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着陆不一定是坏事,软着陆也不一定是好事。短期来看,软着陆是好消息。但是,如果由于压力减缓而使当局推迟或者不愿改革,那么软着陆就会变成坏消息。硬着陆通常是推动结构改革从而提高发展水平的最佳催化剂。

返回频道首页 上期回顾:中国会硬着陆吗 | 下期预告:谁最害怕硬着陆 | 网友有话
 

末日博士称瞧瞧那些豪华但却空荡荡的机场和子弹头火车、毫无用处的公路、数以千计超大规模的中央及省政府新办公大楼、一座座被废弃的鬼城以及为防止全球铝价暴跌而一直关闭的崭新的铝冶炼厂。中国大兴土木、过度投资的时间已大大超过10年,并且每一次当投资或基础设施看似太多的时候,经济增速就会追赶上来,闲置生产能力就会消失。在金融市场上,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是威胁性最被低估的一种风险。约27%的投资者表示中国经济增长急剧减速的风险对市场威胁最大,其威胁性超过中东和北非政局动荡引发的恐惧,以及主权债务和通胀飙升风险引发的担忧。硬着陆真的可怕吗?【参与评论】


 

谢国忠:宏观经济硬着陆不可怕 刺激整体经济发展才是出路

谢国忠认为,宏观经济硬着陆,出口和房地产下滑,下一步经济要发展,仅靠投资"刺激"是难以拉动的,最终是要在一个正确健康的发展模式下,让企业有钱赚,老百姓有收入和财富,让中国经济出现内需增长,刺激整体经济恢复发展。这才是真正的出路。【详细】

 

增长模式没改变就只能维持

其他新增长点都是小玩意

钱要花在刀口上面,花在改革、改变增长模式上面。如果单靠刺激经济,但经济增长模式没有改变,就只能维持。中国还是有牌可以打的。可是如果把钱花在老模式上,一旦钱花完了,就没牌了。到那时,再回头找其他出路,会很被动,很困难。
改革的具体内容,一个是要把中国推向世界,扩大开放;第二个是"藏富于民",创造国内的消费需求;第三是城市化建设。应把资金主要用在国内,不要大量借给外汇储备。【详细】
很多人把股市看得很重,可是民生问题不是把股票炒高就能解决的。如果股市吹起来就好,那全世界还会有穷人吗? 【详细】
其他新增长点,如新能源等等,都是些小玩意儿。靠这些不可能改变增长模式,这是喊口号,喊口号的话和实际情况是有区别的。要看这个行业到底有多大分量,和我们30万亿人民币的经济规模相比,能起到多少作用呢?【详细】
 
凤凰调查
 
1.您认为中国是否存在硬着陆?
存在,各地房产泡沫等说明存在;
不存在,政府在努力消除硬着陆的不稳定局面;
不好说。
2.您认为中国硬着陆是不是好事?
是好事,没有硬着陆就不会改革;
不是好事,有可能导致新一轮危机;
不好说。
 
凤凰独家
总编辑备忘录:什么是经济硬着陆  
朱文晖:多数人不看好中国经济令我出乎意料  
朱文晖:对抗经济衰退 中国需深化改革  

 

谢国忠:1998年东南亚货币贬值30%50% 没有硬着陆就不会改革

1998年东南亚,GDP出现两位数下滑,货币贬值30%至50%。但随后的改革为该地区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没有硬着陆就不会改革,没有改革,整个地区的经济肯定远不如当前。【详细】

 

韩国是典型例子

软着陆通常不是好事

韩国全面改革其金融体系以切断企业集团同银行之间的暗箱操作,正是这些暗箱操作导致了不良贷款的累积。企业集团缩小规模,更专注主营。虽然韩国政府仍然非常注意保护本国产业,但改革后的体系无疑更有利于提高效率。如果当时韩国避开了亚洲金融危机,保持旧有系统,今天就无法成为经合组织成员。
硬着陆通常是推动结构改革从而提高发展水平的最佳催化剂。虽然也有泰国这样的反例。但是,有足够多的正面例子可以使我们积极面对硬着陆。硬着陆通常是一个很好的买入机会。【详细】
自从20年前泡沫破裂之后,日本经济的逐步衰退使其经历了软着陆。此前日本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泡沫。作为一个人口只占世界总人口2%的国家,其地产价值曾一度占世界地产总价值的40%。但是泡沫并没有突然破裂,接下来的20年里,地产价格以每年7%左右的速度下降,累计降幅达80%。但是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破产现象,这就是典型的软着陆。【详细】
 
