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美高调救助次级债危机的背后
2007年08月17日 07:05中国证券报投票数: 顶一下  【

美国向来自称是市场经济规则的捍卫者,也是“政府干预市场”的激烈抨击者。比如,最近刚刚通过的关于汇率操纵国的重新界定的法规,矛头直指中国政府干预汇率。但是不曾料到,面对此次次级债危机的突袭,美国政府却几乎毫不犹豫地高调出手向市场投放货币,稳定市场的信心。同时请出美国总统发表电视讲话,用国家信誉向市场担保。

作者认为,美联储的这种作法,是否能挽救危机还有许多质疑,而且炒作带来的虚拟效应肯定是短暂的。因此,随着次级债危机的演变,美国政府可能还会有进一步的拯救措施。但是旁观其第一轮的表演,应该承认决策是果断的,思路也是清晰的,大有不费一枪一弹,成功“攻城略地”和“一本万利”之感。虽然戏还没有演完,但这种调控,却值得我们借鉴。 

最近,次级债危机的影响一波接着一波,道琼斯指数不断大起大落,引发全球市场的一轮一轮大幅波动。亚洲市场也不能幸免,日本、香港都遭遇“池鱼之殃”。

如何应对次级债危机,近期美联储联手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向市场的注资行为为全球瞩目。美国从来是经典市场经济规则的捍卫者,在国际市场上从来是“政府干预市场”的激烈抨击者。比如,最近刚刚通过的关于汇率操纵国的重新界定的法规,矛头直指中国政府干预汇率。

但是不曾料到,次级债危机突然袭击美国市场,美国政府几乎毫不犹豫地祭出“最后贷款人”的大旗,高调出手向市场投放货币,缓解流动性风险,稳定市场的信心。同时请出美国总统布什发表电视讲话,用国家信誉向市场担保。美国政府拯救市场的信息一时间堪称新闻之最。

如此张扬的手法大有似曾相识之感。油价、金价、股价、房价的炒作,与这次“小钱大做”的夸张何其相似。

但是,不得不承认,美国政府的“炒作”是一着高招,成功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以620亿美元的区区资金,成功地暂时稳定了市场,让次级债引发的市场波动,不至于迅速蔓延成大面积危机。美国政府的这一手法,大有值得回味的地方。

我们注意到,许多报道都使用“投放资金”的措辞,对这次全球主要经济体的中央银行的市场拯救行为进行描述。我们认为“投放”的表述可能带来一些误解。

首先,“投放”的表述带来些许无偿划拨的幻觉。实际上,全球中央银行的任何货币投放都是通过三种方式进行的,第一降低利率。这是通过降低资金成本,鼓励企业扩大投资,增加银行信贷,利用银行信贷周转创造货币的机制,增加经济运行中的货币供给。但是,这个过程受投资周期和资金循环周期影响,有半年到一年的滞后。

第二种方式,公开市场操作,通过在银行间市场买回国债,把货币直接从中央银行投放给银行,甚至是银行间市场的其他参与主体,包括非银行金融机构。这种方式使中央银行增加的货币供应量直接进入经济运行,特别是对于那些有流动性困扰的机构,马上可以变现持有的国债,缓解流动性不足带来的风险。而对于出现坏账拨备需求的银行也是直接得到资金支持。

第三种方式,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角色,直接向在其他的地方借不到钱的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相当于我们的“中央银行再贷款”。其贷款利率,对市场利率有指导作用。

三种方式,在经济学上都有许多分析和研究。正常的情况下,利率是全球主要中央银行最主要的货币政策的工具,公开市场操作是在利率调整后,对市场反应货币政策目标不到位的进一步调整。由于三种方式的不同特点和运行规律,这一次由于是“救市”行动,并非正常宏观经济调控,我们认为主要是以第二和第三种方式进行了货币的市场投放。不论哪一种方式,都不是无成本注资和划拨。

其次,美联储的货币投放可能并非什么“新闻”,可能是一次“正常操作”的“特别报道”。因为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实际上应该是一种常规运作。有很多原因可能导致中央银行会有比较频繁地买卖国债的举动。比如,为了持有不同期限的国债和票据,更灵活地调整市场达到货币政策的目标,中央银行也会采取公开市场操作的手段,合理调节持有的各类国债。当然这种非直接货币政策目标的公开市场操作,一定不会是大规模的买卖行为,一定是一种温和的、不着痕迹的举动,比如第一天380亿美元买入3年期国债,第二天240亿买回3个月的票据,等等,小量的操作,属于货币当局的正常行为。

换句话说,这次美联储的拯救行动,可能完全是正常运作的一部分。不同的是,过去这样的行动是静静地操作,不会影响市场也不希望影响市场。但是,在当前市场受次级按揭贷款危机的冲击,出现巨大波动时,市场需要恢复稳定的信心的支持。这样美联储的一些“正常行为”就被赋予特殊的意义,让正常运作变成专门拯救行为,更重要的是需要通过媒体,连同和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的行动一起报道,刻意大涨旗鼓大肆张扬,让全球各大市场获得政府信誉的支持,获得政府出手拯救的感觉,稳定市场恐慌的情绪,避免出现不理性的羊群效应,导致大起大落。

如果美联储的操作是定向操作,直接拯救机构的目的可能比较明显。但是没有报道显示是定向操作。可能市场上没有发生什么增量资金的大幅投放,只不过是正常运行的舆论化和公开化而已。美国债券市场日交易量达万亿美元以上,620亿美元的投放,实在是微不足道,远远不足以影响市场实际层面的运行。而大张旗鼓地报道,显然是“醉翁之意不在投放货币”,而在稳定人心和市场。

事实上,在美国几十万亿的债券市场上,在万亿之巨的日交易量下,依靠货币投放来稳定市场的作用,远不如政府的信誉通过舆论发挥的导向作用来得更大。

随着次级债危机的演变,美国政府可能还会有进一步的拯救措施。但是旁观美联储第一轮的表演,应该承认决策是果断的,该出手时就出手;思路是比较精彩的,技术上也是很高明的。大有不费一枪一弹,成功“攻城略地”和“一本万利”之感。当然戏还没有演完,次级债影响究竟有由多深还不得而知,是否能够顺利如愿收场还要静观次级债危机影响的变化。不管怎么样,美联储这次的做法,是否只是延缓危机也有许多质疑,而且炒作带来的虚拟效应肯定是短暂的。但是面对眼前金融市场的现状和宏观经济大环境通胀的压力,这样的做法可谓一箭双雕,既没有对当前的货币政策有任何重大改变,不会对总体经济,特别是由石油价格引起的对通胀的担忧有任何负面作用,又解了稳定市场的燃眉之急,这种调控艺术,应该值得学习和研究。

   编辑: 廖书敏
Google提供的广告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