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新政"也成为传媒的热门词汇,尽管郭树清本人未必认可多少带有溢美之词的评价,因为许多措施皆是证券监管部门多年推行的既定方略。他明确表示:"我很不赞成新官上任就要烧几把火的说法和做法。这些事都是证监会正在做和将要做的,每一件都没法拖延。"仔细观之,新政之新不仅于具体政策层面,而在其改革思路如何处理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其他经济、社会问题的协调,以及如何应对现实障碍的死结、实现长期的政策目标。
资本市场上接宏观经济全局,下连投融资实际;一方面与整体的经济改革相互影响,另一方面又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具体制度规则、利益平衡和技术细节。运筹全局而不晓实务,往往政策行之不远,难出证监会大门;只解决具体的问题而没有宏观的视野,不顾及其他经济领域和社会条件的制约,难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会错方向。
我们欣慰地看到,郭树清曾经长期研究宏观经济问题,且参与过历史上几个重大改革(价格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等)的规划制定,是"整体改革派"的主要成员;此外,他也曾在地方工作,切实了解中国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等种种不平衡难题;他还领导过大型的国有银行,熟悉金融实务和金融改革的前沿课题。
仅以一例说明股市问题的复杂性:所有制改革是中国股市诞生的催化剂,却也是股市长期以来价格扭曲的开端。
上世纪80年代末,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逐步推开,期间一些企业发行了内部职工股,也有像飞乐音响、延中实业等少数企业试验性地向社会公开发售。单一的公有制打开了口子,企业股份流向了其他法人实体和公民个人,由此也产生了交易的需求。最初是私下买卖,接着是地摊儿和信托公司的柜台,最后发展成沪深两大股票交易所。
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关键性步骤;开办股票交易所,在当时更是开天辟地。主管领导没有十足的把握,最后是尉文渊这个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的人微言轻的处长一肩挑起重任。对时代的局限,我们不应求全责备,但是,沪深交易所一开始便不但办成了一个彻底的散户市场,没有建立起中介机构的代理制度;更在根本上割裂了法人股与社会公众股,从而对今后市场的发展形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12 |
郭树清,1956年8月出生,男,汉族,内蒙古察右后旗人,法学博士。 现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
1988年9月任国家计委经研中心综合组副组长(副司级);
1993年4月起先后担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综合规划和试点司司长、宏观调控体制司司长;
1996年2月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秘书长兼机关党委副书记;
1998年3月任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党组成员兼机关党委副书记;
1998年7月任贵州省副省长;
2001年3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委委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
2005年3月任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党委书记,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
2011年10月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 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最爱的运动是洗碗:郭树清被认为是一位全能的技术型官员,而不失亲民、和蔼的形象。[详细]
策划:凤凰网证券频道
执笔:蒋飞
美工 制作:孙立琴 赵宁
专题:兰丽娜
时间:2012年6月18日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