中国货币政策或进入观察期
 

近期国内外经济增速出现放缓的迹象,欧美等主权债务危机亦不断升级,发达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步伐放缓。综合来看,预计国内货币政策或将进入观察期。【详细】

海外空军搅扰人民币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杨青丽认为,以什么标准评判硬着陆比较模糊的,有人判断经济增长下降至8%即为硬着陆,也有人认为下降至9%就算硬着陆。杨青丽表示,无论是8%还是9%,中国经济现阶段基本面还是较好的。她认为,通胀将在下半年出现降温趋势,尽管速度可能比较缓慢。【详细】

政策面不会轻易放松  

今年以来,政策目标主要是在“稳增长”与“抑通胀”之间寻求平衡,负利率依然存在,这将对通胀预期构成持续刺激。【详细】


 

外媒称"末日博士"中国鬼城论夸大问题严重性

中国投资参考》对中国7个省份的调查,空置新房的数量在1300万套左右。因此,上文中的估计,连同悲观的前景设想,似乎夸大了问题的严重性。尽管1300万仍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但随着移居城市的农村人口搬入一套套空置公寓,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会逐渐减轻。 【详细】

 

中国鬼城论夸大问题严重性

是鬼城还是未来经济发展引擎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著名的"空城"康巴什,在若干工厂携数千名工人迁入后,去年其人口从2.8万增至5万。尽管这并未使这个原计划容纳100万人口的地区,变得比2009年我们上次调查时繁忙多少,但当地商家已看到,在数月的艰难之后,出现了一些复苏的迹象。
比如,在康巴什的民政局,去年有183对新人结婚,高于09年51对。随着更多人口迁入,中心地带的商铺租金也比去年翻了一倍。【详细】
过去几年来,郑东那一大片区域,成了中国中部最大也是最繁忙的建筑工地,地产大鳄、商业巨头和资本玩家频频出手,用不计其数的高楼大厦和外形摩登的公共建筑,为这个中原经济重镇勾勒出一幅令人惊异的未来“脸谱”。
为解建设资金饥渴,郑州市主管领导拍板,以"经营城市"的思路来建设"国际一流水准"的郑东。简而言之,就是依靠"土地财政"来推动新区发展。【详细】
 
外资或借"鬼城"做空中国
 

一边大肆唱空,一边积极做多,频繁被外资使用的"障眼法"最近再度上演。然而就在不约而同唱空中国楼市之时,外资涌入中国楼市的步伐丝毫没有放缓,且呈现出加速态势。【详细】

外资加速涌入楼市  

一边是外资不约而同的大肆唱空,另一边却是乘虚而入加速涌入中国房地产市场。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2.25亿美元,同比增长13.43%。【详细】

唱空或别有用心  

对于外资这种表里不一的做法,复旦大学有经济学家表示,国际舆论唱空中国楼市、唱空中国经济这种炒作值得重视,其背后的用意可能是一场心理战,对冲基金借助舆论造势,小范围做空中国经济。利用此番言论,让国内投资客首先乱了阵脚,进行抛盘,外资最希望看到的是楼市大跌,从中抄底。【详细】


 

高铁建设屡曝问题是不幸也是万幸

在狂热推进高铁建设的前几年,听到的是众口一词的赞扬,从施工速度到技术质量,都是引以为傲的数据,高铁建设仿若一项完美的工程。也正是因为这违背常识的貌似完美,让人们更加担心。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形让不少公众悬起了一颗心,他们担心,高铁建设是不是一场内无自律、外无监管的"裸奔"?不怕有问题,怕的是无人监管,不敢承认。【详细】

 

中国鬼城论夸大问题严重性

是鬼城还是未来经济发展引擎

"刘志军的350公里是假350公里,他是想买300公里每小时的车,跑35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实际上,我们目前这几条高速铁路小问题常有,有些问题看来小,实际不小,但都保密。"【详细】
高铁每年投资7000亿。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均达2700亿。两者相加,每年需要1万亿,财政存在巨大的破产风险。2月14日,叶檀在其博客发表文章指出,没有监酒官的酒宴狂欢结局只有疯狂,没有市场与监管的边界,基建会成为政绩与支出的盛会。对于高铁建设狂潮必须亡羊补牢,设定财政与市场的资金边界,否则,银行将以坏帐掠夺投资者、政府将以通胀消灭财务黑洞。【详细】
高铁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一件好事,但铁路的建设是一件投资很大的工程,所以高铁建设应注重科学性和发展的时序,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应该适度超前,而不是过度超前。【详细】
 
地方政府眼里的高铁“机会”
 

在通往济南西站的公路两旁,大片的土地露出崭新的褐色,来自安徽、山西、江西等地的施工单位,已在此安营扎寨,"打造新城CBD"的巨大标语向人们昭示着,这里,将是一座新城诞生的地方。【详细】

高铁改变了什么?  

