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平台公司蓬勃发展的同时,其背后的风险问题也颇为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所关注,特别是近期部分P2P公司的“跑路”,让各方开始重新审视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为此,凤凰财经推出摸底P2P生态系列访谈。

人人贷杨一夫:P2P投资者要告别刚性兑付思维


人人贷创始合伙人杨一夫

人人贷创始合伙人杨一夫

编者按:

P2P行业接连不断的跑路事件,让这个行业再次走向风口浪尖。

在人人贷创始合伙人杨一夫看来,除了诈骗事件的时有发生,整个行业正常的优胜劣汰不可避免,因此投资者要有足够的理性来面对P2P平台。

虽然置身于行业前列,但杨一夫并不认为P2P平台应该成为非理性投资者的逐利场,投资者应该告别认为金融机构都是刚性兑付的思维,认清其中蕴含的风险。

“很多投资人的投资理念都是扭曲和不理智的,他们不光把自己的所有的可投资资产都投进去,甚至是抵押了房子投到P2P平台上面,甚至是借钱去投资,这都是不理性的,任何的投资都不应该用这样的方式去进行。”杨一夫认为。

而理性的投资者的培育不仅需要监管部门和行业一道进行投资者教育,更需要创建理性而透明的金融环境,这一点甚于投资者教育。

以P2P平台为例,杨一夫所领导的人人贷目前成立近四年,累计贷款额度超过20亿元,属于国内规模较大的P2P平台。多年的从业经历,也让他们认识到金融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比如与国外相比,美国的P2P公司可以在市场上买到客借款人征信资料,投资者可以根据这些资料决定是否投资相应的项目,平台只起到信息中介的作用,并不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负责,自然也不存在刚性兑付的因素在里面。

但是国内由于征信体系不健全,P2P平台必须通过线下或者线上方式收集借款人信息,然后向投资者提供相应的信息,并起到撮合交易的作用,这也导致国内很多P2P通过建立风险准备金的方式,为投资者的损失提供一定的补偿,杨一夫称之为风险共担机制。

但他认为人人贷的风险准备金并不意味着平台为投资者提供担保,这不是一种刚性兑付机制。目前,人人贷的风险准备金余额约3000万元,并随着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增加。这些风险准备金将为人人贷的投资者提供一定限度的担保,但并不是无限额度的担保,一旦赔付总额超过风险准备金的总额,人人贷将停止共担风险。

至于风险准备金是否合规,杨一夫表示未来还需要看监管的进一步细化。(李磊/文)

对话实录:

P2P行业优胜劣汰不可避免

凤凰财经:P2P行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出了一点问题,出现倒闭或者好多跑路现象,你对未来这个行业发展的前景总体的看法是怎样的?

杨一夫: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条线来看这个问题。从微观来看,中国市场的融资需求和理财需求都很旺盛。小微企业包括个人的消费类信贷需求极大程度上是被压抑的,在这两种巨大的需求面前,很多人都希望介入这个市场,P2P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很多人看到P2P没有硬性门槛,就有很多人进入这个行业。

这里面分三类情况,一类确实是就想骗一把就跑,之前也有一些出事了,其实一大部分是这类情况。还有一类想好好做事,但是不具备经营能力,或者是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对风险也没有足够的理解,对金融也没有深刻的认识,最后确实控制不了风险了,只能出现跑路或者倒闭这样的一个现象。

还有一类P2P是进来之后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然后形成了比较好的经营模式,那么P2P这三类情况都会有。

从宏观来看,我认为其实任何行业的优胜劣汰都是正常现象,在初期的时候浑水摸鱼的人肯定会有,但进入到行业的正常健康发展期之后,正常的优胜劣汰也是不可避免的。只不过在中国由于银行业或者整个金融业是一个强监管的行业,导致国家对金融行业风险背书的情况,所以,在老百姓眼里,金融机构是不会倒的,这个概念其实在国外并不存在。比如,在美国其实每年都会有20、30家银行倒闭,在金融危机时期可能会有200多家美国银行在同一年倒闭。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从宏观来看,任何行业的优胜劣汰其实都是正常现象。那么在P2P没有强监管形势下,出现自然的市场选择也是一个正常现象,所以我不认为这是一个特别超出大家理解的事情。

凤凰财经:要找到一家可靠的一家P2P平台,还要有可靠的项目,投资人应该如何去鉴别这些项目?

