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06 第15期

第15期:货币政策不变,地方救市像行为艺术

2014-05-06 14:02:28
6967人参与 162条评论
刘杉

刘杉

刘杉,经济学博士,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兼任南开大学国经所教授,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MBA导师,曾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著有《中国再平衡》,《聚焦生活中的经济学》。

如果没有更为刺激的调控政策,7.5%的增长目标恐怕难以实现。货币政策若继续淡定,各地开展的自救行动,更像是行为艺术。

各地一季度GDP增长数据已经公布,增速全部低于去年第四季度,并且普遍低于自己设定的年度目标,考虑到房地产投资和销售均出现下降,全年经济增长要实现既定目标困难不小。

海通证券一份研究报告认为,今年一季度分省GDP加权平均增速为8%,过去十年分省GDP加权增速平均高出全国GDP增速2%,假定这一关系没有发生大的变化,那么按照一季度分省加权8%的GDP增速倒推,一季度全国真实GDP增速或已降至6%左右。

当然,这种推测的前提已经发生变化。由于国家统计局独立测算地方GDP增速,这使得地方数字做假比较困难。7.4%的增速究竟有多少水分,还难以判断,不过一个新的情况是,有十个省份的增速低于全国均速,显示地方经济比预想的要困难。

目前多个城市开始放松“限购”政策,自行对房地产救市,同时经济增长降速省份也开始重拾招商引资政策,期望利用民间投资来带动经济增长。

不过,无论是房地产救市,还是招商引资,都恐难以实现理想目标。长期以来,投资成为增长重要拉动因素,不过由于存在过剩产能,各地投资普遍降速。3月固定资产投资虽然环比继续增长,但已出现增幅回落趋势。数据表明,如果没有进一步刺激政策,固定资产投资可能继续回落。

固定投资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政府投资和私人投资,其中政府投资多集中于基础设施领域。不过鉴于财政增速下降,信贷政策偏紧,再加上地方债务偿还进入高峰期,政府型投资开始捉襟见肘。而私人投资虽然保持20%的增长,但也出现月度增速下降苗头,特别是具有高就业特点的第三产业私人投资,3月增速出现1.4个百分点下降,这对“稳就业”不是一个好消息。顾及到到宏观经济可能带来的通缩效应,私人投资将会保持相对谨慎态度。比起国内私人投资减速,外商企业的资金到位率更出现负增长,显示外资更不看好中国经济。

不过,由于出口和消费拉动增长的作用有限,在目前阶段,投资仍是刺激增长的主要手段,问题关键是,各地如何刺激投资,尤其是投资下降快的中西部地区,更是面临严峻考验。

就地方政府而言,招商引资可谓困难重重。原有依靠廉价土地和税收优惠的引资政策已经难以为继,而要依靠产业集聚来吸引资金的做法也不现实。对于像河北这样以淘汰过剩产能为重要工作的省份而言,要提供具有良好配套体系的产业集群并不容易,因而招商引资可能远水解不了近渴。

更现实的做法是,重新给房地产加温。因为房地产不仅直接带来GDP增速,同时也给地方政府提供全口径预算4成的财政收入,因此未来可见的景象是,各地会推出五花八门的房地产救市政策。

当然,如果没有货币政策的配合,各地救市仅是一时热闹,并不会改变市场预期,而鉴于对通货膨胀和高房价的忌惮,中央政府也不敢再走宽货币的老路。如果货币政策不放水,全年房地产投资和销售下滑的局面根本无法逆转。现有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25.2%,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下降27.2%;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3.8%,降幅比1-2月份扩大3.7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下降5.2%,降幅比1-2月份扩大1.5个百分点。

经济学家普遍估计,房地产及相关行业占GDP比重为四分之一,因而房地产业的下滑,一定影响到GDP增速。

就目前情况看,7.5%的目标不可完成。

当然,如果把7.5%作为政治目标的话,中央政府一定会采取相应手段,来持续刺激经济。考虑到中共十八大确定的经济翻番任务,宏观经济必须确保7%的最低增速,因此,如果二季度房地产情况变得更为糟糕,那么央行可能会全面调降存款准备金比率,以增加货币供给方式,来改变市场的价格预期,避免通缩出现。

目前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除了打击热钱投机外,更直接的目的就是两个,一是刺激出口,二是诱使市场改变价格预期,增加居民投资和消费。但此举带来的负面效果是,投资者可能对人民币产生误判,进一步抛售人民币资产,从而让货币贬值自我实现,这反过来会加剧房地产下滑趋势。

如果政府不搞“强刺激”的政策理念能够得到兑现,那么调低经济增长率,就是最诚实的做法。

北京人在春天上演了不断“洗秋裤,穿秋裤”的热闹剧,那么进入夏天后,宏观调控也可能上演“拉抽屉”的局面。

(稿件版权归凤凰财经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往期回顾
  • 人民币

    美国为何害怕人民币贬值

  • 央行

    “双面”央行究竟要做什么

  • 京津冀

    京津冀为何是“一号工程”

  • 京津冀

    央行要帮银联分杯羹?

  • 京津冀

    肖钢应该砍掉“一只手”

  • 周小川

    周小川暗示了什么

  • 权利

    发改委哪些权力不会放手

  • 京津冀

    如何让北京放下沉重包袱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微博

@凤凰财经

扫描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