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财经 > 深度解读 > 正文 |
|
这几天,国资委首次普查全国国企职工收入状况的一纸通知迅即引发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不但报章网站,专家学者纷纷解读,就是街头巷尾,也成了老百姓议论的话题。
笔者所关注的,则是国资委在通知中明确宣示,这次普查的目的,是要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形成企业工资共决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确保每个职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这就向我们传递了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信号,政府已经开始正视国民收入分配失衡问题,力图通过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分配比例,从“藏富于国”、“藏富于企”向“藏富于民”过渡,一方面,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另一方面,又确保老百姓充分享受中国人民在创造财富中所形成的硕果,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这个具有积极意义的信号,透露了诸多值得关注的信息。
其一,困扰多年的国有企业内部激励机制问题将得到缓解。根据上海荣正投资咨询公司连续8年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持股状况综合研究报告》显示,2006年年薪榜最大的变化,就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年薪水平首次高于民营企业。在各公司最高年薪排行前20位中,中集集团、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国贸等国企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都排在了前10名,而位于上海的两家国企上市公司中化国际和浦发银行也排名第15和第16位。公司高管中最高年薪在200万元到500多万元不等。这些数据都是出自4月30日前公开披露的1391家沪深两地上市公司年报中涉及高管年薪、持股数等有效数字,所以它的真实性是毋庸置疑的。这里仅仅是指薪酬,还没有加上股权激励方面的持股数量和市值统计。内部激励机制,不仅激励“头”,而且也要激励“基层职工”,这正是建设和谐社会最起码的基础条件。
作者:
郭凤霞
编辑:
陈君
|
Google提供的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