杨一夫:首先投资人应该对投资有足够的理性,这也是我们倡导未来监管的主要发力点之一,我们希望由监管和行业共同去教育市场,让市场有一个负责投资人的概念,为什么这么讲?我觉得现在很多投资人的投资理念都是扭曲和不理智的,他们不光把自己的所有的可投资资产都投进去,甚至是抵押了房子投到P2P平台上面,甚至是借钱去投资,这都是不理性的,任何的投资都不应该用这样的方式去进行。

虽然是一个从业者,我不希望有任何的一个人拿出自己可投资资产的30%—50%以上的比例投资到我们平台,这个其实是在美国SCE介入到行业里面后,注重的一个方向跟机构一起去教育消费者,让大家理性看看待投资和风险之间的关系,我觉得这是首先要做的一个最基本的事情。

其次才是涉及到你对具体平台的选择,我觉得在平台选择上面来看,还是应该要选择一些有一定经营历史,历史的业绩比较稳定的平台,选择信息透露度比较高的平台,因为P2P现在本身是一个信息资源,虽然说由于各种各样的限制环境,造成了它不可能像国外的平台那样很少的参与到交易当中,可能要比国外平台参与交易的程度要更深一些。但是从本质上讲它依然是一个信息中介,那么在这一上,信息的足够公开跟透明应该是必要的,所以要从各个方面去了解信息披露的机制和程度,并对这些披露出来的信息做一些基本的简单的判断,然后再去找一个团队的从业人员具有相当的这种金融的基础知识和金融学的背景,这样的一个团队我觉得基本上就可以确保这个平台还是相对来讲比较安全的,从这三个角度来看吧。

凤凰财经:信息披露关系P2P平台透明度,有哪些指标是必须披露的?

杨一夫:我觉得最重要是任何一个平台不可以虚构交易,因为虚构交易就意味着他拿着钱挪作他用,没有把钱真正借给所描述的借款人手里,我们就以人人贷为例,人人贷应该是行业里第一家率先去向出借人去披露借款人的真实姓名跟真实身份证号的企业。这个事情其实很关键,就是要保证所有交易是真的,因为披露了真实姓名和真实身份证号之后要虚构交易的可能性真的很低。这也是我们希望提倡在行业里面推广开的,就是不要用一些所谓的昵称去借钱,非常容易进行虚构交易。

然后我们对监管的期待是,希望能够让银行也好、第三方支付企业也好,对于所有资金借出做一个制约性核查,就是对借款人身份做一个针对性的核查,那么这也保证了交易的真实性,我觉得能保证真实性是所有信息公开跟透明的最根本的基础。

其次才是看到一些数据的披露和公开,我们通过季报的形式,去向公众去披露自己的一些合作数据和交易情况。历史上所有的季报都是可以在网站上可以查到,把我们比较核心的金融数据,适宜公开的所有数据我们都进行了公开,让投资人能够对平台运营情况有更多的了解,这样才能让他们作出更理智更理性的一个判断。

风险准备金不是刚性兑付

凤凰财经:你们有没有引入第三方担保对投资人的资金进行担保?

杨一夫:没有,这个我们目前没有这样的考虑,因为你如果担保的话,实际上是落入传统金融的思维,需要考虑杠杆率的问题,这跟传统金融思路其实是没有区别的。实际上,现P2P能够提供给出借人更高利息回报,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跟传统金融机构思维有一些区别,我们不承担无限风险,然后我们不承担杠杆的压力,又由于这些压力的释放,可以给借贷双方都提供更好的交易,这是我们跟传统金融不同。

凤凰财经:从你们的交易模式看,你们是为投资者提供风险准备金的,风险准备金是不是一种平台担保?

