值。我们有专业的队伍,有那么多项目,市场需求就自然来了,这就是我们说的——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i光伏”虽然也有点中介的角色,但如果没有背后的技术和大数据支撑,交易很难达成。中间商的价值在哪里?不是说像淘宝一样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就行了,还要有一个真货假货评级,没有好评差评否则服务商都做不下去。再者好比卖方便面的厂家,为什么需要超市作为中间商?因为消费者可能不止买方便面,还要买油盐酱醋,单一供应商一来满足不了客户需求二来成本太高。因此,作为中间商如果能够做到帮助客户筛选过滤打包、有效沟通或提升效率,那就有它存在的价值。
“需求催生市场”
Ifeng-Energy:现在大家都在讲智能运维,智能运维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李伟宏:智能运维要关注两个方面,第一是设备安全,第二是发电效益。智能运维是运维业务走到今天IT高度发达,DT日渐盛行的一个必然,其实也是在不断的演化过程中。比如我们之前的运维,需要工作人员带着设备去现场巡检,现在我们在系统里面设置一个功能,哪一串组件出问题系统会直接报警,然后工作人员直接到发生故障的地方去就行了,不用巡检了,事实上,目前我们已经做到组串的低电流报警了。再就是我们前期做的一些软件,就包含了智能运维的概念在里面,通过技术手段和数据之间的分析,诊断发电是否正常,设备是否安全。
Ifeng-Energy:但是这个和信息化有什么区别呢?
李伟宏:智能化是信息化发展的新的阶段,信息化是将传统业务IT化,智能化在此基础上强调更高的效率,更少的人力成本,更安全的系统保障,更快的协同机制。目前,电站运维的模式变了,不单单是信息化的问题,电站的运维主体或者业主更加关心运维质量、运维效益和运维成本。
Ifeng-Energy:无非就是我不需要那么多人了嘛。
李伟宏:不光是人的问题,有一些光伏电站,设备的数量是非常多的,是风电的几何倍数。以一个10万千瓦的电站为例,一台风机2兆瓦,风电场就是50台设备,光伏电站电池板则需要40万块。原来运维是50个对象,现在变成40万个对象;50个设备里面出问题一下就能看到,这40万个对象里面如果有100个出问题,人是根本没办法去找到的,“大海捞针”一样。这就有一些分析的方法在里面,因此数据的作用就更关键了,大数据的概念就是从这里来的。沿着这个思路,就能提升电站的运维水平,不仅是找到缺陷,还要对标,比如与理论发电量比、与优秀的电站相比。对标的宗旨是如何提升电站的发电量和收益,这就不是软件要做的事情了,涉及到咨询服务:第一步使用这些软件看到数据进行远程诊断,分析电站有没有提升空间;第二步根据我们的诊断再给出解决方案。
Ifeng-Energy:假如我现在要去找项目,原来很多人倒卖路条,有的是建好了之后交钥匙,也有自己投资再运维的,这些情况各占多大比例?
李伟宏: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因为指标的分配问题,但不管最终能否拿到指标。如果时间再往前推两年,前面的两种情况基本上不存在,都是投资完了找人建设运维。但是后来慢慢就有业主发现速度不够做得太慢资源都被分完了,于是就希望有人做好了去收购。当然了可能也有一些企业动机不纯,比如有的实际上是为了消化自己的产能,有的是因为与当地政府的关系能拿到一些指标,有些也可能是发现持有电站的利润并不低于是就握在手里,如果资金量跟不上那就卖掉一部分持有一部分。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这是社会分工的一种进步,好比卖房子,有的房子是毛坯自己买回来装修、有的是精装修拎包就可以入住,都是需求催生市场。
“能源互联网不需要定义”
Ifeng-Energy:“i光伏”刚推出的时候,就有人认为它跟能源互联网扯不上关系,它只能算一个互联网应用。
李伟宏:这就是最典型的互联网应用。比如嘀嘀打车算不算互联网?它是典型的用互联网在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比如你想在某个地区投资一个光伏电站,在你不了解的情况下用手机一摇就知道当地有多少个电站、什么样的发电水平,这就是用互联网的方式,通过网络、GPS和数据来解决你原来解决不了的问题。
互联网就是解决信息的快速对接。互联网就是一种基础设施,我们讲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的去中心化,在传统的产品思维、用户思维的基础上,使连接变得更容易、信息获取更快捷。例如现在的自媒体,原来是中心化的,一个电视说了算,它播出什么受众只能被动接受,现在人人都是传播者,这就是互联网。只要这些思维和手段同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在能源的方式上结合起来,它就是能源互联网。如果这个不是,那什么是?
Ifeng-Energy:到目前为止,在能源互联网这个概念上,似乎光伏行业是呼声最响亮的,现在很多企业都想搭上能源互联网这辆快车纷纷给自己打上了能源互联网的标签,您认为他们真正理解了能源互联网的概念了吗?
李伟宏:回望2000年的时候,中国市场也是和今天一样。纳斯达克泡沫的时候,所有的企业都会“触网”,一个做钢铁的企业,建了一个网站就变成了互联网企业,好像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在后面+一个“·com”,就能在纳斯达克上市,所有的企业都削尖了脑袋往里钻,都要跟“·com”沾点关系。但一个企业的主营业务决定了它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而不是说靠卖一些概念就可以宣称自己就是能源互联网企业。
Ifeng-Energy:如果要给“能源互联网”下一个定义应该怎么下?
李伟宏:阿里有一个CEO前段时间讲了一句话,他说以后“电子商务”这个概念可能就消失了,以后基于互联网的交易可能无处不在,就像自来水一样渗透到各个环节各个业务领域,任何地方都和网络有关系。总理说的“互联网+”,+能源之后不就是能源互联网吗,不仅是体现在电力的输配和供应上,它无处不在。从这个思路上看,“能源互联网”这个概念可能都不存在,无非就是把从能源的生产到供应的每一个环节都囊括进来。
我认为“能源互联网”这个定义可有可无。往大了讲,很多人讲着讲着就讲到第三次工业革命上去了,比如分布式能源、微网,这些肯定都是能源互联网中的一部分。如果非要用“能源互联网”这个概念来框的话,恐怕要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没有互联网这个方式还行不行得通?如果没有互联网它也能行的话,它就跟互联网扯不上关系。使用互联网的技术或者互联网的思维做了能源的事,就是能源互联网,它包罗万象。只要是跟能源相关、采用了互联网的技术和思维解决一部分问题,就是能源互联网,只不过我觉得在“能源互联网”里面讲的互联网更多的还是侧重于技术而不是思维。
现在有些企业宣传的能源互联网,看起来很玄乎和高大上,实际上你要去看它到底卖什么东西。归根结底,互联网就是做整合,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信息的透明和交互,再就是方便消费者提升效益,互联网就是做这两件事情。
(稿件版权归凤凰财经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凤凰-能说会道
凤凰财经旗下能源投资服务平台
华夏能源网
价值型能源财经
新媒体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