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三大悬疑:两会后行情赚钱机会大扫描(5)
2010年03月15日 09:23凤凰网财经 】 【打印共有评论0

“后两会行情”危中藏机:赚钱机会大扫描

编者按:

全国两会已闭幕,展望“两会后行情”,绝大多数研究机构和股民都认为,尽管未来重演2009年上半年小牛行情的机会不大,但在“调结构、促发展”的框架下,央企整合、区域经济等题材股将提升个股的赚钱效应;而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做空机制的建立,更为A股带来新的活力。

1  两会期间缩量横盘

2月宏观经济数据使得加息预期升温,上周五市场终于选择向下调整,再度逼近3000点整数关口,引发了股指二次探底的担忧

今年两会,政府重申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经济政策,这种“适当宽松”的基调加强了投资者继续看好A股的信心。两会期间缩量横盘,两会后大盘向上突破的概率增大。

截至上周五,上证综指3月份已下跌1.26%,市场整体呈现维持弱势震荡格局。与过去15次两会期间的行情相比,在历年两会期间资本市场高达七成上涨的概率下,今年两会期间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

在今年两会召开之前,由于对区域经济规划、低碳经济等新政的期待,市场对两会行情非常看好。从近两周行情来看,有关区域振兴、物联网、低碳经济等与两会相关的题材股确实有所表现,但行情只是昙花一现。而市场预期的两会热点题材如农业股,以及历史上两会期间涨幅较大的地产股,均没有太大的表现,反而是创业板个股表现较佳。可以说,两会前夕很多机构预测的两会热点行情无疾而终。

与之相对应的是,尽管管理层在货币政策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表态,但2月宏观经济数据使得加息预期升温,上周五市场终于选择向下调整,再度逼近3000点整数关口,引发了股指两次探底的担忧。

2  区域经济酝酿行情

就新疆板块未来的机会,多数研究机构认为,随着振兴计划的推出及实施,会展开新一轮的行情

两会期间,此前受到热烈追捧的区域经济板块除两会首日有所表现之外,长时间处于调整之中,这是否代表区域振兴行情已经过去。

“区域经济板块仍将是今年的投资重点,但在题材和品种选择上将考验投资者的选股能力。”深圳一位私募基金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新疆和西藏的振兴计划都未出台,此前这两个板块只是预期的炒作,随着规划出台的临近,真正的受益股将付出水面。”

目前新疆有34家上市公司,2009年11月至今年2月末,该板块的平均涨幅50%(不计入长期停牌的天山纺织),涨幅跑赢板块平均数放入个股达到11只,其中,北新路桥新疆城建西部建设的涨幅分别达到205%、160%、110%。期间,上证综指的最高涨幅仅为12%。

即便如此,有研究机构仍然认为,目前市场对新疆政策的估计可能仍然不足。

目前市场普遍认为政策将集中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棚户区改造,加快利用丰富的煤炭等能源。但中信证券认为,政策支持可能会更加注重新疆的自身“造血”功能,将花更大力气扶持当地企业发展,给予更大的税收优惠和体制优势,让经济增长成为稳定边疆、促进民族融合的催化剂。

东莞证券分析师梁锦雄指出,目前新疆重点优势产业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采掘,石油化工,煤化工,电力电网设备,农业等,这些行业中的公司成为挖掘新疆上市公司的主要关注点。

不过,梁锦雄强调,基于强烈政策预期及新疆上市公司良好发展态势,使得新疆板块受到资金积极关注,但在投资时,投资者还要结合国家具体政策的出台对相应公司具体影响,以及公司的估值水平。

截至上周末,3月份,新疆板块上涨个股仅有5只。跌幅超过5%的个股达到19只。其中,跌幅最大是友好集团,半个月下跌10%。

“很明显,这是前期资金获利回吐的结果。”万国测评分析师谢祖平指出。但就新疆板块未来的机会,多数研究机构认为,随着振兴计划的推出及实施,会展开新一轮的行情。

3  等待加息靴子落地

即使加息等调控政策真的兑现,由于市场已经提前预期并已作出反应,反而会产生靴子落地的效果

3月11日,国家统计局、央行和海关总署公布了1-2月的经济数据,数据显示经济开局强劲,增长总体超预期。但2月CPI同比上涨2.7%,环比1.2%略超过的市场的预期,使得投资者对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产生了担忧。

对此,中信建投分析师胡艳妮指出,无论是从正在逐步转正的产出缺口、还是对信贷苛索无度的资金需求,以及甚嚣尘上的通胀预期,央行加息的条件都是比较充分,但短期内加息也非必要。她预计,第二季度中后期加息可能性较大。

实际上,央行加息主要针对流动性扩张可能导致的通胀问题,对A股来说,加息是否真的就如此可怕?