杨一夫:理论上不是一个担保,第一,我们不做任何的刚性兑付的承诺,我们也从来不会宣传我们是保本保息的,我们可能有这种本金保的计划,但会公开透明的把计划的使用规则以及风险共担机制本身的规则披露给大家。同时,把配合这个规则里面的关键数据,比如说风险准备金余额、历史坏账率、成交率等数据按月、按季度披露的。

比如风险准备金余额我们跟招行上海分行达成托管协议,让它来托管我们的资金,然后每月会给我们出具托管报告,我们也会及时的把这个风险准备金的余额披露给大家,然后通过这样几个纬度的信息披露让大家去选择愿不愿意继续在平台上去投资。

第二,必须有风险准备金的原因,一是这个机制的背后逻辑在于中国的金融大环境,毕竟国内的情况跟美国不一样,美国是有一个非常社会化统一的、真实的个人风险表述机制和非常完善的商业化的征信体系。作为一个平台,可以直接向第三方去购买征信记录,可以对借款人有一个全方位的判断,投资人做出投资决策不需要太多的依赖平台。

但是在国内这样的事情很难,我们没有一个社会化的、统一的风险表述的机制,又没有一个第三方可以给提供类似的信用审核的数据,平台最后只能自己向用户收集很多信用审核的资料,自己去调查核实折合评估自己给一个结果。可能平台可能给借款人一个A、B、C、D的信用评级,但背后代表的含义到底是什么,投资者根本不了解,所以投资这做投资的时候不可能不受平台的任何影响,自己去做独立自主的投资选择,必然要受平台影响。在美国,P2P平台靠交易获取收益,第三方靠出让数据获取收益,交易成不成交跟他们没关系。但是在国内P2P平台靠撮合交易拿到收益,如果不提供任何的风险共担的话,实际上还是有很大风险在里面,平台会对自己的风险经营没有足够谨慎,审慎的态度,一定程度上会有激励平台去扩大交易的作用,因为它是靠交易去挣钱的。所以这是为什么我认为在中国目前这个阶段,一定程度的风险共担机制是有必要的。

另外,我们也不希望这个机制成为刚性兑付机制,刚性兑付首先不谈合不合规,就等于又落入到传统金融同样的思维,相当于你拿着比银行利息高很多的钱再去做跟银行很类似的事情,这时候不会跟银行有任何的竞争优势,如果去做了刚性兑付,当经营不善导致风险数据控制不好,风险准备金被击穿后,会给后续的回款带来更大的困难,给出借人带来更大的损失,所以我们觉得在法律层面不能有这种被击穿之后公司不能及时运营的这种风险,还是要保证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一个机制,

从国外的角度讲,并不是说用户手里的钱坏帐之后就一定处理不掉,由于美国对于P2P这个行业个人债权已经完成了资产证券化过程,可以有很多机构投资人能够介入到交易中去,让普通投资人有机会去处理掉自己手头上的坏账,而专业的投资人和机构投资人可以通过收购、打折坏账的方式盈利,这个其实是一个双赢的状态。但是在中国在资产证券化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不具备可操作性,所以还是要给投资者一个出口去解决自己手里的坏账,不然可能会造成一些问题。

所以基于以上几个层面,我们觉得需要有风险准备金这样的机制,但这个机制不能是刚性的,我们不排斥更好的一些机制,我们也在根据市场情况实时的去更新自己的理念,也会第一时间根据监管部门的要求去做一些业务上面的调整。

凤凰财经:风险准备金的来源是什么?

杨一夫:就是我们在交易的过程中,收取了一部分服务费,就放在中心帐户里面来了,一般的提取水平应该在3%—5%左右,现在累计的总额约3000万元,目前我们的存量贷款应该在20亿左右,一旦风险大规模暴露,赔3000多万元之后我不再继续赔,当然我们这个钱是不断增加的,可能下个月又变4000多万,因为我们现在处于不断增长的阶段。

P2P的良性竞争可降低资金成本

凤凰财经:很多P2P平台贷款的资金成本比通过银行借贷、甚至比高利贷要高一点,你认为P2P的首要功能是融资便利化?还是为了降低融资成本?