《枣庄日报》认为,京沪高铁枣庄西站的建设,将缩短枣庄与北京、上海及沿线城市的时空距离,取长补短,相互融通,使枣庄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在大大改善枣庄交通运输体系的同时,还将为枣庄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有利于枣庄的城市转型,助推枣庄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详细】

资金瓶颈倒逼投融资改革  

地方政府很愿意上轨道交通项目,但是没钱很着急,这就需要改变原来封闭、半封闭的体制约束,更多地吸纳民营资金。【详细】


 

外媒:中国"形象工程"损害党和政府威信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要求地方政府不要盲目追求表面政绩。他在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上撰文指出,形式主义的东西势必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 【详细】

 

中国鬼城论夸大问题严重性

是鬼城还是未来经济发展引擎

有些地方政府,尽管经济发展实力不强,却热衷于搞大广场等政绩工程,使城市白天富丽堂皇,晚上灯光灿烂,这给包括外国人士在内的外界以繁荣发达的印象。事实上,这些地方的财政并不富裕,有的长期捉襟见肘,主要靠国家补贴和土地收益。【详细】
遏制形象工程,有些地方推出重大公共事业项目听证制度。问题是,当前的听证制度在公开、公正、公平方面还存在太多欠账,缺乏发挥重大威力的普遍表现,特别是否决能力始终过于薄弱,导致听证制度缺乏应有的公信力。【详细】
政府不掏钱,成了建形象工程的理由。可万州、淮南的官员怎么也想不到,这句"政府不掏钱",更让人质疑。或许万州、淮南官员所言为实情,可就是这样一句"政府不掏钱"的回应,还是增加了公众对"面子工程"的诟病。 【详细】
 
形象工程是什么形象
 

这一方面缘于地方政府官员追求奢华的心理,另一方面是树立地方形象工程的需要,而每个工程多少也牵涉到各方利益。【详细】

形象工程树起的是噱头政治的形象  

一些为官者缺乏扎根现实、深耕细作的务实作风,在急功近利的思想驱使下,把形象工程做为快出政绩、吸引眼球的捷径。【详细】

形象工程树起的是自私祸民的形象  

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往往是耗资较大甚至是巨大,耗尽当地财政,掏空纳税人的腰包,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有些城市外表光艳,居民出入行却日趋艰难。以至"数万人县城只有一家收费公厕,提案十多年无果"。形象工程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变成"为官一任,祸害一方",让政府失信于百姓。 【详细】


 
 

正方观点:不可怕

谢国忠:硬着陆通常是好事
中国在1998年避开了硬着陆。但是进行了结构改革,削减国有部门规模,推动商品房改革,加入WTO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奠定了基础。之前很少有国家做出类似的明智之举。【网友有话】

反方观点:可怕

黃育川:政府不喜欢被逼着做事
一旦经济出现危机,优劣公司都受到影响,而且公众从政治容忍角度看也未必会对改革提供支持。中国政府一向不喜欢被别人逼着做事情,无论这种压力是来自别国政府还是来自市场。【网友有话】
 
经济“硬着陆”风险夸大?
 

虽然中外资机构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预期几乎是一致的,但多数机构认为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的可能性并不大。与此同时,对未来宏观政策是否"超调"则出现争论。【详细】

连平: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很小  

目前投资依然增长较快,保障房项目投资将对四季度消费有所拉动,且中国的出口也依然平稳增长。如果国外经济出现很大波动,且国内宏观调控不断加码,那么不排除经济出现“硬着陆”风险,但这种可能性是比较小的。【详细】

如果改革能够得以正确实施,中国将在未来15年内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是,如果政府仍然敷衍了事,固执稳定高于一切,那么,中国将重蹈日本的覆辙。这么看来,硬着陆的确不一定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