“从根本来说,经济数据向好才会引发市场对于调控的担忧。而经济才是影响A股市场最根本因素,只有经济向后才能推动上市公司业绩上涨,货币政策只是短期的影响因素。”招商证券分析师姚海栋在接受《国际金融报》采访时指出。

姚海栋认为,2008年的超级大熊市,正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急剧恶化,市场根基动摇。当时政府采取了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收效甚微。在政府提出4万亿元投资等一系列刺激实体经济的政策后,市场才渐渐走稳,并且收获了2009年的小牛市。

在姚海栋看来,降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反映了整个宏观经济处于一个较差的局面。相反,每次加息都显示经济处于一个较为快速的发展通道中,因此,投资者不应过多注重加息的负面效应。“即使加息等调控政策真的兑现,由于市场已经提前预期并已作出反应,反而会产生靴子落地的效果。”

4  央企整合潜藏暴利

2010年是“央企重组”目标完成的最后一年,未来“央企重组”加快将使得相关概念股继区域振兴之后,成为市场追逐热点

上周,有消息称,国资委已经将成立新资产管理公司的方案提交国务院,两会后有望批复并挂牌。而这家有“中投二号”之称的公司主要服务于央企的资产处置和盘活。

而这也为资本市场创造了丰富的炒作题材。

按照国资委设定的目标,到2010年,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调整和重组至80-100家。据统计,国资委2003年成立时的196家央企,2009年降到129家,6年内先后有67家央企被重组,平均每年减少10多家。按照目标,今年需要至少减少29家,2010年是央企整合进程加速,并且重组规模最大的一年。

最近一段时间,国资委反复强调央企要做强做大主业,加速实现主辅分离,为央企重组掀开了冰山一角。

就国资委旗下央企非主业酒店资产分离重组而言,中投证券餐饮旅游行业分析师曾光指出,在国资委128家下辖央企中,只有港中旅集团、华侨城集团、中粮集团、中化集团、中国国旅集团和南光集团6家央企主业中含有“酒店/旅游”标识,其他122家央企的酒店资产均可划归辅业。根据6家央企的资产规模、品牌实力、融资能力、接收意愿等综合评判,曾光认为,港中旅、华侨城、中粮、中化将成为数量至少2000家、账面资产总额达千亿元以上的央企酒店资产的接收主体。

华泰联合证券行业分析师王广举认为,目前上市公司是否直接参与资源整合还未公布,如果上市公司直接参与资源整合,对郑州煤电神火股份影响最大,因为这个两个公司产量基数较小,资源整合将使公司产量增速迅速放大。

此外,兵器集团和兵装集团两大兵工集团资本运作同样值得关注。目前,兵器集团旗下共有12家上市公司;兵装集团旗下有10家上市公司。

江海证券机械行业研究员刘学亮指出,两大兵工集团资产证券化率仍然偏低。按照兵器集团“专业化重组与产研结合”的思路,未来2-3年内,将现有近110家企事业单位整合为30-50家专业化的子集团,而旗下的各上市公司有望成为相应集团下的重要资产运作平台。

刘学亮表示,仅从资产整合重组角度而言,根据可能注入军工资产的规模质量、以及可能性,未来军工在收入中占比,以及结合未来武器装备发展的趋势,银河动力北方创业新华光中国嘉陵均值得关注。

除了上述行业,还有包括医药、有色金属等在内的行业存在央企整合的机会。

5  做空时代成就蓝筹

“后两会行情”中,值得重点一提的是受益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做空机制的个股。两项业务不仅将使券商股获益,还将为大盘蓝筹股创造机会

上周四,券商、期货和权重股开始活跃,已经在为该题材预热。

受大盘拖累,年初至今券商股的走势颇为震荡。市场都在期待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名单的公布。至于这一利好给券商股带来的机会,中金公司最新研究报告指出,中信证券和华泰证券首批试点概率低于海通证券光大证券和招商证券,主要原因在于,中信证券与子公司中信建投证券之间存在同业竞争、华泰证券和广发证券证券公司分类评价为A级导致。

但中金公司也指出,上述理由并不意味着3家公司完全无缘首批融资融券试点。从估值的角度来看,中金公司认为,目前中信证券股价隐含1.5倍市净率出售中信建投证券60%股权、10倍市盈率出售华夏基金25%股权、日均股票交易额1800亿元的悲观假设,并且不包含创新业务溢价,股价下跌空间已较为有限;华泰证券目前股价隐含日均股票额2100亿元的假设和部分创新业务溢价。而海通证券、光大证券和招商证券目前股价已经完全反映创新业务溢价。

财富证券分析师黄凯军指出,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并不会改变市场趋势,但是短期来看,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会增加对蓝筹股的需求。上证所深交所已经公布的第一批90只融资融券标的股基本上是两个市场中间最具代表性的蓝筹股。证监会批准的首个股指期货产品为沪深300指数期货。

黄凯军表示,假设长期大盘股与中小盘股的估值差距将回归到合理水平,在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推出以后,做多相对低估的银行等板块的股票,同时做空股指期货,在相对价格收窄的情况下,必然能取得正收益。所以在这种套利机制下,市场会增加对估值低的大盘股的需求,导致整个市场估值结构进行调整,带来蓝筹股行情。

相关专题:

2010年全国两会财经报道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网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84458352)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hezl
 
聚焦2010国家财政预算案

政府怎么花这些钱,就应当让公民看得见、看得懂、看得明白。[详细]

2010,就业之殇

一方面将有630万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广大沿海地区闹起了“用工荒”。[详细]

聚焦2010年中国军费

2010年中国国防费待批准预算为5321.15亿元,比上年增长7.5%。消息传出,引发各国高度关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