杨一夫:我觉得这两件事情并不矛盾,从两个纬度看,第一个纬度是说首先我们注意到,除了香港以外,世界上任何一个信贷很成功的市场上,小额个人信贷平均利率没有低于25%的,所以大家需要对高利贷这个事情更新一下定义,并不是说资金成本可能超过10%,超过12%,超过15%,可能有些人就觉得是高利贷,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其次,在中国目前大部分人都没有机会去享受信贷服务这样一个市场上面,我们首先应该解决的是资金的可获得性,其次才去解决资金成本,只有你先进入到这个市场,开始去积累数据,随着竞争的加剧和效率的提升,才有可能给大家提供更便宜的钱,那么其实目前这个趋势已经很明显了,这个市场上的利率就是在往下走的,这需要整个行业充分而又良性的竞争。

凤凰财经:而我们现在做的是在人人贷上的平均融资成本,借款是多少?

杨一夫:我们通过纯远程这样去借的话,应该月成本在1%左右,年化起来的话也要接近20%。我们通过线下的这种合作伙伴去寻找的借款人有比较高的成本,月成本在1.5—2之间吧,年化起来应该会超过30%,这是一个大概的一个情况,这块我们其实并不避讳。

其实对于很多借款公司来讲,利率的高低并不是那么重要,可以算一下,尤其像我们在做的生意是,面对的就是些小额的信用贷款,我们的户均贷款金额3.5万到4万之间,一笔3万块钱的贷款分到36个月,按月贷款累积去还,10%、20%跟30%的年化成本每个月需要还的钱可能就差几十块钱或者一百块钱,借款者更在意的不是每个月要多出一百块钱,而是能不能迅速有效有尊严的把这钱拿到,只要后面的钱还的起就OK了,这些借款者不像一个大公司,要贷一笔几千万,上亿的贷款,可能0.1的点我都要跟你扣,因为背后代表很多钱。

所以就是这个事情看你怎么去理解,因为很多人虽然这些钱变相的或者说用于消费,或者说变相的进入到这个经营领域,但是进入到经营领域之后,借款者永远不会去计算资本回报率,因为很多时候他是全家,甚至是几个朋友的所有的这种劳力是已经投入在里面,这一块是不计成本的,如果你一定算资本回报率,他可能是百分之好几百甚至是更高,所以这个资金成本对于他来讲并不是那种那么致命的一个问题,更致命的问题是他没有机会去享受一个有尊严的一个金融服务,所以这个是我们能够给他们提供的一个最大价值,当然未来随着这个持续的这种就是技术的一个积累,还有我们很多外部环境,外部一些数据的一个开放程度的一个提高,我们相信我们也可以给他们提供更便宜的钱也是我们的一个目标。

凤凰财经:资金池一直是监管的重点,你觉得应该如何定义资金池?

杨一夫:P2P就不应该有资金池,这个非常明确,因为资金池意味着流动性风险,银行业务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资金池的业务,所以,P2P如果跟银行做同样的事情,成本还比银行高很多,从根本上来讲就是P2P就不应该出现。对于P2P平台来说,任何的期限错配都不应该存在,每一笔借款都应该有非常明确的借贷关系。然后谁的钱借给谁了,都是非常清楚的,然后不存在任何的虚构,也不存在任何的比说投资标的拆分现象,比如说一笔36个月的借款,我非要拆成36笔一个月的借款。然后一个月一个月去循环,当有一个月可能我不能把钱还上了就会出现混乱。那这种事情都是绝对绝对违规的。(李磊/文)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本期记者:李磊

联系编辑

邮箱:cjtougao@ifeng.com

微博:@凤凰财经

扫描二维码关注凤凰财经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